澳職場性別歧視依然觸目驚心!女性年均少賺2.5萬澳元

2020年11月27日 11:31

來源:1688 澳 洲 新 聞 網

根據職場機構的最新兩性薪酬差距報告,女性平均每年比男性少賺25,534

報告顯示,在截至3月的一年中,總體薪酬的性別差距僅下降了0.7%,男女之間仍存在20.1%的收入鴻溝。

所有行業和職業的女性平均全職基本工資比男性低15%,即每年少15,144澳元。

報告說,雖然差距正在縮小,但所有行業的性別薪酬差距都偏向男性,在進行薪酬差距分析的僱主中,超過45%的僱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獲得帶薪育兒假的情況正在改善。50%以上的僱主在政府福利的基礎上,還為員工提供額外的帶薪育兒假。工作場所性別平等機構(WGEA)主任萊昂斯(Libby Lyons)表示,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僱主就已經在性別平等問題上「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WGEA的數據是基於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報告期間僱主的4943份報告,覆蓋400多萬名員工。它表明了女性在勞動力中的整體地位,不對同類崗位進行比較,也不納入執行長職位。

澳洲上市企業兩百強中,只有10家公司的執行長是女性。

大流行恐讓澳洲性別平等倒退十年

萊昂斯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兩年中,男女薪酬差距擴大了2%,花了十年才恢複原狀。「我們的經濟復甦取決於女性是否有平等的機會獲得穩定的全職工作。」

報告指出,性別薪酬差距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可能包括歧視和偏見。但薪酬差距也受到男女從事不同行業和工作崗位的影響,女性在兼職工(佔75%)和臨時工(56.3%)中佔大多數。女性參与無償照護和家務工作的比例仍然過高,她們花在工作之外的心血較多,而且擔任高級職務的人數不足。

報告顯示,「其他高管/總經理」職務類別的兩性薪酬差距降幅最大(1.8%),但仍存在67,768澳元的差距。而在最高級別的「關鍵管理人員」類別中,薪酬差距為89141澳元。

不過,在7個職業類別中,有5個的性別差距有所縮小。今年唯一一個男女薪酬差距擴大的職業是體力勞動者,增加了0.9%,年薪差距為15,099澳元。「「金融和保險服務業」仍是總薪酬性別差距最大的行業,為27.5%,即每年相差45,497澳元。不過該行業的性別薪酬差距今年已經下降了近2%,自2013-14年以來已經下降了8.6%。建築業已取代「租賃、雇傭和房地產服務」成為性別薪酬差距第二大的行業,為26.1%,即年薪相差36,361澳元。

在女性佔主導地位最顯著的行業——醫療保健和社會援助行業——性別薪酬差距幾乎沒有變化(從2015-16年的14.7%上升到2019-20年的15.7%)。

但即使在這個女性佔主導地位的行業,薪酬差距也達到15.7%,即每年16,700澳元。女性佔比第二大的行業教育和培訓行業的薪酬差距上升了0.4%,達到9.2%,即每年相差11,562澳元。

但有近一半的僱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解決薪酬差距問題。

此外,帶薪育兒假的申請者仍以女性為主。自WGEA開始收集數據以來,首次有超過一半的僱主表示,除了政府福利之外,他們也為員工提供了帶薪育兒假。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僱主的規模和行業,規模較大的僱主一般會提供更優厚的福利。

在所有使用育兒假的首要照護者中,女性占絕大多數(93.5%),男性只佔6.5%。在為首要照護者提供帶薪育兒假的僱主中,最常見的假期長度是7至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