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走,向右走?澳洲居民是否應該逃離大城市?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前 言
疫情后時代,澳大利亞居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在過去,住在遠郊、長距離通勤被認為是一大缺陷。
然而,疫情籠罩之下,不少澳洲城裡人開始厭倦了昂貴、擁堵、壓力滿滿的城市生活,逃離、回歸至鄉村田園生活成為了一種潮流。
在一些自然環境優渥、交通便利的遠郊區域中心,房價的「異軍突起」,商業地帶的愈發熱鬧都是明顯的例證。
疫情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城市生活, 來源:ABC
1
逃離城市喧囂正流行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澳洲偏遠地區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離開了他們的農場和鄉鎮,到大城市去尋找接受更多教育和培訓、得到更多工作的機會。
在本世紀初,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人開始從大城市往外遷移,他們改變了農業地區和偏遠地區的生活。
疫情爆發后,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尤其是悉尼和墨爾本,所受到的直接影響比人口稀少的偏遠地區明顯更大。
實際上,一些農業城鎮幾乎沒有受到這次瘟疫的感染,例如,新州的Kyogle和Walcha。
由此也引發了很多人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逃離大城市?
選擇逃離悉尼的費內爾, 來源:ABC
費內爾,33歲,一名高中教師。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剛剛從西悉尼搬到了新州中西部的Orange。
他說,在逃離悉尼之前,因為房價太貴,自己不得不選擇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疫情發生之前,自己每天上班需要乘坐巴士和輪渡兩個小時才能到學校。
自從搬到了Orange,自己開車只要8分鐘就可以到達上班的地方。
對於他而言,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裏的房價比悉尼要便宜很多,自己可以買房組建自己的小家庭。
他說:「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懷疑自己這輩子都買不起房。即便是剛搬進現在位於Orange的新家的時候,我都有一種錯覺,感覺這不像是自己的房子。」
「對我來說,有房、短距離通勤的生活相比以前的生活要好很多。」
疫情肆虐期間,究竟有多少澳大利亞人選擇逃離大城市,前往鄉鎮的偏遠地區?儘管尚無官方數據可以提供,但是房產中介的成交量卻提供了最直觀的參考。
Dan White表示諮詢遠郊房產的買家人數激增, 來源:ABC
以經歷二次封城的墨爾本為例,維州非首府地區的多家中介表示,墨爾本城裡人前往郊遠地區買房的現象明顯比往年要多很多。
溫泉小鎮Daylesford的一家房產中介說,2019年3月至7月期間代理成交了32套住房,85%的買家都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些原本居住在墨爾本城裡的居民。
這家房產中介負責人DeVincentis說道:「在過去一年內,我們這裏的房價大概上漲了8%。當疫情來臨時,我的第一直覺原本是要關門,但是結果卻有些意外。」
2
15年首次跑贏首府城市
在新冠疫情的催生下,人們遠離城市喧囂生活的願望變得更為強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非首府地區的房價漲幅15余年以來第一次超越首府城市。
根據房產研究機構CoreLogic發布的數據,2020年首府城市的房價上漲了2%,而非首府城市的房價則上漲6.9%。
CoreLogic研究主管Tim Lawless說道:「自2004年以來,非首府地區的房價跑贏首府城市還是第一次。」
「所以,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至於背後的原因,一種比較主流的猜測是不少澳大利亞居民在疫情期間開始選擇向遠郊區域中心遷移,同時居家遠程工作的興起為其提供了支撐條件。
Lawless表示,無論是CoreLogic,還是澳大利亞統計局,均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上述猜測。
他說:「我們認為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並且在2021年也會持續。在2021年年中,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非首府地區的房價可負擔性出現大幅下降。」
據其分析,最熱的市場當屬那些離主要首府城市只有幾個小時車程的市場,例如黃金海岸、陽光海岸、Geelong、Daylesford、Ballarat、Wollongong和Newcastle。
以距離布里斯班以北不到兩小時的陽光海岸為例,獨棟屋年度漲幅高達27.6%,為全澳最高水平。去年,這一桂冠由墨爾本St Kilda獲得。
他說:「這些城市屬於房價上漲最快的地區。」
「在這些地區買房的人群一般都是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他們可以在享受生活方式的同時支付相對較低的房價。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在需要時隨時返回大城市。」
3
唯一未能翻盤的首府城市
繼2020年4月至9月期間下跌2.1%之後,澳大利亞整體住房價格連續三個月錄得上漲。
全澳範圍內,整體住房價格上漲了3%。
就非首府城市而言,塔州非首府地區的房價同比漲幅最大,錄得11.9%。新州和南澳非首府地區則分別以8.3%和8.1%的漲幅緊隨其後。
就首府城市而言,達爾文一反既往的頹勢,2020年領漲,漲幅為9%。堪培拉和霍巴特分別以7.5%和6.1%的漲幅緊隨其後。
達爾文是一個人口略超過10萬人的熱帶首府城市,曾經在汽油引領的繁榮后出現過一波較大的跌幅。
Lawless說道:「從數據來看,達爾文的房價的確是在非常強勁的復甦當中。儘管樓價仍然低於2014年的峰值(低26%),但是復甦的勢頭非常強勁。」
從悉尼和墨爾本兩地的房價可以看出,疫情對這兩大城市的樓市衝擊相對更為明顯。疫情導致國際留學生和移民人數的急劇萎縮是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
數據顯示,2020年最後一個月,悉尼房價上漲,而墨爾本房價則上漲了1%。就2020年全年而言,悉尼房價上漲了2.7%,而墨爾本則下跌了1.3%,成為八大首府城市中唯一一個未能成功翻盤的城市。
Lawless說道:「墨爾本目前處於追趕當中,畢竟先後經歷了兩輪疫情限制。」
4
往左走,還是向右走?
關於未來澳大利亞的居家生活,整體可分為兩種看法。
有人認為,隨著疫情情況逐漸好轉,這種人口遷移可能快要達到最高峰,未來有下降趨勢。但也有人認為,人口的遷移會是長久性。
澳大利亞第三大信貸聯盟People's Choice Credit Union(PCCU)首席執行官Steve Laidlaw表示,由於疫情造成的居家辦公將可能永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預計首府城市的郊遠地區房價可能會繼續上揚。
據其透露,受益於極低的房貸利率,各州/領地區域中心住房需求持續上升,該公司新增房貸活動出現穩步增長。靠近悉尼和墨爾本的郊遠地區中心有望進一步迎來房價的強勁上漲。
Laidlaw認為,在悉尼和墨爾本,一百萬澳元的可選擇性非常少。但是,在那些交通便捷的郊遠地區中心,選擇性卻挺大。未來,會看到人們開始權衡不同的選擇。
澳大利亞人口統計學家索爾特(Bernard Salt)則指出,大城市的生活方式讓人越來越擔心生活的風險和成本,嬰兒潮時代出生的這一代人寧願不要高薪工作,從大城市搬入更有生活氣息的小城。另外,科技的發展也都增添了在小城和農村生活的吸引力。
對於那些曾經在樓下咖啡館匆忙解決完午餐、然後乘電梯上樓辦公的白領而言,很多人現在關注的是居家辦公時附近的購物區都有些什麼。
AlphaBeta創始人、經濟學家安德魯·查爾頓(Andrew Charlton)表示:「支出數據表明,雖然對於CBD而言,疫情成為了一場災難。但是,對於一些郊區而言,疫情成為了復興的催化劑。在那裡,咖啡館和商店到處都是居家辦公的人」。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也指出,在人口、資本、技術、文化等要素均向著都市圈互相流通時,城市群聚集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澳大利亞一名經濟學家指出:「2060年之前,全球的城市是不斷向十大區域集聚,這種趨勢不會停止。」
結語
不過,當這場疫情結束時,每天往返于CBD辦公這種舊有習慣是會真的消亡還是重新復甦?亦或者是何種程度上的減少?這才將是關鍵問題所在。
對於這個問題,您又是如何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