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變臉!叫停房貸假期,澳洲銀行為何不做白騎士了?

2021年01月21日 10:25

來源:財經見聞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前 言

俗話說,澳洲養活自己靠三樣,地底挖的、地里長的和地上建的!

就地上建的而言,銀行絕對是重要的參与者。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尤其是四大)一致扮演「白騎士」的角色,讓眾多房奴不至於失業又失房。

然而,不到一年,白騎士集體變臉,叫停「假期」,不少房奴被曝逼著還錢。

難不成,重罰之後,澳洲銀行「大而不倒」的文化絲毫未變。

1

叫停房貸「假期」

過去一年,在新冠疫情爆發峰值時期,成千上萬的房主申請了住房貸款延期還款。

為了避免出現大量房主違約而喪失抵押贖回權,聯邦銀行(CBA)、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西太銀行(Westpac)、和澳新銀行(ANZ)等一眾銀行化身「白騎士」,同意房主延期還款。

即所謂的「房貸假期」。

但是,根據《晨鋒報》的報道,自1月20日起,對於因新冠而需要延期償還住房貸款的客戶申請,澳大利亞四大銀行已經暫停受理。

並且,四大銀行開始聯繫還沒有恢復還貸的客戶,扮演「催收」的角色。

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在3月底之前徹底結束房貸延期還款計劃。

一家房貸經紀機構表示已經收到了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的通知,後者表示,從1月20日起,不再接受任何房貸假期的申請。

自2020年3月,NAB為11萬多筆房貸客戶辦理了延期還貸,截至11月超過半數已經恢復還款。

與此同時,澳新銀行(ANZ)一位發言人表示:「監管機構已經明確指示,住房貸款遞延計劃將在三月底結束。」

數據顯示,該銀行在疫情期間一共批准了9.6萬筆住房貸款延期申請,其中7.2萬筆已經恢復還款。

基於四大銀行、銀行、Suncorp和本迪戈銀行的數據,澳大利亞銀行協會(ABA)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6月24日,共有436,139筆住房貸款處於還款延期狀態。但是,截至12月16日,這一數字已降至90,819筆。

在發言稿中,四大銀行發言人均表示,銀行會與有困難的客戶聯繫,繼續接受他們的要求,並提出最合適他們的解決方案。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2

用戶被逼著還錢

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一些金融諮詢服務機構報告稱,一些銀行「逼著」客戶還款,要求他們進行大額付款,以彌補遞延的款項。

消費者行動法律援助中心(CALC)政策負責人凱瑟琳·鄧普(Katherine Temple)表示,很多借款人打電話來求助。

在電話中,他們說被銀行要求一次性「補足」欠款。

鄧普說:「一些面臨房貸『假期』結束的借款人說,他們的銀行正敦促他們償還大筆欠款,以便清償假期內的欠款,而不是說相應順延。」

「很明顯,銀行這種應對舉措無助於建立和社區之間的信任。」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其中有一部分人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銀行強迫他們必須償還之前延期的款項。另一方面,這些款項金額龐大,超出了借款人的承受能力。」

「例如,有一個用戶說自己被銀行告知需要一次性支付2萬,然後才能按照延期前的情況正常還款。」

「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些人可能拆東牆、補西牆,導致債務螺旋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全國債務求助熱線的財務顧問凱恩·約翰遜(Kane Johnson)也表示,最近的熱線電話開始明顯增多。

他說:「很多電話都是和房貸假期有關。很多人打電話給他們的銀行要求延期,但是都遭到毫不客氣地拒絕。」

為了說明問題的嚴重性,約翰遜舉了一個例子。他說,一名求助用戶因為疫情失業了,一開始申請了延期還貸六個月,並於最近找到了兼職工作。

這名男子將在三個月後恢復全職工作,故而向銀行申請再延長三個月,但是遭到了銀行的無理由拒絕。

「我的感覺是(銀行)非常強勢,他們才不管用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新的困境。他們一點兒也不關心這個。」

「這不是銀行對待客戶的正確方式。他們需要謹慎處理和客戶的關係,畢竟客戶不是有意欠款,他們也不願失去自己的住房。」

為此,消費者行動法律援助中心(CALC)的政策負責人鄧普提醒消費者,他們在房貸假期結束后仍然可以困難援助。

「遇到財務困境的消費者仍然可以選擇與銀行聯繫和協商,如果對銀行的回復不滿意,可以向澳大利亞金融投訴局(AFCA)進行投訴。」

3

大而不倒的文化沒有變

澳大利亞銀行是經濟的重要支柱,同時也位於全球最掙錢的銀行之列。其中,四大銀行佔據澳大利亞全國銀行市場近八成的份額。

但是,近年來,圍繞銀行業的醜聞層出不窮,並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公眾認知的底線。

例如,網路上的幾個流行詞彙都是圍繞銀行醜聞而起,包括告密者 『whistleblower『、替罪羊『scapegoat'、瞌睡司機『Asleep at the wheel』、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等。

無論是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巨額罰款,還是西太銀行天價和解,銀行業醜聞總是在日復一日地重演。

研究機構Finbold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澳大利亞銀行遭遇監管機構罰款總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在過去12個月,美國銀行遭遇監管機構罰款總計11.1億美元(合14.42億澳元);澳大利亞銀行遭遇監管機構罰款為11億美元(或13億澳元)。

就罰款金額而言,高盛銀行因其在1MDB醜聞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而支付了88億美元的罰款,為當年最大的一筆罰款。

接下來的兩筆巨額罰款也由美國銀行支付,即零售銀行業巨頭富國銀行(Wells Fargo)支付了39億美元,以結束其假賬醜聞。摩根大通(JPMorgan)為操縱商品和國債期貨支付了逾13億美元。

西太銀行因與金融情報監管機構澳洲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AUSTRAC)達成的13億澳元和解協議位居第四。

儘管罰款罰得不輕,澳洲為此還專門成立了皇家委員會進行調查,並出台了一系列整改建議,但是似乎,「大而不倒」的情況並沒有緩解。

實際上,大銀行沒有從客戶的最佳利益出發,這件事情也可以從同期新型銀行、先買后付、發薪日的快速發展得到驗證。

例如,包括86400在內的新型銀行在短期內吸引了眾多用戶,提示市場存在明顯未滿足的需求。

另外,先買后付在澳洲的快速發展也是有目共睹。自2016年上市交易以來,先買后付鼻祖Afterpay市值上漲了約300億澳元,對傳統銀行的信用卡市場構成明顯衝擊。

在過去,談到發薪日貸款,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高利貸。

然而,新一代的發薪日貸款也開始在學會如何贏得客戶。數據顯示,19年只有2%的澳大利亞人持有發薪日貸款人債務。去年這一數字飆升至10%。

結語

無疑,澳大利亞債務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而且所有人都在搶奪這塊蛋糕。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大而不倒」的文化能夠走多遠,走多久?利潤和客戶之間究竟是零和遊戲,還是能夠實現雙贏?

這個問題,您又是如何看的?

未來的澳洲金融市場,四大銀行是否會被其他機構所替代,如是,您覺得最有可能是誰?

參考來源:

https://www.afr.com/companies/financial-services/australian-banks-get-silver-medal-for-fines-20210112-p56tj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