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華人調查:三之分一曾遭歧視,多數人認可澳洲的接納度
來源:澳財網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悉尼唐人街街景
根據澳大利亞內政部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每五個居澳華人中就有一人受到了人身威脅或襲擊。
這項研究由內政部委託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開展,全面統計了120萬居澳華人的觀點。研究所發現,在過去12個月中,三分之一的居澳華人因為自己的種族背景而被冠之以冒犯性的稱呼。
洛伊研究所的報告名為《華人在澳大利亞》(下圖),展現了這樣一個群體:關於中國對澳大利亞政治施加影響力的說法,他們存在不同的看法;針對澳媒眼中的中國形象,他們感到擔憂。
洛伊研究所研究員,報告作者之一的娜塔莎·卡桑(Natasha Kassam)說道:「居澳華人經常被作為一個同質群體拿來說事,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卻表明他們極富多樣性。」
根據2020年11月以普通話和英語對1,040人進行的調查,研究探討了自1972年澳中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最黑暗時期,作為一名居澳華人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除調查外,五個聚焦小組還於12月和1月在悉尼、墨爾本,以及通過線上方式舉行了系列會議。
新冠疫情令在澳華人受到歧視和攻擊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澳中雙邊關係惡化,以及居澳華人遭受的傷害成為了焦點。前澳大利亞駐北京外交官Kassam說:「不少(華)人表示,生平第一次聽到『滾回你的國家』,或者當地居民刻意避開自己,或者不給好臉色。」
去年疫情期間在澳華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種族仇恨,圖/ABC
華人居所窗戶被石頭砸壞,圖/ABC
澳洲部分媒體在新冠疫情上面影射中國,煽動仇華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政府資助開展,不少政府高官對於當地華人所面臨的壓力也開始愈發關注。
全球華人掀起了「I』m not a virus」的網路接力,也包括澳洲
在疫情之外,澳大利亞仍得到華人的認可
過去一年,儘管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敵意,但是,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仍表示,澳大利亞是一個「好」或「非常好」的居住地。
69%的居澳華人表示能夠感受到被澳大利亞社會所接納。
在已經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華人中,這一比例上升至75%;在拿到永居的華人中,這一比例也高達74%。
報告共同作者、洛伊研究所研究員Jennifer Hsu說:「居澳華人在以下幾個方面給出了非常積極的回應,即在澳大利亞的歸屬感、以及對澳大利亞的生活方式、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
她說:「以上都是調研過程中居澳華人所表達的觀點,令人鼓舞。」
無論是被問及新冠疫情、經濟低迷、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的問題,還是被問到有關外國對澳政治的干預問題,相比更為廣泛的澳大利亞人群,居澳華人明顯沒有那麼焦慮。
但是,就澳大利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過於負面而言,居澳華人認同這一點的概率高出兩倍。
澳洲《對話》網站曾刊文,諷刺澳洲媒體以種族主義為「貨幣」,進行危險遊戲
近半數的居澳華人認為,澳大利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過於負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澳華人表示相對公平和平衡,另有五分之一的人則表示過於正面。
調查還發現,在對中國的信任方面,居澳華人與更為廣泛的澳大利亞人群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澳大利亞只有23%的人信任中國在全球採取了負責任的行動,而72%的居澳華人信任這一點。
在中國應對疫情方面,分歧也很明顯。超過40%的居澳華人認為,中國對新冠病毒的處理讓他們對其政府體系更有好感。 相比之下,只有澳大利亞人口的5%認同這一點。
而且,只有36%的居澳華人表示,民主體制比任何其他類型的政府更可取,僅為更為廣泛澳大利亞人口(71%)的一半水平。
在澳大利亞對華政策的某些方面,這兩個人群的觀點卻相對一致。
例如,關於澳中兩國在國防和安全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應受到限制的問題,49%的居澳華人和57%的整體人群表示支持。
三分之二的居澳華人希望澳大利亞政府尋求其他市場,以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在更廣泛的澳大利亞人群中,94%支持市場多樣化,為研究所本次調研中支持率最高的一個事項。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