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奢侈品腕表投資一窺:勞力士鋼表為何價值賽黃金?
在全球央行放水,資產價格迅速增長的這一年,人們不得不尋求更多投資方面,以防止因持有過多現金而面臨財富縮水的風險。
當許多千禧一代(1982-1999年出生)蜂擁進加密貨幣市場之時,他們中的一些人卻選擇了進入一些傳統的收藏品投資領域,比如奢侈品腕表。
商業金融資訊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近期就詳述了奢侈品腕表市場在疫情出現后的「暗潮洶湧」。
根據其報道,阿德萊德女商人吉吉·法布(Gigi Fab)花費了長達一年的時間,才以2.6萬澳元的價格買到一塊勞力士半金藍水鬼(Bluesy)腕表——鋼金相間的潛航者腕表系列手錶,飾有皇家藍色錶盤。
圖/勞力士(Rolex)
期間,她穿越歐亞大陸,最遠曾到達巴哈馬群島,此前的每次海外旅行都以失望告終。她承認,這次「尋寶」頗費周折。
因疫情限制,全球勞力士門店都缺貨。最終,Fab不得不在「灰色」二手市場,通過更高出價買到這塊手錶。即便如此,她還說:「我是幸運的。」
可事實上,去到巴黎、香港或陽光明媚的加勒比海並不能讓Fab更快找到這塊半金藍水鬼勞力士。其實她本可以在悉尼二手市場經銷商手中發現它,要價大約比零售價高6000澳元。
Fab的故事是當前腕表市場的一種極端表現,即光靠金錢和時間已不足以保證能夠買到最受歡迎的款項。不只是Fab,成千上萬的腕表購買者都有過類似的遭遇,擔心被勞力士 「拒之門外」。
實體店空空的貨架只是疫情下市場變化的一個縮影。
在接受「商業內幕」採訪時,許多收藏者、經銷商和市場觀察人士均表示,在零售門店買到勞力士新款手錶從未像現在這樣困難。一些「忠粉」甚至認為,限量版手錶收藏行業已經出現「新的鄙視鏈」,即「有勞力士一族和無勞力士一族」。
品牌保密、黃牛泛濫、需求高漲都是2021年勞力士嚴重短缺的影響因素。不過,造成Fab這樣的買家無法順利買到勞力士的,還包括澳大利亞年輕投資者的崛起,他們將豪華腕表視作投機炒作的對象。
今天,如果你走進一家勞力士經銷商門店,以為只要有錢就能買到最受歡迎的腕表,那麼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一些買家表示,工作人員能做的頂多把顧客名字加入等候名單,如果是第一次買勞力士,最快也需要等上18個月。
Fab就曾被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告知,要買到一款全新的半金藍水鬼勞力士需等上五年。
澳大利亞網站WRISTIES是當地一家匯總腕表經銷商和私人收藏轉售情況的平台。平台數據顯示,網上銷售的奢侈品手錶中,近四分之一是勞力士。這些清單中排名最靠前的款型,包括水鬼、GMT-Master II等。
WRISTIES網站首頁
而被稱為「最強王者」的款型,是宇宙計型迪通拿(Daytona)手錶。在門店裡,Daytona手錶零售價格為1.85萬澳元,但在二手市場,未磨損的Daytona手錶價格高達6萬澳元左右,在過去一年裡,至少增長了34%。
儘管勞力士很突出,但也不是唯一一個在二手市場受追捧的品牌。國際諮詢機構麥肯錫2020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到2025年,以新在線平台為首的全球二手奢侈品手錶市場銷售額將增長至414-457億澳元。麥肯錫補充稱,二手市場「將成為該行業增長最快的領域」。
和老一代富豪在小圈子裡和拍賣會現場交流自己的收藏經驗不同,套用很多年輕買家的話來說,如果想要買高級腕表,那就去手錶論壇尋找答案吧。
奢侈品腕表的品牌宣傳語常常會表達一種觀念:腕表可以見證佩戴者生活中最重要的時刻。
然而,這已經無法解釋現在一些手錶受追捧的原因——為什麼勞力士手錶在零售市場上買不到,為什麼有的愛好者不得不跑遍全球購買?最關鍵的是,市場如何打破曾經的客觀價值觀念,導致了今天混亂的投機現象?
手錶如何擺脫使用價值定價上限?
事實上,根據過去的奢侈品手錶分類,勞力士並不能算最頂級的手錶品牌。雖然全球的手錶品牌等級劃分一直存在爭議,但比較公認的「特級表」中並不包含勞力士。
在大多數的排名中,「特級表」的代表品牌主要有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愛彼(Audemars Piguet)等;而勞力士所在的「一類一等」手錶品牌中還包括沛納海(Panerai)、蕭邦(Chopard)、萬國(IWC)等。
勞力士突然「走紅」,似乎暗合了這個時代「注意力經濟」的特徵。
現在的買家可能會對勞力士鉑金錶和玫瑰金感興趣,但勞力士在二戰後的「傳奇」其實始於第一款勞力士潛航者,也就是現在被大家稱為「水鬼」的腕表系列鼻祖。
圖/勞力士官網
這款不鏽鋼手錶,據稱潛水員能佩戴它作為海洋潛水工具。在20世紀50年代末剛發布的時候,這種手錶基本款的價格是150澳元,相當於今天的1500澳元。儘管遠高於一般的水下手錶,但仍是以使用功能為賣點。
英國演員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在邦德系列中的佩戴提升了勞力士水鬼在富裕階層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腕表受到富裕人士的喜愛,他們會將防水勞力士放在浴室背景板上,性價比一詞開始變得不再重要。
20世紀70年代開始,廉價石英錶的批量生產直接威脅傳統手錶製造商的生存,機械表不再是唯一能精確計時的工具,價格敏感的買家無法再為它們的使用價值買單。
在很多製造商因此倒閉后,瑞士製表行業內部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傳奇品牌愛彼發布了皇家橡樹(Royal Oak)手錶,這是一款定價足夠大胆的不鏽鋼手錶,價格相當於黃金。憑藉其稜角分明的創新設計,愛彼這款手錶獲得了高端買家的認可,並就此打破了腕表專家評定鋼表價格的上限。
愛彼官網對皇家橡樹手錶系列的介紹,圖/愛彼
勞力士當然也受益於這場手錶奢侈品化的革命。但是,由於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又常常出現在香港黑幫片中,過高的曝光率反而讓很多人認為戴勞力士有「暴發戶」氣質。
不過,互聯網的推動力更為驚人。2014年,美國音樂人約翰·梅爾(John Mayer)因購買到古董勞力士贗品,引發的「假表案」,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極大關注。竟然讓水鬼系列的知名度水漲船高。連凱蒂·佩里(Katy Perry)的前男友都買不到一塊真的勞力士,實在是太好的傳播點。
John Mayer 佩戴了一隻勞力士GMT-II,圖/ORACLE TIME
而隨著二手市場價格的上漲,水鬼表不再只是一款腕表,而是成為「成功」的標誌。
缺貨原因:
供應鏈問題、貨源集中供給「老客戶」
疫情導致的全球缺貨,讓很多買家更加認為,水鬼表是「影響力」的象徵,意味著社會地位和巨額財富。
勞力士錶示,手錶短缺主要是因為供應鏈問題。在9月一份罕見的公開聲明中,勞力士聲稱,與全球其他先進位造商一樣面臨同樣的供應鏈困擾,款型稀缺「並非市場策略」,並沒有在需求極端上漲的情況下故意限制產量。
第三方的分析也支持這一說法。眾所周知,勞力士對其產量諱莫如深,據信正常年份產量約為100萬隻。而摩根士丹利一份報告顯示,疫情限制措施年初衝擊了勞力士在瑞士的幾個生產基地,2020年產量只有接近81萬。
勞力士北美分部向世界名表評測網Hodinkee表示,「勞力士永遠不會在產品質量上妥協」,不會補足減少的產量。
2021年勞力士佔據了瑞士手錶市場25%的份額,但到達當地經銷商手中的高端款型可能相對較少。
儘管如此,一些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門店缺貨不僅僅是因為生產問題,大量新表都賣給了老客戶,授權經銷商也傾向於將每年只有幾款的高檔勞力士手錶留給熟客。
對於新買家而言,先購入幾隻價值數千澳元的基礎款手錶更容易出現在等候名單上。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第一時間就能買到頂級勞力士手錶。
在澳大利亞,有些年輕的買家就想通過先購買勞力士的「弟弟」——帝舵腕表,與經銷商增進關係。但最終,往往先買「三到四隻帝舵手錶,也不一定能進入水鬼的等待名單」。
很明顯,勞力士也意識到了市場對此的不滿,於是將手錶短缺歸咎於其分銷網路中一些經銷商的銷售行為。在9月份的聲明中他們表示:「勞力士手錶只能從官方零售商處獲得,他們負責獨立管理零售終端銷售。」
或許,這就是勞力士對奢華最真實的理解:一些人買得起,但很少有人能真買到。
不過,對於那些急切等待授權經銷商「電話」的人,以及拒絕購買三塊常見手錶只為獲得一塊高檔手錶的人,可以去二手市場,似乎再多的顧客在那裡也能買到全新勞力士手錶。
並非二手市場上的每一隻水鬼或Daytona都來自需要流動資金的長期持有者。一些勞力士VIP客戶會直接將最新的勞力士手錶交給二手市場中間商,出售給出價最高的買家。
Daytona Oyster Perpetual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當然,對於這些「老玩家」而言,炒勞力士手錶也有風險,「如果授權經銷商發現顧客轉售手錶,將不再與該客戶交易。」
一位老牌二手經銷商告訴「商業內幕」,「維護經銷商和客戶之間的關係必須謹慎,這樣才能繼續獲得勞力士手錶的配額。」一些客戶甚至要求二手經銷商將稀缺手錶到海外市場售賣,以便隱藏與原經銷商的關係。
風險高,回報更高。二手市場經銷商遊走在「灰色地帶」,可以任意向買家收取超高價格,有時甚至會出現「價格操縱」。
但是,對於許多新買家來說,通過官方購買並不會便宜多少。二手經銷商就認為,「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與勞力士授權經銷商『建立關係』,因為即使這樣也很難得到你想要的手錶……他們的貴賓名單已經確定,新客戶很難買到。」
年輕買家將手錶視為「另類投資」
市場在改變,買家也在改變。墨爾本電信高管、勞力士收藏家德奧薩(Dev Oza)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五年前很多公司董事會強制要求西裝領帶,高管也需要佩戴高檔手錶。
現在全變了。由於更多的線上會議,大家只需要穿牛仔褲和套頭衫。即使要戴手錶,也更可能是蘋果手錶或Fitbit,而不是勞力士。
但Oza認為,金融界仍然熱衷於買瑞士手錶,但對很多金融精英來說,這隻是他們對沖投資的一種方式。
像房地產、汽車等高價資產一樣,創紀錄的低利率和潮水般的廉價資金推高了奢侈品手錶的價格。
對於部分投資者來說,高檔勞力士手錶已經成為誘人的投資工具。隨著通脹風險即將到來,有的投資者可能只能從產品漲價中獲得收益。
與此同時,停滯不前的工資增長和微不足道的儲蓄回報,鼓勵了創紀錄數量的澳大利亞人進入股市和其他投資項目,如加密貨幣和NFT。
隨著另類資產的風靡,很可能一些能買到稀缺手錶的愛好者自己也變成了「炒作」人,這與之前的運動鞋和潮服熱潮如出一轍。但這種趨勢也進一步減少了真正愛好者能得到手錶的數量。
新南威爾士大學商業和金融學院副教授、手錶愛好者馬克·漢弗萊-詹納(Mark Humphery-Jenner)認為,已經有人在構建手錶交易社區,「如果努力工作沒有太大收益的話,人們會尋找其他賺錢之道。手錶交易和股票交易非常類似。」
隨著涉足另類資產的澳大利亞年輕人越來越多,手錶買家也越來越年輕。20多歲的買家也會花幾萬買一塊手錶,以求在短期增值。Dev Oza認為,「其背後的原因是,加密貨幣讓很多年輕人有了錢。」
「對於持有現金的千禧一代來說,勞力士確實已經成為另一種『加密貨幣』,」Oza補充道,「他們不太了解勞力士的機械、傳承和收藏價值,就像他們也不太了解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和經濟模型。他們只是知道勞力士近年來的價格飆升。」
他甚至表示,實際上,投資行為正在擴大「有勞力士的人和沒有勞力士的人」之間的財富鴻溝。
Humphrey-Jenner則認為,手錶成為資產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幾乎可以徹底忽略勞力士手錶的使用價值,因為其財富儲存的價值要重得多。基本上,每個人可以擁有兩類手錶:便宜且隨時可以買到的手錶,價格很高但可以保值的手錶。
他說,很幸運,自己已經擁有一塊勞力士。
編輯:Shadow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單獨轉載圖片或致法律風險。)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財網,勇闖袋鼠國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