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孩子恐「受傷」!看似祥和的澳洲幼兒園竟有這個大bug
由於工作繁忙,大多數家長都是選擇從小就把孩子送到cc照看。一來有人照顧,二來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也能培養更好的生活習慣和社交關係。
然而,澳媒最近卻報道了澳洲cc的「陋習」,發現一些儘管即便非常善意的學前工作者,也會在無意之中貶低多元文化的學生,暴露自己的刻板印象。
來源:heraldsun
1.148本書中僅4本關注文化多樣性
cc老師潛意識裡有歧視言論
據澳媒報道,來自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最近公布了一項對澳洲cc文本的調查研究,發現148本為幼兒提供的閱讀書籍中,只有4本關注了「文化多樣性」。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cc教師為孩子們朗讀或教課時,會下意識地「貶低和混淆」來自不同背景的兒童。
「儘管一些教育工作者試圖表現出尊重,但大部分人都對文化多樣性有一種刻板印象」,研究負責人之一Helen Adam表示,大多數老師們對特殊服裝和食物,都有很強的主觀判斷,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停留在非常膚淺的表面。
研究中討論了一本關於介紹肯亞生活方式的繪本《Handa』s Surprise》。
該書提到了非洲人民的特色著裝,如酋長的帽子、用來包裹食物的樹葉,以及代替牙刷的咀嚼棒。
當參加研究的cc老師在介紹這本書籍時,他們不僅沒有糾正孩子們對「黑人女孩」的種族討論,甚至還在課堂上詢問學生:「我們的頭上有水果嗎?」
「你認為他們住在澳洲嗎?」
等一些隱含種族歧視以及民族優越感的問題
此外,另一位cc老師還問過一位出生在澳洲,祖籍是馬爾地夫的孩子關於「你的國家種植什麼植物」的問題,而這名兒童顯然非常不高興地回答道:我不是來自某個國家,我是澳洲人。
通過對以上24名教育工作者,以及110名幼兒研究,研究人員Matthew Byrne發現澳洲目前的幼教工作者對文化的真實性,有明顯的無知或漠視。
2.尊重多元文化,培養包容性
可以從4分F入手
澳洲早教機構一直被要求表現出對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和承認,但Adam認為許多教育者非常害怕「做錯」以及「政治不正確」
「僅僅有文化多樣性的書籍是不夠的,這需要與符合文化需求和適當的教學相搭配」,Adam說道。
他認為,這些服飾、食物和生活方式不僅是多元文化的孩子們日常經歷和文化背景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所有人都會在社區經常接觸與看到的景象。
了解多元文化者的生活習慣不僅能讓孩子們學會尊重,對社區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因此,Adam建議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對文化的『四個F』,即食物food、民間舞蹈folk-dancing、節日festivals、時尚fashion,來關注和了解多元文化的特點,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教學的呆板語言和表達。
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需要採用一種更加能體現綜合性的動態學習方法來支持孩子們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辣媽聯盟,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