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高管僅3%為亞裔,天花板和種族歧視仍然嚴重,有人偏不服

2022年10月06日 14:23

儘管企業越來越多元化,但對於來說,職場上仍然阻礙重重。

一位文化多樣性倡導者警告說,亞裔在生活中面臨著和偏見,並且比其他非英裔或歐裔澳洲人更難融入集體,有時為了適應集體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

亞裔領導力中心主任Jieh-Yung Lo表示,澳洲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亞洲背景,這一比例在過去十年中迅速增長。

然而,人們對領導者的看法仍然是西方化和單一化的,只有約3%的高級管理職位由亞裔澳洲人擔任。

「人們仍然認為領導應該是一個一米八的外向白人形象。亞裔澳洲人傾向於注重工作技能,而不會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和人際網路。」他說。

「如果我們希望領導力能夠反映社會現實,那我們就需要拓寬對領導者的理解,以增強文化多樣性。」

周一晚上,2022年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亞裔澳洲人獎項揭曉。

該獎的冠軍獲得者為越裔律師Tu Le,因為她把澳洲政壇缺乏亞裔議員的問題提上了國家議程。

作為越南難民女兒的她,曾在一家家庭性暴力法律服務機構工作,為受剝削的移民工人提供法律服務。

她表示:「來自邊緣化社區的澳洲人通常會感到被忽視。

我有過不止一次被邊緣化或被排擠的經歷。」

亞裔作家兼藝人Michelle Law也當選40歲以下藝術和文化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亞裔澳洲人。她的代表作有劇集《Homecoming Queens》以及書籍《Single Asian Femail》。她表示:「與其他行業相比,藝術和文化領域沒有那麼多亞裔。當其他沒那麼優秀的人獲得更好晉陞機會時,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

其他獲獎者還有社區倡議類的Consent Labs創辦人Joyce Yu和Angelique Wan,以及教育類的St Margaret『s Berwick Grammar學校的中文老師Sabrina Li。

澳國立大學2020年的報告指出,84.5%接受調查的亞裔澳洲遭受過歧視,2019年的一項調查還發現,亞裔澳洲人在應聘領導職位時最常見的障礙是「與群體相關的刻板印象」和「歧視」。

「長期以來,亞裔澳洲人一直是晉陞之路的旁觀者。」Lo說。

Lo表示,2019年和2020年對亞裔澳洲人歧視和偏見的數據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改善。

打破種族歧視和晉陞障礙,我們任重而道遠。

但敢拼敢闖的亞洲人,一定會用成績證明自己。

*以上內容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