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華人商家親述:到處是坑,防不勝防!「警察不管用」,有受害人親自出馬……
臨近年末,各路牛鬼蛇神也傾巢而出,到處謀財了。
不少華人都遭遇到他們各式各樣的手段,而且有些還真是防不勝防。
01.花店遭遇奇怪訂單
顧客「先款」要求購買代金卡
奧克蘭華人店家Mandy的花店上周接到了一個奇怪的訂單:一個顯示是美國地址的電話說,要給在紐西蘭的老婆訂一束120紐幣的花,再搭配一個小熊和一盒巧克力,再要一張300紐幣的花店代金券。
由於這是很常規的套餐,Mandy很快就幫忙準備好了,但客人隨後又讓她幫忙墊付,買價值300紐幣的蘋果iTunes代金卡,塞花裏面一起送。
Mandy告訴發現君說,「我去買卡時店員當時告訴我,因為代金卡金額比較大,沒有用的話
可以拿回去退款,但我覺得既然是客人的要求,也沒太在意。」
東西備齊后,Mandy把東西拍照發給對方,但對方這時候卻突然讓Mandy將代金卡上的封條刮開,說要看看序列號,確認這卡是真的。
「這時我就猶豫了,因為颳了就不能退了,但對方說可以先款給我然後再刮,所以我才稍微放心了一點。」
根據對方提供的信用卡信息,Mandy試了三次都沒有成功扣費,直到對方給了另一張卡的信息才可以。
但其實Mandy還是有顧慮的——畢竟如果對方在收到序列號后,對銀行說信用卡被盜刷,取消這筆交易的話,自己豈不是吃了大虧。
出於一個「信」字,她還是幫客人颳了。
02.識別出買家是騙子
花店次日收到銀行反詐郵件
本來東西都備好就準備送貨了,但這買家突然讓花店先別派送,而且還要訂另一個一模一樣的套餐(花、禮物、代金卡),送給老婆的父母。
「這時候我真的慌了,跟銀行的朋友聊了一下后決定用『代金卡賣完了』的理由拒絕他,但他居然說要不買Google卡,Steam卡(遊戲平台代金卡)也行,還說要加30紐幣小費,讓我們或者換個店去買。」
說到這地步……Mandy已經100%確定這人是個騙子了,於是跟對方說「卡可以幫你買,但買了之後得直接把小票一起發給你老婆,有啥問題讓她直接拿去店裡退」。
隨後對方就再也沒回復了,而Mandy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反詐中心發來的郵件。
郵件中寫著,她的那筆交易被詐騙檢測系統識別到「不正常的交易活動」,並表示如果卡主在最多120天時間內證實這筆交易是詐騙,Mandy有可能會被重新扣款。
03.騙子廣撒網
商家要警惕
除了她之外,還有其他花店也遇到了這個「買家」。
「我收到一個來自加利福利亞州叫Tom的人的電話,說要給住在Kingsland的老婆買禮物,我說讓他在官網下單他就掛電話了,IT覺得那是騙子,大家小心。」「我也遇到了,一模一樣!肯定是詐騙!」
事後Mandy向信用卡中心解釋過,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如果東西都配送出去后還得扣回他們的錢,那商家實在是太冤了。
有銀行業從業人員認為,如果商家是已經提供了商品和服務,一般而言損失不需要商家自己承擔,但具體情況還需要致電對應的銀行經理了解。
04.經營19年治安每況愈下,華人無奈稱「防不勝防」
除了提防詐騙,如今紐西蘭的治安問題也是許多華人商家的頭號煩惱。
經營了19年酒鋪的Jeffrey說,這麼多年來,他的店鋪被搶過不少次,而且最近兩年小偷更是越發猖獗。
十多年前的小偷多數是到店裡抓起酒就跑,雖然有損失,但傷害性不算大。
他表示,由於對青少年犯罪的過度放縱,近年來的搶劫方式是直接持械零元購。
而且Jeffrey表示,打砸搶並非警方最優先處理的案件,更多時候就是報警了、登記了、拿到案件編號了,就不了了之了。
Jeffrey說,就算自己的店裝好了各種防撞防盜措施,小偷無法輕易進入,還會被砸玻璃泄憤……
他說,目前奧克蘭的營商環境每況愈下,
「鄰裡間逐漸喪失同理心」,有人將治安差的「鍋」扣到了生意的頭上,指責他們「不開店就不會被搶」,呼籲他們早點關門……
這種受害者既得不到警方支持,甚至還反倒受到他人指責的情況,令Jeffrey十分心寒。
05.警察「不給力」
奧克蘭飛行員自己抓賊
提到警方對盜竊搶劫的應對,下面這個個案也值得一書。
住在奧克蘭港口酒店公寓的飛行員/商人Laurence Pope,最近家裡因為忘了鎖門,遭賊了。
一名小偷從他家偷走了裝有飛行員執照、機場通行卡、蘋果電腦、兩幅Prada太陽眼鏡、特斯拉的車鑰匙、還有信用卡的背包。
而且小偷還帶走了一塊價值一萬二紐幣的勞力士手錶。
像上面提到過的,如果信用卡卡主發現遭到盜刷,其實是可以立刻取消交易的。
Laurence醒來發現東西被盜后,立刻打開網上銀行,查到了小偷正拿著自己的卡在奧克蘭到處瘋狂消費。
雖然報過警,警方也來過現場取證,但想到自己此前幾次被偷的經歷,他知道失竊事件不會被警方優先處理,於是他就開始了
自己動手…….
首先他根據消費記錄,打電話給多個商家,並成功拿到了那幾個賊在店裡出現時的高清監控畫面。
隨後,他將這些畫面拼成一張「懸賞海報」
——「現金懸賞圖中男子」
很快,許多人分別聯繫Laurence,並說出了同一個名字。
Laurence隨後找到了這個年輕人的社交媒體賬號,並嘗試勸他把包還給自己。
「哥們,那晚你偷了我的東西,我們可以友好和平地解決這事……」
「很抱歉我錯了,沒經受住誘惑偷了你的東西,我現在正從旺家雷回奧克蘭,咱見個面把東西還你?」
但對方一直堅持不能有警察在場,也不肯接Laurence電話。
隨後這場拉鋸,就在對方根本沒有現身之下拉下帷幕。
但隨後,Laurence接到警方電話,說在一個儲物櫃中找到了他的包——但包里什麼也沒有,也沒有他的勞力士手錶。
Laurence對警方的努力表示讚許,但同時也認為這次警方這麼快有行動,唯一可能性就是因為他自己「採取了行動」。
「以前每一次都是由我自己來干那些臟活累活。」
他表示,自己的車之前被偷時,還是自己通過GPS定位找回來的。
有警方發言人證實,警方已經對此案展開了調查,並追回了部分被盜財產,接下來會繼續調查。
但發言人告誡人們不要「自己扮演偵探」
的角色,並表示通過社交平台進行的私人問詢可能會影響警方的調查,而且將自身置於案件當中也存在更大的風險。
警方還表示,「通過社交平台獲取的供詞可能不會被法庭所接受」。
06.不指望警方
「自己動手抓賊」越來越多
像上面提到過的案例,盜竊是紐西蘭最常見的犯罪行為,同時也是最讓個人和商家們深惡痛絕的犯罪行為之一。
而越來越多人也開始嘗試自己去尋找丟失財物。
舉個例子,奧克蘭個體戶Braden Barker最近被人偷了謀生工具——一組工作用的蓄電池。
後來他在社交媒體二手板塊看到小偷在賣他的電池組(刻有他名字),於是用小號聯繫對方,約見面交易。
他報警希望能有警員陪他一起去取回電池組,但警方表示人手很緊,跟他去了就不能解決其他更緊急的事了。
Braden沒有貿然赴約,而是不斷收集小偷的例如車牌號等信息。再後來,警方告訴Braden說已經確認了其中一名疑犯,但還沒找到對方,而Braden最後不得不花了3000紐幣,重新買了一套新的工具。
像Laurence、Jeffrey一樣,Braden對警方的處理非常失望。
「你能把所有的難搞的部分搞完,你能說『就是這人偷東西』、『這些就是我被盜的東西』,就算賊都出現了警察也不一定能來,這太糟糕了,人們感到不安全,而且還沒有東西可以依靠。」
20歲,剛入行就遭遇如此打擊的Braden說,
警方把這歸因為資源不足,他們也意識到這問題了,但問題是,他們為這做過了啥?
有人質疑抓賊何時變成受害人的活了
有人認為政府如今舉措是隔靴搔癢
指標不治本
呼籲政府立法
杜絕對青少年犯罪過於寬容的現狀
還有有人呼籲
大家要做好防範買好保險
在這混亂時勢中保全自己
雖然諷刺
但這卻似乎是現階段對這問題的最優解了
*以上內容轉載自發現紐西蘭,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