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綠色情報員:禽流感大進擊(下)哺乳動物集體中鏢意味著什麼?

2023年05月12日 4:56

專欄 | 綠色情報員:禽流感大進擊(下)哺乳動物集體中鏢意味著什麼?今年初以來,秘魯不斷發現海獅死亡事件,檢測后發現死因為

有如大屠殺的電影劇情浮現秘魯海岸,今年1月底距離首都利馬不到100公里的海域,100隻海獅離奇暴斃,而死亡數字在各地不斷飆升,秘魯自然保護區管理局(SERNANP)估算,直到3月初發現近3500隻海獅屍體,佔了全國海獅總數的3%以上。

誰殺死了海獅?答案是禽。這一波史上最嚴峻的H5N1禽流感大流行,不只禽鳥受到重大打擊,動物也跟著遭殃,去年11月秘魯發現第一例野鳥感染案例,短短2個多月,海獅開始發生集體死亡事件,一隻只死前經歷抽搐、出血性的痛苦折磨。

海獅水貂接棒吹哨

這一幕集體死亡的場景也在大西洋的另一頭上演,去年10月西班牙的養殖場爆發大批水貂死亡,起初獸醫懷疑是新冠病毒作祟,畢竟歐洲不少養殖場都傳出大規模染疫,檢測后發現兇手竟是禽流感病毒H5N1。最後養殖場撲殺了5萬多隻水貂,這些水貂逃過了新冠劫數,沒想到最終死於禽流感。

 

西班牙水貂逃過新冠病毒,卻沒躲過新型禽流感H5N1的死劫。(美聯社)
西班牙水貂逃過新冠病毒,卻沒躲過新型禽流感H5N1的死劫。(美聯社)

不只是海獅、水貂中鏢,法國的赤狐和貓都檢測出禽流感病毒,俄羅斯、秘魯的海豹也跟上大流行,英國的狐狸和水獺、美國的灰熊、臭鼬、浣熊等也傳出病例,受波及的名單持續增加。

H5N1新型病毒為農場動物和自然生態帶來嚴峻衝擊,生態專家紛紛示警,隨著禽流感病毒持續在不同物種演化、變異與流竄,生態風險無可避免升溫。最近秘魯和阿根廷科學家也在《Science》期刊發表文章提醒,海獅可能接觸帶有病原的野鳥而喪命,不過,群體死亡或有蹊蹺,病毒在海獅間相互傳播的可能性令人憂心。

台灣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鄭明珠指出,過去哺乳動物曾有零星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案例,這次疫情卻出現哺乳動物集體感染,推估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哺乳動物之間互相傳染,另一個是由禽類傳染給哺乳動物的方式更快,所以造成大量感染。兩種方式都意味著新型禽流感病毒對哺乳動物的適應性更強,所以很多專家也擔憂,未來病毒進一步跨越物種障礙之後,有沒有可能出現傳染人的新病毒。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台灣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榮譽特聘教授兼獸醫學院院長張照勤表示,這些不尋常的哺乳動物感染事件,引來病毒學家和人畜共通傳染病學家關注跨物種傳播的風險。除了貂、海獅、海豹、熊等野生動物外,國際專家也特別注意到家禽養殖場中較難防堵的老鼠,因為H5N1會感染哺乳類動物,老鼠有沒有可能感染,或者老鼠身上是否可能機械性攜帶病毒。一旦無法在禽場有效管制老鼠,牠們就有可能在禽場中四處竄逃,污染飼料或是接觸家禽,而進一步造成H5N1散播。對於疾病的防控部分,老鼠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哺乳類動物,牠們有沒有可能是傳播病毒的潛在宿主。

 

禽流感病毒不斷衝破防線,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跟著升溫。(美聯社)
禽流感病毒不斷衝破防線,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跟著升溫。(美聯社)

瘟疫接二連三敲門

人類和瘟疫的距離是不是愈來愈近?1996年,H5N1病毒在中國廣東的家禽體內首次分離出來后,1997年香港出現全球首起人類病例,造成18人感染、6人死亡。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禽流感病毒H5N1是全球的公共衛生威脅,從2003年至2023年4月6日,全球共有874人感染H5N1病毒,458人死亡,死亡率高達53%左右。

張照勤認為,以H5N1這個病毒株來說,過去它造成人類相當高的致死率,但是在這一波疫情中,病毒株有了轉變。到目前為止,全球這麼多國家流行,也有很多人在飼養家禽或撲殺過程中接觸到病毒,全球大約只有10例人類病例,而且有些屬於沒有癥狀、不顯性的感染,目前也沒有人際傳播發生。

不過,禽流感病毒狡猾多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根據禽類受病毒感染的致病力和致死率,將禽流感病毒分為高致病性(HPAI,又稱高病原性)和低致病性(LPAI,又稱低病原性)。張照勤提醒,從流行病學實證資料來看,不是只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才會導致人類病例發生,其實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也有人畜共通傳染的威脅性。目前要持續監控禽流感病毒,因為它的病毒株組合非常多,加上近年人類食用禽肉的需求增加,家禽場的數量也有所成長,因此跟人類居住環境的重疊性更高,導致人類和家禽的接觸機會增加,進而提升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威脅。

多年來,H3N8數度從鳥類感染到馬和狗,從未有人類病例發生。不過,2022年3月,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首例人類感染H3N8禽流感病毒,目前全球共有3起案例,全都來自中國,其中一例於今年4月死亡。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出,H3N8病毒存在很久,大概在1960年代美國就曾經受到H3N8入侵。這個病毒從馬流感逐漸感染至狗,病毒慢慢形成外溢效應,進一步成為人畜共通傳染病。鄭明珠認為,目前判斷應該是偶發人類感染病例,H3N8屬於低致病性禽流感,這一起死亡案例本身有慢性病史,可能因此增加死亡風險。

以人類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株來看,張照勤說明,目前以H5和H7這兩個亞型最受關注,H5亞型毒株有H5N1、H5N2、H5N6等,H7則有H7N7、H7N3、H7N2、H7N9等,其中H7N9在中國大陸造成相當多的人類感染病例。另外,H9N2、H10N7、H10N8、H6N1過去也曾經出現人類感染。

活禽市場成了病毒庫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病例顯示活禽接觸史是重要關鍵。鄭明珠指出,過去以來,非常多的人類感染都是在活禽市場發生,尤其是中國的H7N9病例,活禽市場是主要的感染源。

 

活禽市場在禽流感病毒傳播上扮演重要角色。(路透社)
活禽市場在禽流感病毒傳播上扮演重要角色。(路透社)

張照勤表示,活禽市場在禽流感病毒傳播上扮演重要角色,這些家禽經過長途運輸送到傳統市場,過程中牠們被關在狹小擁擠的籠子里,不但不符合動物福利的人道原則,家禽會產生緊迫感,在生理壓力下有利病原增殖和外溢,這個時間點更容易造成人員接觸而感染。另外,它也會造成環境當中的污染問題,以禽類疫病防治來說,活禽市場絕對是負面的。

此外,活禽市場還提供病毒複製增生和基因突變的絕佳環境。鄭明珠解釋,活禽市場聚集不同來源的禽類,包括鴨子、雞、鵪鶉等,有時還販售一些野味,例如野鴨子,所以禽鳥之間就可能出現傳播鏈。而大部分的禽流感病毒源自水禽,因為水禽通常感染后不會發病,當牠們被抓到活禽市場后,病毒在空間中產生跨物種、跨禽種的傳播,造成病毒重組或基因突變。

中國不時出現禽流感病毒重組或變異,鄭明珠認為,這可能跟活禽市場和家禽施打禽流感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脫不了關係,高知名度的禽流感如H5N1、H7N9都是從中國源起,H9N2也一直在中國出現新的重組株,所以中國過去也被視為新型禽流感的孕育中心。

張照勤提醒,除了活禽市場可能造成人跟動物之間散播外,家禽產業的地點配置也是潛在的風險因子。家禽場必須跟人類居住環境有一定的距離,中國大陸有很多後院養雞,由於跟人的距離太近,同時無法防範候鳥或野生動物和家禽接觸,近年看到許多人畜共通疾病會在這些國家地區流行,事實上不是沒有原因的。

 

面對甚囂塵上的大流行病警示,禽流感監測和防控措施不容大意。(路透社)
面對甚囂塵上的大流行病警示,禽流感監測和防控措施不容大意。(路透社)

禽流感是下一波大流行病?

最近中國復旦大學和大學聯手在《One Health》期刊發表一篇流行病研究,深入分析1970年至2016年總計7萬多條動物流感數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禽流感可能是下一個人類大流行病的來源。鄭明珠認為,隨著禽流感病毒不斷有新的演化株出現,人類大流行的風險勢必升溫,但也無需過於恐慌,因為人類在應對大型傳染病上已有豐富的經驗。

張照勤分析,目前全球會引起疫情大規模流行有兩個條件,一是人類和這些動物的接觸頻率高不高,再來是這些動物感染病毒的機會高不高,禽流感符合了這兩個要件。但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僅有禽流感,豬只有利百病毒,其他還有伊波拉病毒,甚至這一波新冠疫情也是來自於野生動物,這些病毒都有可能衝破防線。禽流感病毒會不會成為下一波大流行最重要的病毒株,很難有明確答案,但值得大家重視和關注。

不讓病毒有機可乘,除了強化生物安全防治,提升禽流感監測防疫和預警系統也是當務之急。張照勤指出,各國要持續進行候鳥的病毒基因監測,如果有家畜、犬貓等會進入相關禽場,犬貓的監測也不能疏忽;老鼠和蝙蝠的監測也很重要,因為這些動物是無孔不入,有可能鑽到禽場當中;另外,靠近水禽棲地的留鳥,也要加強病毒監測。

鄭明珠表示,現階段最常看到造成人類大流行的新病毒,通常是禽流感病毒和哺乳類流感病毒在豬的體內產生重組,例如新型流感H1N1就合併了禽流感和豬流感的基因片段,所以近禽場的豬只也是重要的監測對象,各個環節做好把關,才能降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撰稿、製作和主持:麥小田 責編:許書婷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