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投資私立教育?澳洲人給出了答案!真實數據令人震驚
隨著 2024 年學費再次飆升,維州最昂貴的私立學校讓孩子從學前到 12 年級的費用已攀升至超過 50 萬澳元。
面對這高昂的私立教育成本,到底是買房還是就讀私立學校呢?
1、澳洲私立教育成本攀升
《時代報》根據今年迄今為止學校公布的強制收費進行的一項分析發現,Geelong Grammar所有 13 年教育成本已上漲至超過56萬澳元其中包括一年的強制寄宿。
這所學校12年級費用首次超過5萬澳元,比悉尼最昂貴的學校還高,該校曾教過媒體大亨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等人,甚至曾短暫教過查爾斯國王(King Charles )。
墨爾本私立女校Lauriston Girls』 School13年級費用為 508,000 澳元,該校還實行一年強制寄宿制,目前是全州第二貴的學校。
對於為孩子第一天上學做準備的家庭來說,私立男校Melbourne Grammar一年的學前費用最貴,
超過 33,000 澳元,13年教育費用總計 483,000 澳元。
另一所私立男校Scotch College學前費用也將接近 33,000澳元,13 年總學費超過 476,000澳元。
根據現有數據,維州 10 所最昂貴的學校13年總學費均超過?45 萬澳元,大約是Melton房屋的中位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學校的收費表中不包括露營、短途旅行和書籍等額外費用。
而且隨著通貨膨脹和其他年度費用的上漲,預計這些成本在未來十年內將增長得更多。
在一些學校,2024 年的學費與 2023 年相比上漲了近 10%,而 2023 年在疫情期間凍結后,學費也出現了同樣高的漲幅。
學校表示,他們現在受到了通貨膨脹和工資上漲的壓力,而且在維州,政府決定將工資稅擴大到每名學生學費超過 15,000澳元的私立學校。
但教育經濟學家表示,許多私立學校有能力承擔額外費用,因為它們仍然擁有數百萬納稅人資金的過度資助,並且往往會有可觀的盈餘。
但包括 Caulfield Grammar School在內的一些學校已經徵收了一項新的工資稅,每年將收取高達 890?澳元的稅,以彌補每年增加近 700 萬澳元的成本。
幾乎所有公立學校的資金仍然低於政府十年前同意的學校資源標準(SRS),但它們已經繳納工資稅。
幫助聯邦政府設計 SRS 的經濟學家 Adam Rarris 表示,維州政府「堵住私立學校的這一漏洞」是完全合理的。因為其他學校都在付錢。」
2022 年的一項分析發現,截至 2020 年的過去10年間,全澳私立學校學費平均上漲 50%,遠遠超過 22% 的通貨膨脹率和 29% 的工資增長。
過去十年,Geelong Grammar 12 年級的學費從 2014 年的 32,000 澳元上漲了約 36% 。
但學校指出,它主要是一所寄宿學校,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膳食和課後活動都被納入上午 8 點至晚上 8.30 的時間表中。
該校委員會主席Paddy Handbury告訴家長,2024 年學費上漲 8% 反映了新冠疫情后工資增長和高通脹,以及政府資金變化和新工資稅。但他表示,學校在提高學費方面「表現出了克制」,2022 年僅上漲了 2%,去年則上漲 6%。
學費大幅增長也在其它州上演著,詳情點擊下面鏈接查看:9年級突破$5萬!澳洲2024最貴學校揭曉,教育總成本近60萬澳元!附學費及高考成績
買房還是送孩子上私校?
對 NAPLAN 和國際 PISA?測試的分析表明,當你根據社會經濟地位進行調整時,私立學校的學生表現並不比公立學校或天主教學校更好,根據最新的 PISA 結果,私立學校的表現比其他部門下降得更多。
新州中學校長委員會主席 Craig Petersen 表示,考慮到社會經濟影響后,公立學校在 HSC 和其他學術測試中的表現與私立學校一樣。
「家長選擇將他們送到非公立學校,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會取得更好的成績,但事實是,我們的公立學校的表現至少與非公立學校一樣好。」
格拉坦研究所教育項目主任Jordana Hunter表示,公立教育系統需要向家長證明公立學校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非常重要。
「家長選擇學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們為孩子選擇的同齡人群體。來自優勢背景的家長可以尋找有來自類似社會群體的孩子的學校。」
「其結果是來自弱勢背景的兒童越來越集中在公立學校,這可能會給教學和學習帶來挑戰。」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父母真正付錢的目的是什麼?」?Rarris?說。
「這些費用上漲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但更高的費用也會使學校更加排他性,因此市場仍然存在。當然,花同樣的錢,你可以直接給你的孩子買一套房子。或者至少存一大首付款。」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買房還是投資孩子的教育呢?
根據數據顯示,澳洲更多父母選擇投資孩子教育。
3、大量家庭拋棄公立教育
儘管學費上漲,澳大利亞各地對私立學校的需求仍在蓬勃發展,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學校系統之一。
以新州為例,與10年前相比,更多悉尼父母在6年級結束時將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向私立中學。
在公眾多年來持續關注公立教育教師短缺和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爭論之後,越來越多的學生湧向了私立學校。
新州教育部跟蹤公立學生每年就學進度的入學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2 年間,有超過9000名六年級學生離開公立學校,約佔六年級總學生人數的 21%。
如果將新州其他地區的學校計算在內,到 2022 年(有數據的最近一年),學生外流人數將增至超過 12,000 名。
在悉尼,當地政府轄區Canada Bay、Bayside?和Cumberland的公立學校學生流失最為嚴重,公立中學的學生人數下降了 50% 以上。
具體如下所示:
其他下降幅度較大的地區,還包括:
一位父母說:如果算上那些避開當地公立中學而越來越多報考精英中學的孩子的話,這個數字會更大。
經合組織一直發現,我們的公立學校在紀律、教師資糧和學習環境方面靠後。他們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得分也不高。許多教師教授的科目都是他們此前從未接受過培訓的大量臨時老師填補空缺的。
當然,通常富裕地區的公立中學相對較好,尤其是那些成績較為優異的學校,其生源質量會更高,擁有良好的學習文化和父母支持正在灌輸的價值觀。但在其他地方,家長必須支付學費供孩子上天主教或者聖公會學校,以確保他們的孩子得到適當的教育。
人口統計學家 Mark McCrindle 表示,澳大利亞各地紛紛湧向私立學校的轉變,部分是由年長的千禧一代(1981 年以後出生)推動的。
天主教學校首席執行官Dallas McInerney 表示,去年天主教學校增長是十多年來最強勁的。「我們歡迎越來越多的非天主教家庭。這是對天主教學校的信任。」
位於悉尼Cranebrook的St Paul』s Grammar School?是悉尼西部的一所非宗派基督教學校,校長?Ian Wake?表示,不太有宗教信仰的家長會被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所吸引。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問題和焦慮有所增加。我們已經任命了一名福祉協調員和整個學校的福祉框架……這對家長很有吸引力。」
Anglican Schools Corporation 首席執行官Peter Fowler 負責監管悉尼的 18 所學校,他表示歷屆新州政府都沒有在城市邊緣的種植區建立公立學校。
「家長的選擇非常有限,因此他們正在考慮私立學校提供的服務。」
在參觀學校時,家長對建築不太感興趣,而對文化和課程更感興趣。「他們喜歡與現有學生談論他們的經歷,他們想聽的是這些經歷,而不是學校的設施。」
來自Cremorne的三個孩子的母親Liz Henry 將女兒們送到當地的公立小學。「我家孩子在公立學校的經歷非常積極。」
然而,她決定將他們送到非公立學校接受中學教育。她曾就讀於一所單性別私立中學,並希望為她的女兒們提供一所超越學術的學校。
「對於我和我們作為父母來說,重要的是有一套行為準則或一套價值觀將被灌輸給我們的孩子……它不一定是宗教的,但必須有一些指導原則。?」
來自墨爾本 Craigieburn 的母親 Prachi Maisuria 等了一年多才將她八歲的兒子 Aarav 從公立學校轉到私立學校。現在他已經被收費較低的私立學校Hume Anglican Grammar錄取,整個夏天全家人都忙著購買校服和返校用品。
這位媽媽說:「但我確實必須計算數字,計算3年級到12年級的費用。」
「此外還有更多額外費用。學校比較遠,交通方便。涉及更多校服、球隊顏色、西裝外套、領帶。我希望 Aarav此後能一直在同一所學校上學。」
與此同時,Aarav對每天早上乘坐的新巴士感到最興奮。
4、新州教育部的回應
新州教育部發言人表示,目前有 80 萬名學生在公立學校就讀,這意味著大多數學齡兒童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
「通過新州公共教育的新計劃,我們的明確目標是使新州公立學校成為年輕人及其家庭的首選。」
還稱教育部正在通過為教師加薪高達 10,000?澳元的方式解決公立學校的人員短缺問題,並將通過全校範圍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福祉。某些領域的成功將通過「增強社區對公共教育的信心」來衡量。
「我們已採取措施確保公立學校繼續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首選,例如最近超過 95,000 名教師的歷史性加薪,使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全澳收入最高的公立學校教師。」
引發熱議
這也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首先是,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再次引發了熱議:Sc***:幾十年來,公共教育資金不足,而把重點放在支持私立學校上,這給那些討厭公立教育的人帶來了好處。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鍾畸形模式對國家是一種傷害。堅實的全民教育將為所有人帶來一個更美好的國家,私立學校只是從公共系統中汲取資源,並鞏固了代際財富不平等,而住房也存在類似問題。
LE***:我們一再被告知,一旦社會經濟地位被考慮在內,公立學校就會做得和私立學校一樣好。但事實上,一些學校排名掩蓋了更加真實的情況,比如在私立學校中,較高比例的學生選修高難度課程,尤其在看學校高成就者所選修的科目時,這一點很明顯。
大多數家長想要的是一所沒有教師短缺的學校,教師在所教的科目上都是高素質的(而不是在教師短缺時,讓外行老師教數學),但顯然在資金短缺的公立學校很難實現這一點。此外,私立學校實行嚴格的紀律,以盡量減少干擾,欺凌被嚴肅對待並有效處理,學生或者牧師計劃切實有效,有吸引人的課外活動,而不僅僅只是一點體育活動和偶爾的學校遊戲。
Ha***則回應道:上屆政府花費巨大的努力,削減公立學校的資金補貼私立學校和天主教學校,這樣他們就能把最好的教育留給特權階層,讓公立學校成為廢墟,同時指責公立學校辜負了他們的學生,以證明進一步的資金削減是合理的。
Ca***:生活各個領域持續私有化……每個人生活在我們隔離的城堡中,花錢買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至於其他人都去見鬼吧,這太可怕了。
可悲的是,20世紀西方民主國家最偉大的公民社會項目,專註于通過建立強大的國家機構和基礎設施來實現共同利益——這項真正了不起的歷史成就——正在被一步一步地摧毀。
如果在這條路持續走下去,生活無疑會變得更加可怕。——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住房和工作保障方面的生活質量已經被他們的父母更差了。
……,他們真的做了一件哄騙民眾自取滅亡的工作。
Ti***:也許政府需要查看為什麼某些地區的學生數量下降了,而不是籠統地概括為什麼人們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這是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是,也許是需要更多的資金或者關注來提供這些地區公立學校的標準和吸引力,這樣學生外流的情況就會減少。家庭會選擇其他學校或者逃離,是因為在悉尼的一些地區,公立中學的選擇並不理想。
Li***:隨著郊區變得更富裕,送孩子上私立學校的誘惑變得更有吸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公立學校的確需要更多的資金。私立學校則沒有獲得資助的理由,悉尼北岸的幾所富裕學校僅捐款就超過了上億澳元,不停地修建豪華的體育設施等,這不是教育。
Lu***: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當大量的家庭拒絕公立教育時,這意味著那些生源流失嚴重的學校所獲得的政府資助將會大幅減少,留下來的或者前來就讀的是那些沒有選擇的弱勢學生。這樣持續下去,公私學校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DF***: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補貼是以犧牲公立學校為代價的。
也有人認為,私立學校應該獲得資助。
Ti***:由於教育和ATAR已經成為澳大利亞學校之間的一項競賽,私立學校可以開除表現不佳的學生,以保持他們的高分狀態,同時會通過獎學金來吸引聰明的孩子,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整體表現。許多人錯誤地以為私立教育會讓他們的孩子成為醫生——這個被認為收入很高、職業很高的職業,尤其是在移民中。事實上,即使是在公立學校最聰明的學生也能成為醫生。聰明就是聰明,學校不能讓你變得更聰明。
然而,三分之一的高中生進入私立學校,這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他們不需要建新學校,也不需要花錢來維護這些學校。因此,政府資助私立學校並不為過。
至於是否送孩子上私校及其原因也是複雜的。
AL***:這就像兩個餡餅店。一家免費贈送餡餅,另一家的餡餅要加很高,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昂貴的餡餅,如果都有錢的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購買。免費餡餅的事情告訴什麼?
邏輯決定了,免費餡餅店的人需要看看他們的餡餅的質量。
Ja***:是否上私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地區公立學校的質量。
一位私立學校的老師說,他的孩子可以享受學費補貼,當被問到如果得不到這項私校福利政策,是否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他說絕對不會。他接著說,私立和公立教育是絕對平等的,只是父母認為私校會更好,這是不正確的。然而,兩者差距更大的是,不同學校的文化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支付的是緩存和他們認為在以後的生活中潛在的網路人脈機會。
因此,真正的問題是,這些高昂的費用是否等同於未來的資金效益。這又主要取決於孩子本身和他們的激情所在。
Yi***:我在公立學校執教了20多年,我想對各位父母的忠告是:能上私校就別上公校,一些地區真實情況比你想象的更糟糕。
Lo***:選擇私立學校的原因有複雜。就我家庭而言,之所以選擇私立學校是因為我家附近的公立學校無法滿足我孩子的教育需求,她患有社交焦慮症,有閱讀障礙和癲癇。遺憾的是,公立學校不能給她提供一個讓她感覺安全的地方。
Do***:我本身接受的是一所公立學校接受教育,而且高考成績不錯。
然而,對於我自己的孩子來說,我得出的結論是,當你選擇一所學校時,你實際上是在選擇一所世界觀、一套價值觀和一種教育哲學。
所以,對於我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了不同的學校——公立和私立學校。但最終,對於男孩來說,在世界觀和個人發展方面,很難打敗全面的耶穌會教育——至少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這樣的。我一點也不後悔。
ZE***:我的孩子在當地的公立學校上小學。對於高中,他們去了私立學校。我們花了很大力氣才付得起錢,但還是成功了。此前,我家附近的公立學校早在10年前就超員了,如今越來越擁擠,但政府卻不擴建學校。難怪人們都選擇私立中學。
AL***:我督促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孩子儘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儘可能獲得最高的ATAR。不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和就業的世界,獲得一個好的ATAR將為你的孩子的一生做好準備。
但也有一些父母則支持公立教育。
N***:我和妻子都去了私立學校(我在悉尼,她在紐西蘭)。基於我們的經驗(精英主義和勢力),我們承諾永遠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去私立學校。我們的大女兒上了一所公立學校,如今剛剛拿到了足以報考自己喜歡的大學課程的ATAR成績。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家長(特別是那些自己沒有上過私立學校的家長)為孩子選擇私立學校是他們認為私立學校會比較有優勢,但現實情況卻非常不同。在我看來,私立學校是你能為孩子做的最糟糕的投資之一。
Bl***補充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私校只是人為地創造了一種更高質量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並沒有在喜悅中完全實現。
有很多公立學校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甚至沒有鑽制度的空子,在考試年前悄悄地開除了表現不佳的學生。
當然,也有人說,到底是私校還是公校,關鍵還是看孩子適合哪種教育環境。畢竟學校再好,如果不適應,一切都白搭。
*以上內容系網友創夢AUS自行轉載自澳洲中學,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