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發!悉尼房東集體抗議

2024年03月20日 10:30

周二下午,國際外匯市場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在歷經了8年的負利率和數十年的通縮之後,日本央行(BoJ)終於宣布退出負利率政策,並在17年來首次加息。

本次加息決議之所以吸引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關注,不僅是因為日本春季工資協商(春斗)創下了數十年未見的工資漲幅,以及隨之而來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wage-price spiral)為這一歷史性時刻鋪墊了最後一塊奠基石,更是因為日本央行延遲公布決議(長達38分鐘),造成了匯市的巨大波動。

相比之下,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爐的澳聯儲(RBA)利率決議,就顯得黯然失色,因為澳聯儲再次宣布將官方利率維持在4.35%,並且也沒有為潛在的降息時間點給出任何指引。

決議落地之後,再次破位下跌,其中澳元兌美元一口氣跌破0.65509支撐位,在周四凌晨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來臨前,進退失據。

但是,正當澳元在匯市中慘遭滑鐵盧的同時,澳聯儲沒有宣布降息這件事情,反而也許是大部分居民最需要的利好,因為一出「有房一族」大戰「無房一族」的戲碼正在上演。

而這場衝上本地媒體頭條的「階級對抗」,幾乎完美詮釋了澳洲正在經歷的房地產危機。而這場危機,又將呈現澳洲各階級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以及澳聯儲利率政策變化的代價。

據Bloomberg報道,政府在多個火車站附近批量建設公寓的計劃遇到了本地房主的大規模抗議,大量居民聚集在街頭手持標語示威抗議,其中包括「不要毀了我們的社區」、「大鐵球下一個砸的就是你家」還有「救救悉尼的社區」。

從房主的角度來看,在社區內打造公寓確實可能有損老戶主的利益——在需求大致維持不變(包括近年來大規模湧入的移民)的情況下,隨著供給的增加,房屋的價格必然會承壓下行。

不僅如此,密度較高的公寓也會帶來更多的住戶,這又將影響當地的交通和對公共資源的損耗。

如此看來,老戶主們集體抗議並非不合理。

但是問題真的是這樣嗎?所謂的新蓋公寓帶來的人口密度增加,到底佔不佔得住腳呢?特別是考慮到,當下澳洲住房危機的根源,就是在於房屋供給不足的情況下,這種抗議是否真的合理呢?

對此,高樓理事會(Council of Tall Buildings Australia)主席Philip Vivian表示:「悉尼的人口密度實在是太低了,這不是開玩笑的!」

贊同Philip的還有來自Urban Habitat』s Australia的Bates Smart,後者指出了老住戶的貪婪是導致澳洲大量家庭無法購買房屋的元兇。Bates認為:「許多(經濟條件較差)的澳洲人被迫租房,而且是租到偏遠的地方,不僅增加了他們的出行負擔,更是破壞了社會平衡。」

事實上,悉尼和等澳洲一線城市的人口密度與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Bloomberg數據顯示,悉尼的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2,000人,相比之下,加拿大溫哥華的密度為5,750人、英國倫敦為5,800人、中國香港為7,060人,而美國紐約則達到了11,300人。

另外,新州政府所計劃打造的僅僅是6層的小型公寓,這些公寓即便造成了當地房屋供給的增加,但是隨之而來的人流量和市政廳財政收入等,同樣是利好本地社區的因素。

在900公裡外的墨爾本,被網友稱為「宇宙中心」的Glen Waverley區,就是在10年間從一個購物中心和一條步行街,變成了今天的繁華中心。而這其中必然少不了大量公寓的建設,以及因此產生的商業氛圍,最終形成了規模。

當然,前提是Glen Waverley是一個華人為主,經濟條件較好的社區。相比之下,目前正在新州抗議的這些老戶主,主要是以白人為主的社區。

對此,大學的城市規劃建設學者Awais Piracha表示:「發起這些遊行示威的基本都是白人社區,這些居民非常有組織有計劃,也非常有影響力,所以政府非常難以實施計劃。」

可見,所謂的「不要毀了我們的社區」、「大鐵球下一個砸的就是你家」還有「救救悉尼的社區」這些口號,更像是為了服務老戶主,並維護其核心利益的擋箭牌。

如果稍微添油加醋翻譯一下的話,是否可以理解為:「住公寓的低端人口不要來」呢?

在房屋供給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房價的居高不下就成了長期的定局——作為全球房價可負擔性第二差的城市(第一為香港),那些無法進入房市的潛在購房者,就只剩下不斷租房這一條路。

當然,還有那些連租房市場都無法擠入的,就只有面臨無家可歸的境地。

Demographia數據顯示,總值2.3萬億澳元的澳大利亞經濟與地產高度捆綁,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房價的走勢和房地產產業的總規模——澳洲家庭的債務和收入比例已經再次創下新高,達到185%。

要擠進澳大利亞的房市,談何容易。

在天平的另一端,則是和幾十人一起擠破頭皮去爭奪出租房的年輕一代澳洲人,而他們所面臨的局面同樣艱巨——CoreLogic數據顯示,澳洲5大首府城市中,除了以外,其餘的房租年化漲幅均達到了兩位數,其中首府佩斯的漲幅高達16.5%(房價漲幅為18.3%)。

所以,如果像聯邦銀行的預測一樣,澳聯儲在今年9月開始降息的話,那麼澳洲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將隨著屢次降息而逐步提高,這無疑將助燃本就與利率成高度負相關性的房價。

屆時,房價將再次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而源源不斷入境的新移民對房屋的需求又將催化這一剛需。

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在為老一批房主帶來驚人紅利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分化澳洲的階級差異。

「大鐵球」真正砸向的,將會是社會經濟地位末尾的淘汰者。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