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母警惕:我們常吃的這些食品正在損害身體與大腦!還能讓孩子上癮

2024年05月25日 16:16

一項將超加工食品與中風和痴呆症聯繫起來的大型研究表明,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可能會損害大腦健康。

超加工食品

會損害你的大腦

如果中年人的飲食主要是由碳酸飲料、漢堡、蛋糕和糖果等深加工食品組成,他們更有可能出現記憶無問題。吃的深加工食品越多,患中風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認為超加工食品似乎本質上有害,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卡路里含量高,還有它們的製造方式,而損害健康。研究人員警告說,

工業生產的食品添加劑含量高,會破壞腸道細菌,導致與多種慢性疾病相關的身體炎症。

哈佛醫學院的家研究了 3 萬多名 45 歲以上成年人的 11 年隨訪數據。他們填寫了關於他們吃過什麼食物的問卷,並按照從吃加工食品最多的到吃加工食品最少的群體來劃分四組。

研究結束時,1,108 名參与者患有中風,768 名參与者被診斷患有認知障礙——與痴呆症有關的早期記憶喪失的跡象。

與以大量新鮮水果或蔬菜為主、以非加工食品為主的人相比,

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記憶力下降的風險高出 16%。

食用高加工食品的人患中風的風險增加8%,無論他們總共攝入了多少卡路里。

研究結果還考慮了影響痴獃和中風風險的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和高血壓。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William Taylor Kimberly?博士說:「我們發現,增加超加工食品的食用量會增加中風和認知障礙的風險。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食品加工程度對大腦整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來證實這些結果,並更好地了解哪些食物或加工成分對這些影響貢獻最大。」

越來越多的證據凸顯風險

在一篇相關社會中,哈佛醫學院的 Zhendong Mei 博士表示,超加工食品與較差的大腦健康相關的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添加劑和乳化劑「與腸道微生物系統的破壞和炎症有關」,而且這些食物的糖分和熱量也很高,可能會損害血管。

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超加工食品與心臟病、心臟病發作、中風、癌症、抑鬱症和糖尿病之間存在聯繫。

Janis Jibrin發表在《National Geographic》 的《 How ultra-processed food harms the body and brain》也指出,食用通常富含鹽、糖和脂肪的超加工食品,而且價格便宜且容易取得,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焦慮、憂鬱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儘管許多超加工食品(蘇打水、糖果、能量棒、果味優格、冷凍披薩和冷凍食品)可以滿足對甜、脂肪、鹹食物的渴望,但新興研究表明這些食品對心臟和大腦特別有害,情緒和認知受到打擊。

研究人員發現,過度加工食品的攝取量增加與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肥胖、喘息、焦慮、憂鬱、睡眠問題和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增加之間存在直接關聯。

這些結果與早期的研究一致。根據《營養》 雜誌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飲食中富含這些食物會使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44%,焦慮症的風險增加48%。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僅攝取33% 的超加工食品卡路里就會增加風險。

巴西的另一項研究追蹤了10,775 人,結果發現,與食用較少加工食品的人相比,僅從這些食物中攝取20% 的卡路里就會使認知能力下降速度加快28%。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 一項對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約50 萬人進行追蹤的研究發現,深加工食品每增加10%,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加25%。

Chris Van Tulleken醫生曾為BBC一個科學節目做了一個試驗。他連續一個月吃深加工食品,探尋這對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一個月的試驗中,Tulleken飲食中80%的卡路里來自深加工食品 – 這樣的比例在高收入國家,例如英國、加拿大、越來越普遍。

吃完一個月深加工食品飲食后,他睡眠不佳、燒心、倦怠、便秘、生痔瘡,還長胖了7公斤。

感覺自己老了10歲。他補充說,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跟和他的飲食有關,直到停止之後。

以前有研究顯示,吃得慢更會有飽腹感。但Tulleken醫生承認,超級加工食品很容易咀嚼和吞咽,吃超級加工食品讓人上癮,讓他不知不覺中不停地吃。

這些食品的設計就是要讓人們吃得「開心」,即達到鹽、脂肪或是糖攝入帶來的完美境地,同時又低於所謂的「特定飽腹感」——即感覺太多、不想再吃了的臨界點。換句話說,超級加工食品正在擾亂我們的大腦。

的確,對Tulleken醫生大腦掃描顯示,他大腦中負責獎勵部位與驅動重複、自動行為的區域掛上鉤。也就是說,他的大腦對超級加工食品已經上癮。他也承認,美味食物的副作用是讓人停不住嘴,因此很難改變這個習慣。

根據Gearhardt 幫助開發的耶魯大學食物成癮量表進行的研究顯示,大約14% 至20% 的成年人以及12% 至15% 的兒童和青少年對這類食品成癮,?和酒精、香煙的成癮率相似。

專家還指出,深加工食品還能觸發大腦所謂「樂觀偏見」機制。垃圾食品為我們提供即時滿足感。但其負面影響要日久天長才能顯現。它讓我們很容易相信自己以後會有時間改變飲食習慣。

簡單而言就是:你現在喜歡,但過後會後悔。

我們許多食品選擇是出於習慣和潛意識的,不總是刻意為健康著想。我們對這些食品耳濡目染越頻繁–包括在貨架上、廣告或是媒體中,就越容易購買。

如何減少攝入量

未經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例如新鮮或冷凍水果、蔬菜、海鮮、肉類、麵粉和麵食,其成分清單中通常只有一項。

加工食品,例如不含防腐劑的烘焙麵包、大多數起司以及鹽和水罐裝的鮪魚、豆類或蔬菜,其成分清單很短,並帶有可識別的術語,而鹽是主要的防腐劑。

超加工食品包括蘇打水、糖果、餅乾、蛋糕、能量棒、果味優格、代餐棒和奶昔、熱狗、多種包裝麵包和穀類食品以及冷凍食品等。它們通常富含脂肪、糖和/或鈉,並且通常添加調味劑、染料、人工甜味劑和/或其他添加劑。成分清單可能很長,例如營養穀物軟烤草莓早餐棒中的48 種食品。

如今,超加工食品佔了典型日常飲食的一半以上,這些食物通常纖維和營養成分低,卡路里含量高。

想減少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數量嗎?以下是專家的一些建議,可能會有所幫助。

第一步是以同情心對待自己。這不是你的錯,你所處的環境就是為了讓你上癮而設計的。

爭取每天吃三頓正餐和一到兩頓零食。規律的進餐可以防止你過度飢餓,過度飢餓會讓你很容易衝動地購買快速、廉價、精加工的食物,從而刺激大腦的獎勵中心。

改吃您仍然喜歡的加工程度較低的食物,例如堅果和時令成熟水果。

比較標籤並選擇鈉含量和添加糖含量較低的食物;並重點關注那些具有可識別成分的簡短清單的成分。

專家也建議家長讓了解食品公司的行銷部門如何試圖誘騙他們購買某些超加工產品,以及食用這些產品的後果,激發孩子們的義憤。

透過告訴他們食品公司如何操縱他們,從超加工食品的配方方式,到帶有卡通人物的包裝,到與視線齊平的位置和出口過道。

*以上內容系網友Max說自行轉載自,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