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五個妙招解決澳洲住房危機
澳大利亞按目前的情況,很可能無法達成五年內建造 120 萬套住房的目標。在明年 5 月前舉行的下一次聯邦大選籌備期間,住房的可獲取性和可負擔性問題仍會是焦點。
聯邦銀行首席執行官馬特 科明提到國家該如何解決嚴重的住房短缺問題時說:「其實單個的解決辦法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執行環節。」
在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主辦的一次特別圓桌討論會上,科明與聯實集團的托尼 隆巴多、斯托克蘭的塔倫 古普塔這兩位高管一起,剖析了一系列妨礙該國在未來五年內實現新建 120 萬套住房目標的原因。
以下是他們提出的解決住房危機的五種方法:1 引入更多建築行業移民
隆巴多建議,應將更多的移民配額分給建築工人簽證 —— 過去九個月里,只有約 1400 個簽證是發給入境建築工人的。
他表示,目前只有 2.8% 的移民有建築技能,而這個比例應該接近 10%。他說:「要是能看到更多戴著安全帽的建築工人就好了。」 他指出這是彌補技能和勞動力缺口的一個好辦法。
科明補充說,為建築工人開闢一條像護士簽證項目那樣的永久簽證途徑,這樣建築公司(主要是小企業)就能更輕鬆地為工人提供擔保。
2 吸引老建築工人回歸,招募學徒
古普塔表示,吸引以前的建築工人重返崗位,能緩解勞動力短缺和生產力壓力。他說,建築工人勞動力短缺和生產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期間有經驗的工人離開了住宅建築行業,而年輕的學徒工人又沒能補上這個缺口。
他說:「新的施工隊伍需要時間來恢復以前的生產力、監督水平和工作模式,現在這個問題還沒解決。」 他提到,聯邦政府可以為這些工人提供收入或福利激勵,吸引他們回到建築行業。
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布倫 布萊克表示,聯邦政府應該重新啟動收入激勵措施,鼓勵更多年輕工人參加學徒計劃。阿爾巴尼斯政府減少了僱主的學徒激勵措施,布萊克認為這是一種倒退。
3 發展多戶型住宅產業
隆巴多表示,緩解住房短缺的另一個辦法是建造更多多戶型住宅,外國大投資者對此很感興趣。多戶型住房是一種在一棟或一個小區內的幾棟建築里有多個獨立單元的房產類型。這種房子在澳大利亞不常見,但在紐約等城市,新住房中多戶型住房佔比高達 30%。
不過,由於預扣稅不一致,而且建設經濟適用房也沒有稅收減免,多戶型住房和租賃型住房的建設受到了阻礙。隆巴多說:「我覺得我們得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因為這(多戶型住房)能給我們帶來 7 萬套住房。如果新建 15 萬套住房,再加上這 7 萬套,一下子就接近 24 萬套(目標)了。」
4 建造更多模塊化房屋
隆巴多表示,加大對模塊化住房的推廣力度能加快房屋建設速度,但這需要政府更多支持。當地法規比很多其他國家更嚴格,這使得模塊化建築在經濟上很難盈利,雖然它能通過減少材料和勞動力需求來提高生產力。
隆巴多說,這些法規讓開發成本增加了 15%。他以新加坡為例,說明模塊化住房領域是如何發展的。在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推廣模塊化建築來提高生產力。
2014 年,新加坡政府規定部分公共住宅項目必須採用模塊化建設。隆巴多說:「我在新加坡那五年,模塊化設施的數量從 5 個增加到了 35 個,他們下了大力氣,因為制定了很多重要標準,促使所有開發商都轉向模塊化建設。我覺得在未來十年,我們也要逐步發展(模塊化住房),因為在更聰明地建房方面,這得成為我們提高生產力的一部分。」
5 建造面積更小的房屋
古普塔表示,問題不光是房屋數量少,經濟適用房也太少。他還說,除了豪華公寓,大多數高層公寓在經濟上都不可行,而豪華公寓對首次購房者來說又太貴了。
斯托克蘭緩解住房可負擔性問題的一個辦法是縮小聯排別墅的地塊面積,現在其大部分房屋建築面積為 330 平方米,之前是 380 平方米。全國平均住房地塊面積約為 400 平方米。
文章來源:AFR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西澳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