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房市迎來新一輪增長,投資者迎機遇窗口!
01
澳洲房市迎來新一輪增長 投資者迎機遇窗口
儘管利率處於高位,2023年澳大利亞許多房產所有者的資產凈值仍大幅提升,受益於全澳多個地區房價的強勁上漲。
如今,澳洲央行四年來首次降息,標志著房地產市場正朝著2026年的新一輪增長階段邁進。
不過,根據KPMG的《住宅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在這輪上升周期正式啟動之前,市場預計將經歷一年的放緩調整。房價增長率預計將從2024年的5.1%放緩至今年的3.3%,然後在2026年反彈至6%。
對已有房產的投資者來說,這一調整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可利用現有資產凈值擴展房產投資組合,搶在資本實力較弱的首次購房者大規模入市前提前布局,以避免競爭加劇導致房價再次上漲。
儘管這次降息不足以對首次購房者產生顛覆性影響,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它釋放出市場穩定的信號,緩解了近年來利率飆升帶來的不確定性。此外,澳洲租賃市場2024年租金上漲4.8%,進一步增強了投資信心。
從長期供需關係來看,住房供應短缺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聯邦政府計劃在2029年中期前新增120萬套住房,但目前看來這一目標難以達成。
此外,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快速變化,尤其是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可能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使得本地房地產投資相比全球資產配置更具吸引力。歷史經驗表明,在全球危機過後,如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通常都會迎來大量資本流入,推動價格上漲。
目前,投資者需求持續回升。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投資性房產貸款數量達21.25萬筆,同比增長18.8%。許多投資者採取長期戰略,認為未來的資本增值將超過當前持有成本。隨著租金上漲和債務實際價值下降,持有房產的成本相對降低,部分投資房產的現金流已達到收支平衡,甚至開始盈利。這促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考慮利用財務狀況的改善,購買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投資房產。
與此同時,長期表現不佳的公寓市場或將迎來複蘇。
KPMG預測,未來兩年內,單元房價格的漲幅將超過獨立屋,2025年預計增長4.6%,2026年增長5.5%。這將為早期投資者提供低風險、高回報的機會,尤其是相較於貸款額更高的獨立屋投資。然而,投資者需要區分緊缺的復古風格公寓和供應過剩的CBD高層公寓,後者的資本增值潛力較低。
02
澳洲Z世代已對買房失去信心
Z世代澳大利亞人在生活成本危機、高利率和高房價的環境下成長,因此,許多人對擁有自己的住房幾乎失去了信心。然而,隨著澳洲央行自2020年11月以來的首次降息(下調0.25%),年輕的首次購房者終於在樓市中看到了一線希望。
Z世代(1996年至2009年出生)是目前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最年輕群體。儘管經濟環境對他們並不友好,專家表示,只要制定合適的購房計劃並調整預期,他們仍有機會實現購房目標。
澳洲《Mortgage Choice房貸報告》每季度發布一次,分析房貸趨勢以及不同年齡段借款人和潛在購房者的意向。
報告顯示,僅有4%的Z世代購房者表示自己在購房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困難,而這一比例在千禧一代(34%)、X世代(57%)和嬰兒潮一代(70%)中要高得多。
「Z世代在購房時面臨最多的挑戰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通常是首次置業者。買房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確實很複雜,因此,儘早與房貸經紀人溝通至關重要。」 Mortgage Choice首席執行官安東尼·沃爾德倫(Anthony Waldron)表示。
「雖然市場情緒有所回升,但購房者仍然面臨許多障礙,比如高房價、可負擔住房供應不足,以及在談判過程中缺乏信心。」
報告還顯示,Z世代最關心的三大住房問題分別是:提高住房可負擔性(66%)、增加對首次購房者的支持(38%)、以及提升住房供應(34%)。
儘管困難重重,許多年輕澳大利亞人仍在積極規劃自己的購房之路。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購房者計劃獨立購房,其中40%的潛在購房者表示將單獨購買房產,而Z世代中這一比例高達51%,比上一季度的46%有所上升。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調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購房者的信心。
PropTrack房價指數顯示,房價增速有所放緩,這給購房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並降低了購房的緊迫性。
「房價增長放緩的原因包括市場上待售房源的激增,給購房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此外,可負擔能力的挑戰、經濟環境疲軟以及持續較高的利率水平,也導致了房價增長的放緩甚至逆轉。」REA集團高級經濟學家埃莉諾·克雷(Eleanor Creagh)表示。
隨著首次降息落地,並且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降息措施,她認為房價可能會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飆升。
「隨著利率下降,借貸能力增強,購房可負擔性改善,市場需求和價格增長將得到提振。然而,由於購房可負擔性的起點仍然很高,相較於之前的寬鬆周期,本輪房價上漲的速度可能不會像過去幾年那樣強勁。」
總部位於黃金海岸的Mortgage Choice房貸經紀人戴斯利·泰勒(Deslie Taylor)表示,那些能夠認清當前購房形勢的首次購房者,正在為未來的置業鋪平道路。
「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落差。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希望買一套帶白色柵欄的房子,把它當作他們的終極家園,」她說。
「但在與他們溝通后,他們對現實有了更清晰的認知,明白第一次購房只是一個跳板。可能買不到理想的地段,房子的大小也不是他們最想要的,而且他們未必會在這套房子里長期居住。」
她強調,精明的首次購房者已經意識到,住房可負擔性的關鍵並不在於房屋價格,而在於房貸的可償還性。
「重要的不是他們能借多少錢,而是他們能否輕鬆償還貸款。僅僅因為銀行願意貸給他們一定金額,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方式能支持這樣的還款壓力。」
她的工作就是幫助經驗不足的購房者做好財務規劃,考慮各種可能影響房貸償還能力的因素,例如生活成本上漲、利率變化,甚至未來可能面臨的育兒支出。
03
昆州租房負擔能力創新低!年入$11萬,租不起市面70%的房
昆州的租房負擔能力已降至歷史新低,如今一個普通家庭只能負擔不到三分之一的出租房,這是近20年來的最低比例。
據REA Group最新的租房負擔能力指數,由於租金增幅遠超工資增長,許多低收入者幾乎無法進入租房市場。
報告顯示,一個年收入為113,000澳元的昆州家庭在2024年下半年僅能負擔 realestate.com.au上28%的房產,相較於2023-24年度的35%比例,進一步下降,使昆州的租房負擔能力下降到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PropTrack經濟學家Angus Moore指出,自疫情以來,租金上漲的速度遠超收入增幅,導致負擔能力危機加劇。
「澳洲租房市場處於至少18年來最嚴峻的境地。」
珀斯自2020年以來租金增幅達67%,而布里斯班和其他昆州地區的租金分別上漲了50%和53%,周租金增加近200澳元。然而,這期間收入僅增長了19%。
在熱門地區,租金增長更顯著。
黃金海岸一處奢華莊園在市場僅10天便以每周4,200澳元租出,顯示了高端租賃市場的火爆。
相對實惠的房產同樣受到租客熱捧,例如Varsity Lakes一處四居室以每周1,000澳元租出,詢問者眾多。
昆州地區在截至2024年底的一年中錄得8.6%的租金增幅,而布里斯班的租金周均增長至630澳元。
低收入家庭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對於年入約70,000澳元的家庭,僅能負擔2%的出租房。
年收入低於64,000澳元的家庭需支出40%的稅前收入來支付租金,租房困難可想而知。
年輕租房家庭受影響尤其嚴重,年收入中位數的15至24歲家庭中,僅19%的出租房是負擔得起的。
Moore表示,儘管負擔能力處於低谷,租賃市場條件有所緩和,庫存有限但租房可得性正在增加,租金增長速度放緩,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
04
新州政府賣地!航空城超80公頃土地對外招標
新州政府計劃出售悉尼西部新國際機場附近超過80公頃的工業用地,這片土地足以開發一個數據中心或工業園區,預計最終價值可達15億澳元。
該地塊位於航空城(Aerotropolis)區域內,亞馬遜等企業已在該區建立大型配送中心。
據知情房地產人士透露,這是該機場周邊剩餘土地中規模最大的一塊,市場估價可能高達4.5億澳元。
航空城區域位於悉尼西部,佔地逾1.1萬公頃,新州政府計劃建設新的鐵路站點和高速公路穿過此地,並預計未來10年內,該區將成為超過100萬居民的家園。與此同時,悉尼的工業用地供應極度短缺,情況比新州政府年初的預測更加嚴峻。
根據CBRE的分析,新州將在2025年至2030年間面臨91公頃至319公頃的工業用地缺口。
為了抓住工業用地短缺帶來的市場機遇,新州政府已著手準備出售該地塊。
CSR公司也在同期出售土地,而眾多海外投資者正積極尋求在該地區布局的機會。
土地供應緊張已成為大型工業租戶和倉儲業主的一大痛點,一些企業甚至已放棄悉尼市場,轉而選擇墨爾本和布里斯班。例如,Aldi在尋找符合其需求的工業用地時,就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在新機場附近找到合適的租賃地塊。
新州政府此前已低調啟動招標程序,並委託Colliers負責出售事宜。不過,Colliers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新州規劃廳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地塊中已有6公頃被劃撥給新州交通局 (Transport NSW),用於在M7和M4高速公路網路附近建設西悉尼卡車休息站。
此次投放市場的剩餘土地約82.6公頃,主要劃分為工業用途。
新州政府希望吸引機構開發商購買,用於建設數據中心及工業園區。
目前,航空城的開發勢頭強勁。除了聯邦及州政府向新機場基礎設施投資約200億澳元,新州還撥款建設M12高速公路,進一步推動該區域發展。
此外,作為航空城CBD的Bradfield City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