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 大批加拿大人深陷房貸囚徒: 供不起也賣不掉, 徹底被套牢
有一段時間,喬丹·貝克勒(Jordan Baechler)以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他26歲時在多倫多King West社區買下了人生第一套房——一間約60萬加元的一卧室公寓。他是一名高中教師兼教練,一心想積累房產權益,並在30歲前搬進獨立屋。
「那就是我的目標,」他說。
但這個夢想在幾個月後開始瓦解。
「我用的是浮動利率房貸,結果在2022年我的財務生活就被徹底顛覆了,」貝克勒說,「我鎖定利率的時機太晚……有人建議我採用浮動利率,因為它歷來比固定利率更有優勢。」
結果卻是利率飆升。為遏制疫情后高達8.1%的通脹率,加拿大央行連續11個月將政策利率升至5%。
貝克勒的月供因此上漲了約500加元,他被迫因恐懼而轉為固定利率。
為維持生計,他曾在晚上兼職做服務員,每天從早上7點忙到晚上11點。後來他甚至搬到澳大利亞生活一年多,把房子出租,用租金來還貸款。
如今他29歲,與女友回到多倫多,但依舊被困在那間一卧室的公寓里,陷入了疲軟的房地產市場。
根據多倫多地區房地產局(TRREB)的數據,截至4月,多倫多各類房產的平均價格為1,107,463加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遠低於2022年2月利率上調前的峰值133.4萬加元。
TRREB還指出,公寓市場是上月銷售下滑最嚴重的領域,同比減少30.4%。
「我們計劃結婚、生孩子,但希望先買一套房。問題是,如果賣掉我們現在的公寓就得承受巨額虧損,可不賣我們又買不起新房。」貝克勒說。
他只是成千上萬名正在應對還貸壓力的安省居民之一。在過去一周,CTV新聞接到大量來自大多倫多地區(GTA)居民的反饋,大家都表示儘管利率趨於穩定,但依然感覺被「套牢在永遠還不完的房貸中」。
專家稱,房價下跌、債務高企和經濟不確定性共同製造出新一代的「房貸囚徒」——那些既負擔不起繼續持有,又賣不掉房子的人。
根據Equifax Canada的數據,僅在2024年第四季度,安大略省就有超過11,000筆房貸出現逾期。而就在本周,加拿大央行警告說,如果貿易戰繼續,家庭房貸違約可能會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水平。
越來越多借款人請求延長還款年限
儘管加拿大央行自去年6月以來已七次降息,在今年4月將政策利率穩定在2.75%,但對於像貝克勒這樣在高位鎖定利率的人來說,意義並不大。
「關稅引發了經濟中的很多不穩定因素,」加拿大貸款機構 Pine 的聯合創始人賈斯汀·赫利克(Justin Herlick)表示,「雖然貸款利率過去一年在穩步下降,但對很多加拿大人來說,成本難以預估。」
他表示,越來越多的借款人申請延長房貸期限,從20或25年延至30年,以減輕月供壓力。雖然這是一種「爭取時間」的辦法,但卻會導致長期債務增加。
「這就像是被困在跑步機上,」他說,「雖然避免了虧本賣房,但卻付出更多利息。」
聯邦官員也提醒,這種方式可能在多年內多支出幾千甚至上萬加元的利息。
為什麼小型公寓房主風險最大?
貝克勒表示,現在升級置業已幾乎不可能。他和女友想組建家庭,卻擔心永遠被困在一卧室公寓里。
「我們真的很想結婚、生孩子,也想買房,」他說,「但現在一個都做不到。」
他並不孤單。赫利克指出,尤其在GTA,很多小型公寓業主風險非常高。
「市場上掛牌太多了,」他說,「有人想買,但成本太高……不僅是貸款,地稅、物業費、保險,全都是負擔。」
買家被誤導?
Mya Elango是一位2018年移居加拿大的新移民。幾年來,她和家人在密西沙加辛苦存錢,終於買下位於基奇納-滑鐵盧的一套三居室獨立屋,價格約90萬加元。但她表示當時是被「誤導」加價買入的。
「我們在利率高位被誤導加價10萬買房,然後一切困難就開始了,」她說。
他們每月的房貸超過4000加元,還不包括保險等其他開支。
「我們的大部分收入都在付利息,」她說,「我們沒那麼幸運,沒趕上低利率買房。」
房產經紀反駁:關鍵在於選對人
一些房地產經紀承認此前市場存在風險,但指出,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經紀人。
「現在的經紀人分兩種:做交易的和建立關係的,」多倫多經紀人詹姆斯·米洛納斯(James Milonas)表示,「大多數是前者,做完一單就走。後者會提醒你:這套房不適合你。」
他說,當時很多買家「哪怕砸100萬加價也要進場」。
「市場沒有房源,人們只想趕快買到房子。」
米洛納斯建議,「如果你能撐得住,就撐住,直到市場修復。」
債務繼續增長
儘管利率下行,個人債務仍在上升。根據Equifax的數據,多倫多平均非房貸債務現已超過2.1萬加元,比去年增長3.34%。同時,首次購房者年齡也在上升。Teranet最新報告顯示,安省平均首購者年齡已接近40歲。
個人理財專家傑西卡·摩爾豪斯(Jessica Moorhouse)表示,2025年她收到的「焦慮提問」比過去兩年任何時候都多。
「我收到越來越多關於現金流、焦慮的問題,」她說,「我該怎麼辦,如何準備……這類對話比以往都多。如果你感覺房貸是每月最大支出,月底幾乎沒錢剩,那真的就像被困在牢籠里,找不到出口。」
年輕一代被排除在「夢想」之外
貝克勒說,現實經濟環境讓他和同齡人感到前途未卜。他說,在他15個同齡朋友中(全是大學學歷),只有1個人擁有住房,其餘人都還在租房。
「我們倆都有碩士學位,打兩份工,還是覺得跟不上節奏,」他說,「遊戲規則已經改變……而我們並未被告知這場遊戲是怎麼變的。」
他們現在正考慮搬到城市外——奧蘭治維爾(Orangeville)、豪頓區(Halton)或者劍橋(Cambridge),但就連這些地方現在也遙不可及。
「想到買房和生孩子,我都不敢確定我能否為他們提供所有需要的東西,」他說,「真的挺可怕的。」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溫哥華港灣,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