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撐不住」了?一招輕鬆化解超載焦慮

2025年05月24日 15:44

在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習慣了以「高效」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

工作要快、情緒要穩、效率要高,彷彿「撐得住」就等於「贏得了」。

但心理學家卻在不斷提醒我們:「撐著」並不等於沒事,情緒超載,才是最需要正視的信號。

什麼是「情緒超載」?你可能正在經歷卻渾然不覺

你最近是否總覺得「腦子一片霧」?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哪怕正在做熟悉的工作、照顧家人,卻像「自動駕駛」?

這不是懶惰,也不是累,而是典型的情緒超載(Overwhelm)。

臨床心理學家麗貝卡·雷(Rebecca Ray)在的諮詢室中,每天都能遇到這種狀態的來訪者。

她形容這種感受是:「功能性的凍結反應」——你還在運作,但像是拉了手剎在開車,一切都變得吃力、遲緩。

別再混淆了:壓力≠情緒超載

壓力是對外界挑戰的反應,一種短暫的「緊繃」狀態;

情緒超載則是一種持續的「無法承受」,會讓你陷入「無力感」和「被壓垮」的泥沼。

常見癥狀包括:易怒、焦慮

無助、無望感

注意力渙散

睡眠障礙或暴食厭食

逃避日常任務

決策困難

這些並不是你「抗壓能力不行」,而是你的神經系統在保護你。

別再寫「待辦清單」了,這些才是真正有效的調整方式

雷博士指出,「更有條理」不是解決情緒超載的方法。在這個追求效率的社會,我們總以為「再努力一點就能挺過去」。但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問自己:我現在能從生活中「減去」什麼?

國家心理健康服務組織 Lifeline 提出了幾個實用策略:

識別源頭:寫下真正讓你感到負擔的事情,分清主次,不急的放一邊。

復盤現狀:反思自己目前的應對方式,有效的保留、無效的捨棄。

傾訴支持:和值得信任的人談談,很多時候,說出來就是第一步解壓。

修正思維:我們常常對自己太苛刻,溫柔對待自己不是懶惰,是智慧。

行動計劃: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而是一步步處理眼前的事。

照顧自己:、閱讀、種花、冥想……做些讓你感到「活著」的事。

「心理健康日」:現代職場人該學會的勇敢

你也許會覺得:哪有時間休息?但正因為你忙碌,才更需要一個「暫停鍵」。

組織心理學家瑞秋·克萊門茨(Rachel Clements)表示,請一天「心理健康假」不是逃避,而是深度自覺的表現。

這是一種「預防機制」,可以讓你及時修復,而不是等到身心徹底崩潰。

格蘭特·布拉什基(Grant Blashki)則建議:心理健康日該怎麼過?答案沒有標準。

運動、寫日記、與人交流、進入「心流狀態」——哪怕只是靜靜發獃,都是滋養。

如果短暫的休息無效,那就需要長遠的支持系統

如果請了幾次假仍覺得無法緩解,別等了,該尋求專業幫助了。

與醫療或心理專家制定「恢復計劃」

了解是否符合「心理健康治療計劃」,這能提供最高六次政府補貼的心理諮詢

查看公司是否有員工心理支持項目(EAP),許多都是免費又保密

雷博士最後強調:「別再試圖壓制情緒超載,接受它的存在,是你開始痊癒的第一步。」

允許自己不完美,是成年人的勇氣

你不是軟弱,也不是玻璃心。在這個高要求的世界里,真正勇敢的人,是敢停下、敢修復、敢說「我需要幫助」的那一個。

放過自己,或許,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若你正經歷情緒困擾,以下是可以撥打的幫助熱線:Lifeline:13 11 14

Beyond Blue:1300 22 46 36

Headspace:1800 650 890

MensLine Australia:1300 789 978

自S干預熱線:1300 659 467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星尚,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