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評分系統被揭黑幕!專家警告:超加工食品或致多種疾病,兒童最易中招
一項震驚家長的曝光指出,許多被冠以「健康」之名、擁有4星甚至更高「健康星級」的食品,實際上卻含有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腸道損傷、癌症與成癮性飲食行為的添加劑和化學物質。
兒科營養專家曼迪·薩徹(Mandy Sacher)指出,目前的健康星級(HSR)系統存在嚴重誤導性,讓許多澳洲家庭——特別是父母——誤信了高度評分的超加工食品。
根據現行規則,只要產品中添加了分離蛋白或合成纖維,就可能獲得較高評分,而系統並不扣分于產品中含有的人工添加劑、精製澱粉或乳化劑。
薩徹指出:「公眾現在在挑選『健康食品』時,幾乎是盲目操作。在我看來,HSR就像食品系統中的『石棉醜聞』,遲早會爆發。」
她補充說:「那些含有添加劑、合成纖維、乳化劑、人工甜味劑和工業種子油的產品,竟然可以拿到4或5星評價,而這些成分與ADHD、腸道損傷、胰島素阻抗、焦慮、抑鬱,甚至癌症有關。
」這些被薩徹點名的高風險成分,普遍存在於市場上3到5星評分的麥片棒等兒童零食中。
她批評該系統完全無視國際公認的「NOVA」食品加工分級體系:「這些超加工零食被設計成讓人停不下嘴,但卻因政府背書,公然向孩子們推廣。家長信任星星評分,但評分越高,加工程度往往越高——這不僅令人困惑,更是危險的誤導。」
目前僅有32%的產品使用了HSR標示,且2019年政府自身的評估報告也指出系統存在諸多缺陷:沒有獨立監管機構、對添加劑不設罰則、評分標準缺乏一致性。
薩徹表示:「問題出在評分演算法本身,也出在其溝通方式。該系統只看糖、鹽和添加纖維這些『表面營養素』,完全忽略食物加工過程和原料本身。」
她還表示,很多產品會通過添加合成纖維或實驗室製造的維生素來「作弊」,從而騙得高分。
她指出,系統傾向於獎勵「營養成分的操控」,而非「真實食材的完整性」,正導致兒童出現高血壓、焦慮、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年紀越來越小。
「這些超加工食品可能破壞腸道健康、擾亂食慾、影響情緒,還可能引發炎症。」
她怒批:「如果100%核桃得不到五星,而兒童糖果卻能得,那就說明這個系統已經徹底崩壞了。」
澳洲健康、殘障與老齡化事務部發言人回應稱,健康星級系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相似產品之間快速比較營養價值,「星星越多,代表越健康」。
例如:「你可以拿兩種酸奶對比評分,但不能用酸奶評分去比較薯片。」
評分由官方計算器HSR Calculator通過能量、飽和脂肪、鈉和糖的含量等指標決定,但確實沒有納入加工方式或具體添加劑的考量。
食品標準澳新局(FSANZ)表示,所有食品添加劑都需經過安全評估方可使用。
「標準1.3.1規定了防腐劑、色素、乳化劑等的使用,必須符合《附表15》的安全限值並清晰標註。」
但FSANZ承認,雖然負責制定和更新標準,但並不負責監管執行。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西澳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