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媳婦逼瘋外國老公!新婚不久妻子說了一句話,他破防了

2025年07月09日 10:12

還記得前陣子那個被岳父岳母「熱情」到抓狂的外國女婿嗎?他在網上吐槽兩位長輩完全沒有邊界感,差點精神失守,幸好還有個靠譜老婆願意出面溝通,算是給了他一點喘息的空間。

中國岳父岳母逼瘋洋女婿!來探親直接不走了,各種作妖小哥只能發帖求助…

本以為這事已經夠戲劇了,結果最近又來了一位外國小哥發帖抱怨,但這回主角可不是丈人丈母娘,而是他的中國老婆本人。沒錯,這一次,衝突的導火索依舊沒能逃出「錢」的魔掌。

兩段異國婚姻,一樣的文化衝突,但這次的劇情,似乎更複雜,也更讓人頭疼……

1

剛剛結婚不久,錢的問題就出現了

咱們先來看看原帖內容:

大家好,

我是一名36歲的德國男性,最近剛和我現在的妻子結婚(她是中國人,31歲)。婚後沒多久,我們之間就出現了關於「錢」的問題。

我們目前住在德國,但很快會一起去中國生活幾年。我們都有工作,我的收入大約比她高15%。婚前我們商量好,由我來承擔全部生活開銷,而她的收入可以全部存起來,將來用於購買大件物品。

我們還開了一個聯名賬戶,我會把除生活費以外的收入都存進去,由她負責從這個賬戶支付日常花銷。但她並不往這個賬戶存錢。

唯一我們達成一致的是,婚禮收到的所有禮金——無論來自她那邊還是我這邊的親友——都要統一存入聯名賬戶。但婚禮之後她卻改變了主意,理由是她那邊親友給的錢比我這邊多得多。

整個婚禮費用(約合2.7萬英鎊)都是我承擔的,我家人送的禮金大概是2萬英鎊,而她那邊收到的是這個數字的兩倍還多。我提出她至少把一半的禮金存入聯名賬戶,她也覺得不合適。

等我們回到中國生活后,她不需要工作,因為我的收入會漲一倍,公司還會提供住房。也就是說,我們家庭的經濟狀況不會比現在差。我也表示,她完全可以選擇去學習或工作,全憑她的意願。但關於金錢,她始終不願做出任何承諾。

她已經有不少積蓄,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可觀」,但她還是希望簽一份合同,規定我對她在中國的任何資產沒有任何權利。我基本願意接受這一點,但她卻堅決不同意將來我也以相同方式保有自己的房產。她總說:「在中國這很正常。」

我們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幾乎都會吵得不可開交。

請問,這真的在中國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大家怎麼看這樣的婚姻狀態?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

總結一下:

男主是個36歲的德國理工男,娶了位中國姑娘,兩人本來談得好好的——老公負責全部生活費,老婆負責攢錢買大件,設個聯名賬戶一起過小日子。聽起來多現代、多合理?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結婚的時候男主花了2.7萬英鎊操辦婚禮,想著禮金大家一人一半,存進聯名賬戶。結果新娘一轉頭說:「不行,我這邊親戚給得多。」說白了,就是錢多就要歸她。

不僅如此,還要求男主簽協議,聲明對她在中國的財產沒有任何權利。說到這兒你以為公平對等吧?錯了——她堅決不同意男主也保有自己的房產,「因為在中國,這很正常。」

那麼,這真的正常嗎?

2

網友評論吵翻天

那麼,網友們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哥們兒,不是我烏鴉嘴,這事你早晚得栽個大跟頭。」

「哥們兒,聽我一句勸,千萬別跟她生。」

「直接離婚吧。」

「說實話,我也不得不同意樓主的看法。這種事,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大的紅旗——最關鍵的,是她明明承諾要出的錢,最後卻根本沒拿出來。

我大概二十年前也跟一個中國女孩談過一段認真的戀愛。最後分手是因為她撒謊,後來還出軌了。不過,我現在已經跟一個非常棒的中國女人結婚十五年了。如果說她有什麼『問題』,那大概就是在錢這件事上太過誠實。

曾經她父母有5萬美元放在我的賬戶里,咱倆用來一起買房。我的收入也打在這個賬戶上,結果她十年後才第一次問我能不能查一下賬,那也是因為我花得有點太猛了。

我們當然也吵過,主要是關於花錢尺度的問題,但從沒有過互相不信任,甚至我們各自有自己的賬戶,都沒覺得不自在。

你還得考慮一個現實:在中國,男方通常要給女方家庭一些經濟支持,婚前準備好房子、車子這些也很常見。這些都是文化差異的一部分。她當然也應該考慮到你是德國人,你有你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果她連這一點都不能理解,那今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你娶了錯的人。」

「說實話,以你這個年紀,婚前多少應該察覺到一些紅旗,只是選擇視而不見罷了。現實就是——你這位伴侶很自我,凡事都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你現在這種狀態,說白了已經默默接受了『你掏錢,她享受』的模式,還打算陪她一起搬回中國?聽我一句勸,接下來只會越來越糟。這其實已經是『結局的開始』了。現在止損,還來得及;不然你就只能一路跪著走到精神崩潰。

順便說一句,這種情況在這邊,其實比你想象得還要普遍。」

「哈哈,這劇情可以說老掉牙了。

一個天真的西方人,不太懂中國文化,就稀里糊塗娶了個「精緻利己」的中國女人。對方圖的嘛,無非是錢、生活支援,也許還有個簽證,順利搭車進入西方社會。

於是各種要求陸續登場:送禮、轉賬、給全家人幫忙,最好還在中國買套房(當然寫她名字)。他還自以為是好老公,她這邊早就開始算賬。

等她把這段關係該薅的都薅夠了,發現你這提款機開始卡殼了,感情自然也「消耗殆盡」了。然後就迎來熟悉的「我不愛你了」環節——離婚走起,法院該拿的拿,該判的判,最後收拾行李,把你留在原地,一邊清空銀行卡一邊清空你的信心。

這種事,其實挺常見的。慢慢享受這段『旅程』吧。」

「兄弟,你自己看了你寫的東西嗎?這事兒千萬別糊塗!

絕對別在中國簽任何合同,把錢交出去!這根本不正常。

工資一定要有自己的私人賬戶,錢得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別讓它從指縫裡溜走。

她想掌控你的一切,而你只要一妥協,她就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千萬別輕易放棄自己的生活。婚姻是兩個人的合作,不是她一個人的獨裁。

我結婚八年了,告訴你真心話:她可能想控制你,甚至最後丟下你自己扛。別讓她得逞。

趕緊把錢從那個共同賬戶里轉出來,放到你自己的私密賬戶里。

如果她不願意配合,你就別軟了。」

「說幾句個人想法(我也是德國人,老婆是中國人),身邊也見過類似故事: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無論是在德國還是中國都不正常。

是的,世界上確實有些女人(不僅僅是中國女性)會有這種行為。我猜你是衝著她長相去的,她可能是衝著你錢去的。

關於錢、資產、房產之類的東西,我絕對不會跟她簽任何協議。

還有關於你未來在中國工作的事兒:1、你中文(指語言能力)流利嗎?

2、你了解中國的生活方式嗎?不是說「外國人生活」,是真正的「土生土長」的中國生活。

3、你能獨立(或者公司幫忙)搞定一切嗎?從開通中國的App、辦手機號、銀行卡、簽證,到找房子、找水管工修水管,這些都能自己搞定嗎?

如果這三個問題里有一個答案是「不」,那你得認真考慮要不要去中國工作。她會一直佔優勢,她會說中文,熟悉流程(或者很快就能弄明白),知道中國人的做事方式。」

也有人表示自己的老婆就是中國人,但絕不會像這樣!

「哇,聽起來真挺糟的。我老婆也是中國人,我們現在也住在中國。她收入不錯,也存了不少錢,但我們從來不會計較誰多付誰少,錢都一起用,共同分擔。她從來沒說過讓我多付或者她少付的事兒,我們也沒刻意去管誰花了多少錢,根本沒怎麼專門討論過錢。說實話,跟自己另一半弄個合同聽起來太極端了。

我身邊的朋友們,特別是現代城市裡的夫妻,很多都是財務透明或者至少會坦誠溝通和一起規劃的。吵得很兇、拒絕談錢,這其實不是什麼「傳統中國模式」,更多是信任和溝通出了問題,而不是單純文化差異。

你這情況挺明顯的,就是你承擔了更多的經濟壓力和風險,而她那邊的資源越積越多,自己保護得滴水不漏。婚姻是兩個人的夥伴關係,錢的信任其實也是感情信任的很大一部分。你不舒服完全正常,拒絕討論財務、把一切都藏著掖著、卻又享受你的付出,這絕對不是「文化差異」,而是問題。

真心希望你能找到最好的方式,理順這局面。」

總體來看,評論區的大多數聲音都覺得女方這樣的行為確實合適,大家普遍建議男方一定要多為自己考慮,尤其是在經濟和權益方面要格外小心,別輕易放鬆警惕。

2

跨國婚姻下的那些「坑」與「甜」

說到跨國婚姻,尤其是中國人與外國人牽手,光是金錢這檔子事兒就足夠讓不少情侶開個「家庭大會」吵上一整年。你看,錢這玩意兒,平時不說,突然一提起來,分分鐘變成文化大碰撞的「地雷陣」。(當然,不僅僅是跨國情侶,全世界的情侶都逃不開這一茬)

先說說AA制吧,大家印象里西方人特別講究AA制,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的,但據小編觀察,周圍的外國情侶其實也不全是啥都AA,更多是比如你負責房租,我負責日常開銷,大家分工明確但也挺靈活的。

反觀中國家庭,一般來說家裡的錢就像一個大鍋飯,誰還計較那麼清楚。所以說光是這個點,可能都得讓雙方研究適應上一陣子。

再說說彩禮,這可是中國婚禮的「鎮場之寶」,也是不少外國朋友一臉懵的地方。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彩禮不光是個禮節,更像是婚姻的「啟動資金」,沒有這筆「底氣」,結婚好像少了點保障。雖然現在有些地方風氣變了,不是人人都要彩禮,但基本上得有房子、車子撐腰,還是很少看到有人啥都沒有就直接領證了。

不過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彩禮這事兒基本沒聽過,所以跨國夫妻要想少點尷尬,最好提前把這談明白,別等到雙方家長現場爆發「大戰」,那場面,妥妥的「史詩級災難現場」。

彩禮談妥了,接下來就到了另一條「世紀難題」——房產證寫誰的名字。在中國家庭,這事兒比婚戒還要敏感得多。很多女方家長鐵了心要房產證上寫上女兒的名字,覺得這是給女兒的一份經濟保障,也是家庭地位的象徵。當然,要是不寫,那婚後也別讓我掏一分錢,就和我無關了。

但在西方,房子就是純粹的資產,大家通常按出資比例登記名字,不會太糾結到底寫誰的名字。

還有終極大問題——住哪兒!你想想,兩邊爸媽都在,生活習慣不一樣,工作環境大不同,居住國的選擇不光是「找個地方住」那麼簡單,簡直就是生活方式、文化認同、未來規劃的大決策。

你要是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沒語言沒朋友,生活成本又高,一切都不順心,那可比離婚還折磨。反過來,如果你老婆也不能適應你的生活環境,矛盾一樣爆炸。

而且這個選擇不僅僅是關乎現在,畢竟短短住幾年或者十年都不是啥大問題,更重要的是未來——老了住哪?孩子在哪上學?父母怎麼照顧?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寫在最後

所以說,跨國婚姻真不是光靠「愛」就能打天下的,這裏面要考慮的東西可不少,需要雙方坦誠溝通,互相理解和包容。畢竟,婚姻不是童話,現實總會給你丟幾個「難題」,你願意不願意一起面對,才是關鍵。

不光是跨國婚姻,普通的婚姻也是一樣,沒人喜歡被算計,也沒人想成為「輸家」。兩個人一旦開始算計、斤斤計較,最後受傷的只會是彼此。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英國大家談,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