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得到鞏固?習近平再度強調「動態清零」 專家揭背後真實目的

【希望之聲2022年6月29日】(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天在湖北武漢調研時稱,中國人口基數大,搞「集體免疫」、「躺平」後果不堪設想,寧可影響一點經濟,也要堅持「動態清零」。北京市委書記蔡奇27日在報告提及,「未來5年」將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儘管官媒隨即刪字,但這似乎暗示了中南海政治局勢的微妙變化,習的權力應該得到了鞏固。有中國問題專題專家指出,共產黨希望將疫情防控常態化加強對老百姓的管控。
「躺平」後果不堪設想
中共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28日下午在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省長王忠林陪同下,到湖北省武漢市的企業、社區調研。
他在一個社區向居民表示,中國人口基數大,如果搞「集體免疫」、「躺平」,後果不堪設想。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
近期,中共為清零辯護的聲音似乎壓倒了「救經濟」的呼聲,中共中央網信辦6月15日刊文稱,「動態清零」是「事關全局和長遠利益」的「大仁政」,還說「算長遠帳,算生命帳」才經得起歷史檢驗。
習近平的權力得到鞏固
清零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一直倡導的。
新華社刊物「半月談」6月21日發表評論說,中國經濟正在非常關鍵時刻,但「穩經濟」根基不牢固,在某種程度上,「穩經濟」是比防疫更艱巨的任務,必須保持充分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緊迫感。
有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形勢嚴峻,嚴酷的清零政策引發黨內不滿,政治局常委多數也傾向恢復經濟,習近平只好讓名義上主管經濟的李克強出面「救火」。
習近平6月22日視訊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時也強調,中國將採取更加有效舉措,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6月27日作報告提到,「未來5年」北京將堅持不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儘管「未來5年」的字眼在幾個小時后被刪去,但這暗示了政治局勢的微妙變化,顯示習近平的權力應該得到了鞏固。
近期,習近平對軍隊(槍杆子)、文宣系統(筆杆子)的人事布局完成後,隨著親信王小洪接任中共公安部部長,進一步握緊了「刀把子」。
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6月16日以視訊方式出席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會議時表示,中國的清零將持續。
他預測,中國的清零政策將會持續到2023年初,這是中共政府發出的訊號。
6月17日,有記者就伯恩斯上述講話詢問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時,他並未否定清零一直清到2023年的說法,只是原封不動地引用了習近平有關清零的說法,清零是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表示,習近平的清零政策將持續至今秋二十大,持續至明年三月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也就是習近平實現第三任。
台灣學者曾偉峰則認為,動態清零的政策應該在二十大之後會有一些調整。原因是這麼嚴格的防控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這不僅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也影響整個經濟。
他估計,明年中共可能在強調可控的前提下,做一些開放:「它可能不會用『與病毒共存』,可能會說『有限度開放』或者『政策鬆綁』。」
學者張倫分析,清零政策事實上也是習近平多年來一直奉行的 「零批評」、」零異議人士」、「不許妄議」等執政邏輯在抗疫上的一種延申。
經濟無論好壞 習近平都將連任
美國之音6月24日報導,《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說,經濟好壞會在民主國家有重大的影響,但中國老百姓沒有參与政府換屆的這種機會。
中國政經學者程曉農博士認為,中國經濟的好壞,跟習近平連任沒有直接關係。在集權體制下,連任不連任,是由掌控軍隊和中央警衛局的人說了算。除非這個人死了;除非他願意交出權力,他才不會連任。
中共將利用疫情強化社會管控
旅居在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吳文昕估計,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共會將疫情管控滲透到社會的全方面。
他表示,中共透過上海及多地的封城壓制內部矛盾,這種全面管治已延伸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除「國安法」外,中共以疫情為由壓制香港的抗爭運動。
吳文昕說,共產黨看重的就是它的權力,它們發現利用疫情控制老百姓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所以它們就要常態化,它們是真的想利用所謂防疫加強對老百姓的管控。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