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居中國10年 英國分析師逃了 連發22篇推文批習

2024年05月26日 7:39

黨魁上台後,實施各種惡法,導致大量資本外逃,中國富豪、精英加速逃離。近日,長年居住在分析師馬克林宣布自己已搬回,並連發22篇推文,批評習給各行各業所帶來的破壞。

持續低迷,資本外流加劇。圖為示意圖。( 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

黨魁上台後,實施各種惡法,導致大量資本外逃,、精英加速逃離。近日,長年居住在的政治風險分析師馬克林宣布自己已搬回英國,並連發22篇推文,批評習給各行各業所帶來的破壞。

5月19日,馬克林(Dan Macklin)在海外X平台發文表示,在中國生活十年後,上個月他搬回了英國。他說,成年後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度過,這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他回顧了那些年在中國的日子,以及最終為何決定離開。(相關鏈接

馬克林回憶,2010年初,身為中國愛好者的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地方,決定冒險赴中去學習和工作。當時中國經濟成長仍處於較高的個位數,事件爆發后,那時一個名叫習近平的「所謂改革者」剛剛上台。

在智能手機和二維碼佔據主導地位之前,這是一個更簡單的年代,現金為王。隨後幾年之內,行動App幾乎重塑了中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消費者現在幾乎可以立即將任何物質便利或快樂送到家門口,一度推升中國科技股大漲。

但好景不長,這些應用程序技術和開發的公司成了中共政府的目標。消費科技逐漸被視為所謂「資本無序擴張」的象徵。此外,北京倡導所謂共同富裕,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政策的轉變就是帶來財富和就業的大規模毀滅。

馬克林說,與國有企業相比,許多民營企業的前景似乎更加暗淡,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在「中國崛起」和中國變得「無法投資」的新論調中,當地企業信心急劇下降。

而對於那些因房地產或股市上失去積蓄的人來說,昔日的「中國夢」如今已變得空洞無物。經濟不景氣和「動態清零政策」的艱辛,導致許多人重新考慮是否留在中國,並「逃」到其它地方。

馬克林表示,隨著中國(中共)威脅日益加劇,全球對中共的態度也變得惡化。貿易戰和「戰狼」外交顛覆了北京與西方國家的「黃金」關係······這對在中國的國際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他任職的專業服務領域。對外國的打壓,使外商在當地開展業務變得更困難。

他認為,中國國內政治變化是這種「厄運」的主要驅動力,也就是重返更集權的強人權力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所有風險。

儘管從電動車到生物技術,許多公司和產業仍擁有強勁的基本面。但許多人的生活水平仍很低,尤其是那些為中國消費科技轉型提供動力的農民工(即所謂的「低端人口」)。此外,公民自由沒有進步,甚至還出現嚴重倒退。

對於未來規劃,馬克林表示,他打算繼續從遠處觀察中國的生活和政治,但最重要的是,「我期待離開中國,有機會探索中國以外的世界,從陽光明媚的英格蘭開始」。

近年來,以防止國安情報泄露為由,接連查辦了多個在中國境內開辦的諮詢公司,促使外國投資者重估在華投資的風險,加速了外企與中國的脫鉤。

跨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的創辦人郭榮鏗曾對美國之音表示,搜集情資是顧問公司的本業,協助有意對華投資的公司了解中國的市場和經濟現狀及在華客戶的行為等商情,這在國際上是通行的做法。但中共當局把這些資訊一概視為不能透露給外企的機密和敏感信息或國安事件,從而升高了對諮詢業的嚴查。

路透社5月22日報導,中國英國商會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共監管力度還會增強,阻止外資撤離,英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做生意將變得更加困難。

此外,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風險不斷增加,給英國投資者帶來沉重壓力,進一步制約英國企業的信心。

中國美國商會2月1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57%美企對中國持續開放信心不足,對華投資普遍採取「審慎」態度,大多數受訪者僅考慮小幅增加在華投資,或者暫無增加投資的計劃,且優先考慮推進核心業務,而非新增投資。

習近平搞的三年極端清零政策摧毀中國經濟,搞得民不聊生。目前,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外企撤離中國,商家紛紛倒閉,房地產市場崩潰,地方政府債務累累,失業率持續飆升,中國民眾對經濟前景失去信心,民怨沸騰。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