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意味

2024年05月27日 14:59

文章來源:民生觀察

(編者按:近年來在窮盡經濟手段意圖穩住斷崖式下滑的經濟失敗后,終於祭出了發行超長期特別的招數,設計20年、30年、50年的期限世所罕見,讓許多經濟專家感覺這是不打算還的節奏。雖說發行國債是現代世界眾多國家治理經濟的手段,然而如中國極權體制根本不存在自由市場經濟情況下發行國債,從指定購買、到上市交易,到歸還本息等等流程,不會根據市場而是依據權力,而在依靠恐懼與謊言維繫統治的極權下,一切都取決於穩固統治的需要,而不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其中風險與災難可想而知。)

 

一、一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個剛剛的開始

 

財政部5月13日稱,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約1,385億美元)。官媒報導稱,除專項用途外,其資金還將用於解決地府的財政困境。

 

中共公布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安排是,5月17日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24日發行20年期,6月14日發行50年期。其中,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兩批,分別分3、4次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三批,每批分4次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一批,分3次發行。

A97EA406-F4DB-4C8F-98F1-378814885414.jpg

值得注意的是,6,000億元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從5月17日開始發行,到11月15日結束,歷時約半年,發行次數共12次。

 

早在今年3月的中共“兩會”期間,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已在報告中稱,從今年開始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連續幾年”及“超長期”成為國債發行的關注點,其中,長達50年的還債期限引發各種議論。

 

二、何謂超長期特別國債?

 

據中共官方解釋,“超長期”指的是期限。在市場上,一般認為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債為“超長期債券”,和普通國債相比,超長期債券能夠緩解中短期償債壓力,以時間換空間。

ED224530-8C79-4F86-8BD4-9D62969F600C.jpg

“特別”說的是資金用途。它是為特定目標發行的、具有明確用途的國債,資金需要專款專用。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這次提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目標是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國債”是國家為了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三、中共由自己掌控的來購買國債

 

據了解,在發行方式上,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均採用市場化方式,全部面向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公開招標發行。個人投資者不能通過發行系統直接參与招標購買,但可以在交易所市場或商業銀行櫃檯市場開通賬戶購買和交易。

  

專家提示,個人“出手”需謹慎。考慮到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較長、收益率波動等因素,建議投資者最好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和市場分析能力。

720BF30B-04B1-405D-A588-268DEE06F15C.jpg

就這種近年少見的超長期國債,台灣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對台分析說:“這對政府有很多好處,比如不用還本金,可以20年、30年、50年之後再還,把現在手上沒有現金的部份拖到很後面。現在利率很低,發行國債成本低,又可以取得資金,對解決經濟需求面、供給面的刺激都會有很多的好處。”

 

但這種超長期國債市場前景如何,外界保持了質疑。出於安全原因,上海一位要求匿名的某銀行員工對自由亞洲台記者表示,老百姓不太會直接去買這種國債。他有些無奈地笑笑,說:“反正我不會買,五十年後人還在不在都不好說了,錢肯定沒能力花了。”他分析說,雖然國債是可以轉讓的,但並不如想象的那樣方便,“那是對於銀行之間同業可以流通,但個人買家交易未必方便。”

 

這位銀行職員透露,從他的經驗看,的銀行會買這種國債,“主要是賣給銀行的,就是對沖一下國內太高的存款比例;(這些銀行)就是太多款放不出去,才會去買這種長期國債。”他提到了一個背景,中國民眾目前普遍不消費,錢都存銀行。而最近,很多銀行都取消了大額存單的業務。

 

這次特別國債的發行總額為一萬億元,與去年的增發國債數額持平。但外界認為,這個發債量並不特別巨大。

 

前述那位銀行職員分析說,這個數額以目前中國的體量來說不多,他以的情況做比較,“比如美國發個2000億美元國債,算多大事?算,但是不算大事。而且中國的廣義貨幣量(M2)比美國多一倍。”

 

根據中國官媒財經板塊的解釋,廣義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鈔加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構成的貨幣供給。言下之意,中國的廣義貨幣量足以吸收這部分超長期國債。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從多方面釋放的信號看,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啟動的同時,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也將加快。有專家認為,各路資金配合有助於重大項目資金的保障,促進經濟的回升。

 

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市場比較關注中國在此次債券發售中扮演何種角色。去年十月,在一篇有關金融工作的講話中呼籲中國央行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但根據中國有關的法律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在一級市場上交易政府債券。央行在過去二十年來,一般也不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外界猜測,的講話可能促使央行利用債券交易來積極增加流動性。

 

但經濟學者程曉農認為,讓央行認購以中央財政部名義發下的國債,等於釋放相應數量的貨幣補貼財政部,這會給央行帶來危機。他指出,中國現在財政缺口大,各個商業銀行因承擔的債券已經被搞得精疲力盡,商業銀行的資產已無法承受;現在由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來承受,相當於要大量增加貨幣發行,這早晚有一天會變成通貨膨脹。

 

 

四、中共無法掩蓋發行本次國債的困境

 

中國官方不得不承認政府財政壓力與特別國債作用

 

1.中國政府財政壓力與日俱增

 

2022年以來,隨著房地產銷售面積步入負增長,房企拿地積極性轉弱,使得土地市場遇冷。今年前10個月,土地成交價款累計同比回落46.9%。而相關稅收以及政府性基金收入也隨之下滑。一方面,在第一本賬,契稅、土地增值稅累計增速分別降至-25.4%、-8.3%。另一方面,在第二本賬,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速-22.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5.9%。這也意味著地方財政面臨較大壓力。

A3C85EF4-7FFF-40D6-8E47-291E55E2B122.jpg

 

2.特別國債去向 

 

超長期特別國債對於緩解中國政府當前財政壓力有重要意義,這比資金的去向如何呢?

 

從今年1萬億元特別國債主要投向看,按照問題導向、精準突破、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原則,聚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初步考慮,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這些領域潛在建設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長,現有資金渠道難以充分滿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根據今年預算報告,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474.52億元,加上上年結轉收入391.87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收入10000億元,收入總量為14866.3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4866.39億元,其中本級支出8712.9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153.48億元。

C726E1E9-0D40-4DA9-AA1A-59763D0CC6D7.jpg

 

截至3月19日,2024年地方政府債已發行13080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額4556億元,新增一般債券發行額1982億元,再融資債券發行額為6542.58億元。從2024年一季度發行計劃與實際情況對比來看,多數省市實際發行規模不及計劃。地方債僅三地實際發行規模高於計劃、兩地實際發行比例100%,新增專項債僅北京實際發行規模不低於計劃,發行節奏比往年的一季度稍微慢背後或主要有萬億元特別國債、特殊再融資債的影響。截至3月20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完成發行全年額度的11.6%,發行規模相較於2023年同比下降51.73%,發行進度較去年下降53.28%。

 

3.優化債務結構,從地方轉為中央,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當前緩解政府債務的主要思路是“優化債務結構,從地方轉為中央”。

 

《關於金融支持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3〕35,以下簡稱“國辦35號文”)。該文件主要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和措施,以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35號文的約束對象主要為地方國有企業,將地方國有企業分為三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參照地方政府平台管理的國有企業(針對新設平台)、普通國有企業。為了嚴控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融資平台嚴禁新增融資,只能借新還舊;為了嚴控債務規模,12個高風險省份的參照平台管理的地方國企嚴禁新增融資,只能借新還舊;12個高風險省份以外的參照平台管理的地方國企以及市場化運作的普通國有企業可以新增融資。

 

《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國辦發[2023]47號),辦法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12個重點省份在地方債務風險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需控制新建政府投資項目,清理規範在建項目。47號文約束對象為地方政府以及政府投資項目,明確界定了12個債務高風險重點省份: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重點省份的共同特點就是政府債務率水平較高或者債務餘額或增長率與GDP、社融增速偏離程度較大,存在較大兌付風險。

 

 

五、中共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歷史

 

據中共官媒自己披露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歷史:

 

第一次是1998年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加入國際清算銀行,這需要銀行滿足《巴塞爾協議》中關於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規定。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高,資本充足率較低,為提升商業銀行風險處置能力,補充四大行資本金,1998年2月,中國決定發行特別國債。3月,央行將存款準備金率由13%下調至8%,釋放資金約2400億元。8月,財政部面向四大行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四大行用降准釋放的資金和超額準備金共計2700億元認購特別國債,最後財政部將發債所得資金向四大行進行股權注資。從對銀行的影響看,此次特別國債發行使得四大行達到了8%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改善了資產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提升了風險處置能力,此後M1和M2在短期內獲得了雙雙提振。從對流動性的影響看,這次特別國債為定向發行,四大行主要用央行降准釋放的資金進行認購,財政部將發債收到的2700億元向四大行進行注資,四大行將收到的資金存放在央行作為準備金。對央行來講,僅通過“臨時賬戶”進行了資金流轉,對流動性影響不大。

 

第二次是2007年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注資中投公司。中國加入WTO后,出口增長迅速,國際收支處於雙順差,外匯儲備快速上升。外匯占款持續上升帶來基礎貨幣迅速增加,出現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嚴重等問題。為回收流動性、有效經營管理外匯儲備,2007年我國分8期發行特別國債,共計1.55萬億元。其中第1期和第7期規模分別為6000億元和7500億元,向當時尚未上市的農業銀行定向發行,然後央行從農行購買特別國債,其餘6期向市場公開發行,規模合計2002.28億元。財政部將發債所籌資金從央行購買等值外匯,注資成立中投公司,央行為實際出資人。由於發行方式不同,2007年特別國債發行對流動性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定向發行部分對流動性不產生影響;公開發行部分吸收了2000億元的流動性,理論上應造成資金面的收緊,然而特別國債是在9月至11月分批發行的,每期發行規模在300-400億元左右,對流動性的影響有限。

 

第三次是2017年發行特別國債,這次特別國債是2007年國債的續發。2007年發行的10年期特別國債在2017年到期,其中8月29日到期6000億元,為定向發行的部分,之後陸續到期963.78億元特別國債,是向市場公開發行的部分。考慮到如果到期償還特別國債會增加財政壓力,為穩定市場流動性,中國決定對到期的特別國債進行續作,發行方式與2007年保持一致。8月29日,財政部向農行定向滾動發行兩期國債共6000億元,當日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從有關商業銀行買入全部特別國債。之後,財政部在9月、10月、11月3次公開發行共964億元特別國債。當時市場對是否續、如何續的問題展開討論,債券收益率出現了小幅上行,隨著續發方式的確定,收益率也立即回落。8月續作的6000億元特別國債為定向發行,當日央行從相關商業銀行買入全部特別國債,因此對流動性和債市幾乎沒有影響。之後9月、10月和11月陸續公開發行的964億元特別國債,單期規模與普通國債相當,且屬於老債到期續接,對債市的衝擊不大。

 

第四次是2020年發行抗疫特別國債。2020年為對沖疫情影響,4月17日召開的中共局會議指出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5月22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6月15日,財政部確定特別國債發行計劃:(1)全部採用市場化方式發行;(2)期限上以10年期為主,其中10年期7000億元,5年期2000億元,7年期1000億元;(3)在利率水平上,抗疫特別國債利率通過國債承銷團成員招投標確定,隨行就市;(4)發行節奏上,從6月18日開始發行,到7月30日前全部發行完畢。與一般記賬式國債相同,抗疫特別國債不僅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市流通,還在交易所和櫃檯跨市場上市流通,個人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從對流動性的影響看,此次特別國債發行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市場流動性。為平抑資金面的波動,一方面財政部在此期間減少了一般國債和地方債的發行量;另一方面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配合特別國債的發行。然而2020年特別國債發行期間資金面整體呈現偏緊局面,主要因為隨著經濟的穩定復甦,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化,特別國債的發行加劇了資金面的緊張程度。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周期僅1個半月,其中6月發行2900億元、7月發行7100億元,發行量大、發行時間緊。同時特別國債的供給擠佔了商業銀行的配置額度,對一般國債和政金債產生了擠出效應,助推其收益率上行。從6月15日至7月30日,10年期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15bp和33bp,這其間債市的主導因素是央行貨幣政策邊際收斂,特別國債發行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六、特別國債存在顯而易見的中共也不得不承認的風險

 

如果允許自由流通,特別國債的價格大概率會大幅下跌,將給投資者帶來購買力的損失。

 

中共官方的御用文士也不得不承認,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如果特別國債允許自由流通,其價格確實可能面臨下跌壓力,給投資者帶來購買力損失。主要原因如下:

 

利率風險: 特別國債的票面利率相對較低,如果市場利率上升,投資者會傾向於購買收益率更高的資產,導致特別國債價格下跌。

 

通脹風險: 如果通脹水平高於特別國債的票面利率,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將受到侵蝕,購買力下降。

 

流動性風險: 特別國債的期限較長,流動性相對較差。如果投資者急需資金,可能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出售,造成損失。

 

市場情緒: 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政策變化等因素的預期也會影響特別國債的價格。如果市場情緒悲觀,特別國債價格可能面臨下跌壓力。

 

 

七、對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各界看法與專家分析

 

有民眾抱怨說,五十年的國債要孫輩才能支取,有何意義?也有人產生了疑慮,中國政府在經濟面臨挑戰之際發行超長期國債,背後的政策邏輯是什麼?

 

一位在中國南方城市生活的投資經理人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政府的一萬億特別國債從去年就開始造勢,地方上早有準備。這位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金融人士表示,“我們的客戶會接到地方政府的通知,讓他們填寫申請國債資金的表格。這些資金涉及的領域比較廣,包括一些公共項目和尖端技術的企業等等。” 他暗示,在他看到的項目中,還包括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內容;但這筆國債資金具體投入的方向和企業,政府不會公開。

 

這位經理人還指出,中國國債的資金形式也多樣化,“很多是給的低息、無息貸款,也有以補助的形式出現。”

 

雖然這些特別國債是投向具體項目和企業,但外界多認為,這次國債的發行和中國經濟遇困有直接的關係。

 

在此之前,中國政府曾發行三次特別國債,包括1998年特別國債2700億,2007年1.55萬億,以及2020年1萬億。曾任中國某商業銀行支行行長的張傑對本台記者分析說,從以往三次特別國債看,分別對應著三次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

 

分析人士張傑認為,當局這次發行特別國債同樣是為了給經濟疏困,因為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看來已經有兩架失靈,“現在唯一能採取的方式也就是投資。”他指出,其他兩架馬車問題很多,消費有通縮跡象,出口又遇到美國、歐洲的警惕,拜登政府正採取措施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張傑強調,中國在去年才發行了一萬億國債,今年又開始發行特別國債,說明這個特別國債並不特別。但他認為,即使發行這麼多國債,對提振經濟也未必有顯著效果,“主要還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現在出現這麼多過剩產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旅美經濟學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程曉農則分析說,發行特別國債的一個重要目的還是解決財政困難,“中國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已愈來愈嚴重,中央政府靠稅收的財政收入赤字非常大。”他指出,如果中國政府在形式上依靠擴張財政赤字來解決財政困難,會遇到一些障礙,“擴大財政赤字會違反中國的財政法關於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5%的比例,突破這點對中共的形象會非常難看”;在這種情況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就成為了中央政府新的統籌來源。

 

按照慣例,中國的特別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網引述金融分析人士測算,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約相當於2023年126萬億的名義GDP規模的0.8%,這意味著,中國今年實際目標赤字率會在3.8%(3%+0.8%)左右,基本與去年計入1萬億增發國債后的目標赤字率持平。

 

但張傑認為,即使是這樣,外界也很難知道計入國債之後的赤字到底占名義GDP的多少比例,“中國的經濟數據都是有水分的,表現出來的數據可能都是不實的。”

 

 

有分析指,1萬億元對目前的經濟困境猶如杯水車薪,其主要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基本運營,未來數年,恐成常態化。此外,在當前政治與經濟的亂局之下,發行20、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中共根本沒有還本的打算。

 

旅美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1萬億人民幣對目前糟糕的中國經濟根本起不到實質作用,發債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基本運營。

 

“現在中國經濟垮塌的速度驚人,過去兩三年各種手段都用了,就是不見好轉,現在從中央到地方,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的來源基本面臨枯竭,特別是對地方政府來說,土地財政佔據其財政收入的30%、40%,房地產泡沫破滅后,實際上很多地方政府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1萬億的國債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問題猶如杯水車薪,發國債的主要用途是給地方政府發工資。”李恆青說。

 

北美投資顧問Mike Sun也質疑中共聲稱的發國債刺激經濟的說法,他對大紀元表示,“20年、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可謂開了先河,今後數年這樣發債將成為維持地方政府運營的經濟支撐,同時發行超長期國債將成為常態。”

 

Mike Sun解釋,“1999年開始實施房改政策后,在過去二十多年,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是出賣土地的收入,即所謂的土地財政,但是房地產爆雷后,宣告土地財政走到了盡頭,現在地方政府無其它財政收入填補這一巨大空白,只有靠發債來維持地方政府的運營,而且未來數年基本都需要依靠。”

 

針對發行超長期國債,中共國務院旗下的《經濟日報》5月13日發表文章,一方面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特別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強調要把政策工具用足、用好,特別是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

 

另一方面,文章又承認不少地方收支矛盾還較為突出,聲稱為了確保基層(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按時足額支出,中共中央將把超長期國債的資金向地方政府轉移支付。

 

中共這次超長期國債的最長還債期限長達50年,引起專家的關注。美國經濟學者黃大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地方政府債務巨大,財政面臨空前困境,中共政府試圖藉助超長期國債,“以時間換空間”的手段讓老百姓買單,化解地方政府天文數字級的債務。

 

中共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具體有多少債務,是中共的一個秘密。黃大偉說,高盛估算中共地方政府債務高達90多萬億元人民幣(超過12.5萬億美元),美國財長耶倫估計有60多萬億(超過8.3萬億美元),而中共宣稱是30~40萬億(約4.2~5.5萬億美元)。

“這樣巨額的債務,顯然中共政府是無力償還的,目前應該有十幾、二十萬億(約1.4萬億美元以上至2.8萬億美元)的債務需要償還。如何還債?我曾推測中共政府會以發債的形式償還,估計它趁現在利率低,大概一年發12萬億元(約1.7萬億美元)、用五年時間償還60萬億的巨債。”黃大偉說。

 

黃大偉表示,中共現在發行超長期國債,二三十年的已經非常誇張了,還有50年的,相當罕見,相當於“以時間換空間”來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但是這類超長期國債投資價值並不大,因為通貨膨脹的風險巨大。回顧一下50年前的人民幣、或者美元的購買力與現在的相比,其差異是數量級的。

 

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極權體制下發行國債顯然不能以文明世界自由市場經濟標準來評判,那種維護經濟與維護政權的目的差異是天壤之別。

 

 

 

詳情請參看:

 

1、北京發超長期國債 分析:中共沒打算還本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5/17/n14252515.htm 

 

2、中國的特別國債:強征還是忽悠

https://blog.creaders.net/u/3000/202405/488580.html

 

3、五十年超長期國債孫輩支取 意義何在?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wy-05142024112248.html

 

4、一點靈犀/做大國債市場的現實意義\李靈修

https://www.takungpao.com/finance/236135/2024/0525/974772.html

 

5、400億元!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首發

https://jingji.cctv.com/2024/05/25/ARTIkqT7lCmkMkNNnJ8pziD3240525.shtml

 

6、金融學術前沿:解讀超長期特別國債

https://fddi.fudan.edu.cn/2e/75/c18985a667253/page.htm

 

 

7、回眸國債恢複發行四十年中的三次特別國債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ond/2022-01-11/doc-ikyamrmz4493582.shtml

 

8、一文讀懂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在哪?投向哪?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3-06/doc-inamkyrh9850248.shtml

 

9、一萬億超長期國債,對於普通人而言意味著啥? 

https://www.sohu.com/a/780254336_121171705

 

10、王炸組合:超長期特別國債與房地產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7A0A1EL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