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每天沖魚入海, 卻很少有淡水魚能在海中生存, 究竟去了哪兒
黃河中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根據2015年《黃河魚類志》的統計數據看,黃河一共有186種魚類,其中土著魚類147種,分屬12目21科78屬內,其中鯉形目魚類佔比最大,高達78.23%(115種),而在黃河眾多的鯉形目魚類中,最知名的無疑就是黃河大鯉魚了。
黃河大鯉魚其實就是生活在黃河中的野生鯉魚,根據不同的河段又分為多種類型。
鯉魚是鯉形目鯉科下最具代表性的魚類,早在唐朝以前,還沒有四大家魚之時,鯉魚曾經是我國養殖量最大的魚類,只不過到了唐朝,當時的皇帝姓李,所以才下令全國不準養殖、販賣以及宰殺鯉魚。
不過,也正是因為鯉魚的禁養,人們才又摸索出了「四大家魚」,時至今日,雖然鯉魚不是四大家魚,但是它依然淡水魚類養殖中最常見的種類之一,它與草原和鯿魚佔了淡水魚類養殖的大半壁江山(約70%)。
鯉魚之所以能夠作為我國最常見的食用魚,除了它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外,與它們全國性的自然分佈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我國鯉魚的野生種群遍布大江南北的河流、湖泊之中,而黃河作為我國第二大河流也成為了野生鯉魚種群密度最大的河流之一。
早在上世紀僅僅是從青銅峽至石嘴山段黃河中每年就能捕撈約30萬公斤的寧夏黃河鯉,只不過,由於過度的捕撈以及水污染的加劇,如今的黃河鯉產量已經大不如前。
黃河鯉的大量捕撈與它的肉質鮮嫩有很大的關係,從古代開始,我國的古人就對黃河鯉讚賞有加,比如在《詩經》·《陳風·衡門》中就有「豈其食魚,黃河之鯉」的說法(大意是吃魚必然是黃河鯉魚),在北魏楊衒的《洛陽伽藍記》中也有「洛鯉伊魴,貴于牛羊」的記載,可見在古代黃河鯉絕對稱得上是「魚中上品」。
黃河鯉其實與其他水系中的鯉魚體型都差不多,成年的體長在30-40厘米之間,體重平均5公斤左右,當然,任何的魚類都有非常大的個體存在,顯然水體越大、污染越少、生長時間越長的魚體型越大。
關於黃河鯉最大的體型,有許多傳說,早在唐代時,詩人李白寫的《贈崔侍御》中就有這樣的描述」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而在唐朝一尺大約是30厘米,3尺也就是90厘米,按照鯉魚的體型看,90厘米的鯉魚體重至少要在50公斤以上了。不過,基於詩句往往有誇張的描述,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就是約1000米了,而廬山瀑布的落差實際上只有155米左右,所以,我們就不作為參考了。
從目前的記錄看,其他水體內最大的鯉魚來自於英國,這是一條生活在英國劍橋郡的藍鈴湖區中的鯉魚,於1995年被放生在該湖區,截止到2009年死亡,它的體重
而在黃河之中,最大的黃河鯉到底有多大?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答案,因為只要是最大的個體沒捕撈的,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從目前的記載看,早在2018年河南的一位釣友就在小浪底水庫中釣到了一條長達0.9米,重達63斤,不過這條魚的數據存疑,因為並沒有留下可信的實地測量資料,而有確切測量的是2005年,河南省武陟縣的居民馮明亮曾釣到了一條重量超過13公斤的黃河大鯉魚。
因此,從目前來看,已知的經過測量的黃河大鯉魚只有13公斤重,當然不排除有更大的個體生活在黃河之中。
黃河鯉是如何在渾濁的黃河中生存的?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根據近代實測資料分析,進入黃河幹流的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為16億噸,也就是說黃河水中夾雜著大量的泥沙,這也是我們看到的黃河是渾濁的原因。
那麼,黃河鯉是如何在這裏面生存的呢?其實,魚類想要生存有三個必要的因素:水、氧氣以及食物,其中黃河中最不缺的就是水,所以我們著重地來說一下另外兩個因素以及水流的因素。
不過,在汛期的時候,黃河下游的泥沙含量大大增加,而且汛期往往在夏季,溫度較高水溶氧較低,所以此時對黃河鯉是一個考驗。不過,這也沒難倒它們,此時包括黃河鯉、鯽魚等多種魚類都會游到水面上,進行呼吸,這也就形成了黃河獨有的「流魚」奇觀。
因此,在我們看來黃河雖然在咆哮,但其實黃河鯉生活的水層並沒有這麼波濤洶湧。
而黃河就與清澈一點也不沾邊,但是黃河的渾濁並非污染的渾濁,而是混合了泥沙的顏色,泥沙的下沉在底部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有了微生物,就能養活其他的水生動物,而黃河鯉還是一種雜食性魚類,所以它們自然能夠在黃河中活的很好。
黃河鯉是黃河的標誌性魚類之一,雖然黃河看起來渾濁不堪,但其實,它們只是表面的波濤洶湧,對於大多數底棲型魚類來說影響並不大,而且黃河的兩側水流並不快,有大量的水生植物生長,也為魚類提供了食物和產卵地點,因此,黃河鯉以及其他的一百多種魚類才能在此生長繁衍。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奇趣魅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