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丟掉手機與電腦,「無螢幕AI神裝」明年登場
當賈伯斯(Steve Jobs)在近20年前發布第一支iPhone時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改變一切的革命性產品。」如今,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認為是時候結束個人電腦和手機的時代了——他不想在螢幕上繼續滑來滑去、也不想用畫面上的虛擬鍵盤打字,這些操作對他來說,都是你與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間,不必要的障礙。
OpenAI在21日宣布以65億美元收購前蘋果(Apple)設計總監艾夫(Jony Ive)創立的硬體新創公司io,並表示艾夫與他的團隊將與OpenAI合作打造一款「專為使用生成式AI」所設計的裝置。艾夫曾於1992至2019年任職于蘋果,期間負責監督iMac、AirPods、iPod、iPhone和Apple Watch等多種傳奇商品的開發,要說他與賈伯斯一同打造了個人電腦與手機的輝煌時代,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在阿特曼眼中,類似ChatGPT的AI助理值得更好的裝置。對阿特曼而言,現有的裝置用起來都不夠順手:使用者要點開App或網站、上傳資料、不斷輸入指令,還要另存或轉移結果。而艾夫也表示同意,認為是時候該「改朝換代」,並在OpenAI發布的宣傳影片中說:「我們至少應該想一想,難道不可能有比這些過氣裝置更好的東西嗎?」
《大西洋月刊》指出,這可能是OPenAI技術上最突破、同時以也最有賺頭的一步。AI助理標榜能幫你做「所有事」,那麼取代人們每天用來做所有事情的手機和電腦,便顯得理所當然。如果阿特曼與艾夫真的成功了,預計10年內人們或許不再需要用iPhone看新聞,而是透過OpenAI的裝置來聽ChatGPT替你整理的新聞摘要;人們甚至可能不用再自己報稅,只要對著新裝置說一聲就搞定。
《衛報》指出,其實艾夫早就設計出一款io原型裝置,而使用者之一就是阿特曼;如今兩人將攜手合作,期望能突破艾夫過去在蘋果創下的成就。根據《華爾街日報》取得的錄音內容,阿特曼在21日的會議中告訴員工,他認為這項合作能為OpenAI帶來高達1兆美元的價值。
2025年5月21日,OpenAI官宣艾夫與阿特曼強強聯手的消息。(OpenAI官網)
打造AI「夥伴」
阿特曼和艾夫對這款新裝置的細節仍相當保密,但透露了一些關鍵特點:裝置能夠完全感知使用者的生活環境
體積小巧,不影響日常使用
可以放在口袋或桌上
是繼MacBook和iPhone之後,人們經常會放在桌上的重要裝置。
根據《華爾街日報》先前的報道,這個裝置不會是手機,因為阿特曼和艾夫的初衷是想要讓使用者遠離螢幕;該裝置也不會是一副眼鏡,阿特曼透露艾夫對製作穿戴式裝置持懷疑態度。
艾夫形容這是「一場全新的設計運動」,阿特曼則說這會是一個「裝置家族」,意指會有一系列裝置,並表示他非常欣賞蘋果過去那種軟硬體整合的產品哲學。
最快2026年底問世
阿特曼向員工強調「保密」對成功的重要性,目的是防止其他競爭對手在產品尚未問世前搶先抄襲,而艾夫的團隊已經開始與供應商接洽,為量產做準備。阿特曼說,雖然「不可能第一天就出貨一億台」,但他有信心這將是人類史上最快達成一億台新品出貨量的成就,並預計最快明年底就能正式推出。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雄心勃勃的計劃也反映了阿特曼對OpenAI的宏大願景,從斥資數千億美元的數據中心,但企業科技、聊天機器人等各種AI應用領域。不過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師班尼特(Martha Bennett)表示:「如果要讓大家放下現在的螢幕裝置,他們必須推出一個真正令人驚艷的產品。」尤其要與像蘋果或Google這樣資金雄厚、市值數兆美元的大公司競爭,在科技業中一直是最艱難的挑戰之一。
近年也有許多企業嘗試推出AI裝置,但幾乎全都失敗,像Humane曾推出AI別針,但用戶口碑很差,上市不到一年就停產;艾夫在接受《彭博》專訪時也直言,這些產品(包括Rabbit R1)「真的很爛」。《大西洋月刊》指出,蘋果和OpenAI過去也推出過一些讓人失望、甚至尷尬的產品,但若真要挑一組人馬來設計真正有用的AI裝置,恐怕沒人比ChatGPT之父和iPhone設計師這組合更有希望了。
科技分析師伊凡斯(Benedict Evans)告訴《衛報》,艾夫明顯是被找來解答一個OpenAI和阿特曼都很關心的問題:「他們該怎麼樣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平台型公司?」並補充說:「這是一間AI研究實驗室,現在拚命想找出方法,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蘋果或Google。」
伊凡斯指出,現在的AI模型幾乎大同小異:「你很難說出哪家的AI有什麼不同」,所以阿特曼正在尋找能與OpenAI軟體結合的硬體產品:「OpenAI同時想做很多事情,而這筆io交易只是其中之一。阿特曼就像是邊開飛機邊組裝它一樣。」
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人工智慧熱潮;根據《紐約時報》,這家新創公司在今年3月完成了400億美元的募資,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之一。隨著規模擴大,OpenAI也正面臨企業結構轉型的挑戰:在2015年以非營利組織形式成立,如今為了更容易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正嘗試轉型為營利公司。如果今年底仍未完成重組,領投的軟銀(Soft Bank)可能會將其投資金額減半。
這使得OpenAI要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io顯得尤為沉重,尤其《華爾街日報》指出,OpenAI其實還在「燒錢」狀態,該公司去年秋天曾向投資人表示,在2029年前都無法獲利,預估在那之前總虧損將高達440億美元。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