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連開重要會議 新出台經濟措施無人買賬:不信!晚了
中共當局接連召開兩個重要會議,德媒質疑,中共出台的政策顯示,中共目前陷入了兩難境地。大陸金融學家賀江兵表示,中共當局喊了10年減稅,至今一直沒落實,日前中共又說要大規模減稅降費,但已經晚了。海外財經評論人士秦鵬也持相同看法,並質疑中共會大規模減稅降費。加拿大評論人士文昭分析,減稅降費問題是動嘴大於行動,或者只能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又加了回來。
德媒:中共陷入兩難境地
12月18日,中共當局召開“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會,習近平在會上說:“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12月19日至21日,中共當局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著重強調“穩”,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需要“穩”;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會議還說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德國之聲22日綜合了數家德語媒體對中共當局這兩次重要會議的看法。其中《新蘇黎世報》說,中共一年前還對中國經濟“充滿了信心”,一年過後,這種樂觀情緒不見了影蹤。
報導說,中共領導層2019年的口號是“穩增長”;北京現在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前景並非一片大好。中共想通過降稅、增加基建投入等措施來提振經濟。中共已經認識到了私營經濟的重要性,並將中小企業作為“經濟支柱”。
“如果北京真的高瞻遠矚,那麼他們還應該破除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不過,中國掌權者很可能缺乏這樣的勇氣。時值聖誕節么,許個願總是可以的。”
維也納出版的《新聞報》刊發知名漢學家、維也納大學副校長魏格林教授(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撰寫的題為“重返社會主義,還是向市場經濟邁進”的文章。
魏格林認為,習近平不能完全摒棄來自毛派的支持。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習近平如果完全拋棄市場的動力、並清洗黨內的市場經濟支持者,這“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
中共黨內的自由派勢力同樣不容小覷。如果習近平執行毛派的建議:加強計劃經濟,而非市場經濟;加強國有企業,而非私營企業;更加突出國有資產,而非私人財產;這樣做風險太大。
分析:不信會真大規模減稅;即使真減稅也晚了
12月21日,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Gary D. Cohn)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中回顧了美國一年來的變化:
年GDP增長率3.3%,打破了幾乎全部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斷定的、美國經濟增長率已不可能達到2.0%的“新常態”;失業率降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3.7%,一年來新增就業210萬人;迴流美國的資金2018年前九個月5710億美元;一年來美國工資增長3.1%是美國首次。更重要的是美國人越來越感受了經濟前景的樂觀:從就業,到工資增長,再到縮減政府財政赤字,覺得自己可以分享國家繁榮的成果。
同樣是12月21日,中共召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外界都不約而同的看到了其中的一個獨特的東西,即宣傳要“大規模減稅降費”。
對此,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晚了。他說:“我呼籲減免稅費十年了,這邊沒用過,川普上來就辦了”。“如果說這次真的減稅降費,我說很好!但是,晚了。”
金融學者賀江兵認為即使中國政府真減稅,也已經晚了。來源:賀江兵推特
實際上,外界對於中共減稅的意願是很懷疑的。
中國問題專家文昭在在媒體中,以清華大學教授秦暉總結的“黃宗羲定律”來說明,中共如歷代王朝一樣,在減稅降費問題是動嘴大於行動,或者只能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又加了回來。
明末清初的大儒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里總結古代稅制變化,稱“斯民之苦暴稅久矣,有積累莫返之害”,意思是說歷次稅制改革,每一次都說是要給農民減輕負擔,但一段時間以後不僅減掉的負擔又回來了,而且新的負擔還加上去。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秦暉把這種規律稱為“黃宗羲定律”。文昭認為不僅農業如此,工商業也是如此。
清華畢業的經濟觀察人士秦鵬則說:“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稱要大規模減稅,聽一聽就算了。2017年官方宣布減稅1萬億,大批企業關閉或遷往東南亞,經濟愈發脫實向虛;2018年宣布減稅1萬億,結果經濟學家企業家們都喊企業到了死亡線;剛剛專家又解讀明年將減稅1萬億,沒看到政府機構大規模減員增效,信,你就天真了。而且,已經晚了。”
秦鵬認為2017、2018年中共聲稱減稅最後卻使得經濟更加惡化,這次恐怕也不會例外。來源:秦鵬個人推特截圖
阿波羅網孫瑞后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后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