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驚濤駭浪」是被逼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矛盾重重
一連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1日閉幕。對會議內容,有企業主表示,私有企業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是法律問題,現在卻需要習近平出面支撐,中國法律出了問題。還有媒體人指出,會議的內容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矛盾。即表示要資源平等,又要成立一批國企,還要把巨虧央企甩給民企。美國評論家胡平分析,習近平提到:中國未來將面臨“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並非習近平的本意而是被逼表達的。
官媒《新華社》周五(21日)報道,在周三(19日)至周五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七名政治局常委都有出席。
官媒報道顯示,除了官方承認經濟下行壓力,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之外,官方再度承諾保護、支持民企,承諾保護企業家生命和財產安全,習近平亦重提「做大、做強國企」的老調。
深圳企業東主兼律師麥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保護私人財產和公民人身安全,本來是法律最基本責任,但現在要高層開會作出承諾,說明法律體系可能出了問題,而且這種掌權者個人承諾的可靠性,亦缺乏基本法律保障。
麥先生說:私有企業的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是由你開會來說,它是法律上的問題呀。
虧損嚴重的中鐵總公司將被以股份制的名義扔給民間。(中鐵總公司官網/拍攝時間不詳)
媒體人士趙先生表示,在官媒列舉的20條2019年的重點工作中,第12條指要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但第6條,又指要組建一批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公司。將盈利能力極差、債務超過五萬億的中鐵總公司,擬以股份制卸給民企。
趙先生指出,相當長時間裏面,官媒一般將六四學運稱為「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但近期再度直接稱為「反革命暴亂」,顯示習近平仍在強推中共的意識形態。
趙先生說:它這個會議的內容,本身就是各種各樣的矛盾。
企業人士孫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局勢的惡化不是甚麼壞事。他以冬至為例,指惡化到極之後就是轉機。
民眾對經濟前景悲觀中共可選項很少
德勤(Deloitte)會計事務所12月19日公布對在華公司財務主管(CFO)的最新調查結果,82%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而六個月前的調查只有30%的受訪者表示不樂觀,這意味著貿易風險攀升造成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認知出現重大變化。
此外,56%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已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僅38%表示2018年能達到預定的盈收目標。
BBVA Research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Xia Le)認為,目前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達到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2008年相比,中國(中共)現在的政策空間明顯縮小”,夏樂說:“中國企業部門的高債務水平以及金融市場的脆弱性,使得當局對提出大規模刺激措施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更加謹慎。
穆迪估計,中共地方政府所運營的企業實際負債可能達到人民幣60萬億元(8.69萬億美元),超過中共地方政府今年第四季度報告的預算內債務三倍多。
此外,根據穆迪的預測,中國的企業仍然相當高的槓桿,對非金融公司(non-financial companies)的貸款現在為其GDP的160%,這個比例在美國為74%,日本則為99%。
胡平:習近平談“驚濤駭浪”是被逼的
習近平不久前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講話中提到,中國未來將面臨“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
美國評論家胡平在美國之音訪談節目中說,說這句話出自習近平之口,在這樣重要的場合,意義非同一般。習近平的講話並不只是代表他個人意見,想必是經過上層討論,是別人提出來的,他不得不接受。胡平不認為習近平喜歡這句話。他上台強勢執政6年之後說出這樣的話,不是等於承認自己有問題么?當然他可以歸結于貿易戰,但是不能過於糾結外因,而且貿易戰不還是他招致的嗎?
從上下文看,“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主要是經濟的問題,當然也有外交風險。為了避免出現大的政治動蕩,他要強化維穩的力量。而中國政府已經在維穩上花了大量經費,現在又要減稅降費,錢從哪來?放鬆貨幣、放寬財政,只會留下更多的債務。他主要說的是經濟風險,但是可以波及到其他領域。
“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們自己對於形勢的估計非常非常不樂觀。胡平說他自己也很少對中國的形勢作出不甚樂觀的估計,但是現在從媒體到官方到朋友,中國確實是遇到了92南巡之後沒有遇到的困難,這種困難又和習近平的政策有著很直接的關係。聯繫到整個社會,包括黨內和體制內,也可能醞釀著相當大的政治風險。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