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包青天”来了,公寓放心买?

2025年03月05日 13:06

文/房十八

要解决的住房问题,多建公寓是必然的选择。为此,联邦和州政府可谓绞尽脑汁、出尽法宝:先是划出大量高密度用地“利诱”开发商多建,然后“施压”地方政府加快报建审批,并“规劝”储备银行降低利率,帮买家减轻负担,再送出“首次购房者大礼包”,让年轻人更易上车。

但即便如此,公寓市场依然不温不火,建成和在建的公寓销售速度都远低于预期。问题出在哪里?最近,政府似乎又找到一个关键原因——公寓质量问题,打击了买家的信心。

?和?s?事件堪称公寓质量“爆雷”典型,震惊全国。在维州,也有类似的案例。这些事故不仅影响了出问题的楼宇,还波及周边整个片区的公寓价格,这也难怪大家“敬而远之”。

于是,政府决定“亮剑”!已经派出公寓质量专员巡查开发项目,而更是推出“强力”法规,希望让买家能够放心买公寓。新法案?《建筑法修正案(买家保护)2025》(Building Legislation Amendment (Buyer Protections) Bill 2025),可以说就是给房市安上了一个“公寓包青天”,让开发商不敢再玩“交房就跑路”的游戏。

“公寓包青天”有何法宝?

交房 10 年内,发现质量问题,必须修!

新法案延长保质期,即便买家已经住进去了,政府仍然有权在交房后 10 年内强制开发商进行维修。这意味着,那些偷工减料的开发商,根本无法用“拖时间”来躲避责任。

开发商卖房要先交 2% 保质预备款。

这笔款项将存政府账户 24 个月,如果公寓出现质量问题,政府直接拿这笔钱修,开发商别想赖账!过去,买家维权要拉扯几年,这下好了,钱已经在政府手上,开发商跑不掉。

保险机制改革,买家先赔后追!

过去,建筑保险的逻辑是——开发商跑路了、破产了,保险才赔。这简直就是个笑话,等开发商“消失”了,业主的房子早就变成废墟了。所以,新法案直接改成?“买家先拿钱修房,政府再去追债”,让业主不再是最终的冤大头。

合并所有投诉渠道,让买家维权更方便

过去,买家遇到公寓质量问题,可能得在多个机构间投诉,开发商一拖再拖,打官司的成本更是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现在,所有投诉和维权都由新成立的建筑与管道委员会统一处理,让买家维权变得更直接、更有效。

买家能放心买公寓了吗?

理论上,这次的法案确实让买家更有保障,公寓市场的“信任危机”有机会缓解。但现实会不会像政策规划的那么理想?这里还有几个关键变数:1. 监管能否真正落地?

新法案写得再好,如果执行不力,那也没用。澳洲的建筑行业监管一向偏松,施工质量问题是个老大难。这次维州能不能真正严抓,关键要看新成立的“建筑与管道委员会”,是不是一个只会发公告的“纸老虎”,还是一个真正敢动开发商奶酪的“公寓包青天”。

2. 开发商会不会抬价转嫁成本?

2% 的保证金+ 10 年质量责任,听上去对买家是好事,但开发商不会傻站着挨打,他们很可能直接把成本转嫁到房价上。到时候,买家是真的“买得放心”,还是“买不起”?

3. 新政策会不会减少公寓供应?

开发商如果觉得监管太严,赚钱太难,他们可能直接减少新公寓项目的开工量。而且2% 保证金可能令一批中小开发商的现金流压力更大,甚至退出市场。这就会造成公寓市场供应减少,房价反而被推高,让住房问题更加复杂。

政府这次的出手,算是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过去的“楼花套路”,受伤的总是买家,而开发商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甩锅。但现在,终于判定开发商要对自己的房子负责任了。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供应不顺畅,只要理顺各方的责任,长远来说对公寓市场都是利好。

*以上内容系网友澳洲一点通自行转载自澳房汇,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