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换汇30万, 直接被抓! 回国刚落地机场, 就被带走
警惕!越来越多华人一回国就“被警察找上门”,只因干了这件看似无害的小事…
近期,不少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华人回国刚落地,就被公安机关“请去喝茶”,理由竟然是涉及洗钱或电信诈骗账户收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骗子、没有作案、只是为了省点汇率手续费而选择了微信群里的“私人换汇”。
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让你背上沉重法律后果,甚至留下案底!
01|“高汇率”换汇,被刑警请去喝茶
“我真的只是想换点房租钱啊……”
这是中国留学生小七在长春刑警队里说的第一句话。
2023年8月,小七正在英国赶论文,突然在一个留学生微信群里看到一则私人换汇广告:“内部渠道,英镑兑人民币7.8,秒到账!”比银行划算多了,她没多想就通过微信转出了5000英镑,对方随即打入了4.3万人民币。
事情似乎顺利收尾,直到她一个月后回国刚落地浦东机场,银行卡竟被提示“司法冻结,暂停交易”。不久,她接到来自吉林警方的通知——换汇的那笔资金中,有3万元涉嫌诈骗所得。
虽然她并不知情,警方仍明确告知:“资金来源不明,必须全额退赔!”
更糟的是,即便最终警方不予追责,小七的银行账户也被封了大半年,房租、学费、生活开销都陷入困境。
02|“无知无罪”?法律可不认这个逻辑
你以为只是图个便宜?法律可不这么看。
根据《刑法》第191条、312条等规定,如果你接收了来历不明资金,即便你不知道是赃款,也有可能触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罪名。
简单来说,你转账,你就留证;你收款,你就“沾锅”。而一旦账户被冻结,即使无罪也要等待调查结果、法院文书、银行走程序,半年解冻算是运气好。
03|数不清的“掉坑”案例,正在发生在华人圈里
在小红书、Reddit和微博上,不少留学生分享类似经历:· “我只是换了点学费钱,回国直接被叫去派出所解释。”
· “换汇到账后账号被封,银行说是来自涉诈账户,害我打了无数电话求解封。”
· “本想图省事,结果用了三个月才拿回自己的钱。”
这些人犯了同一个错误:通过微信、WhatsApp等非正规渠道进行换汇收款,而对方的“来路资金”很可能正是诈骗团伙或洗钱渠道的一环。
04|牢牢记住这几点,避免成为“洗钱工具人”
-千万别随意收陌生人汇款。哪怕只是临时借用账户,也极易被误认为涉案。
-拒绝“高汇率”“中间人”换汇,凡是通过社交媒体私聊完成的交易,都有极高风险。
-必须通过正规渠道换汇:银行柜台、官方App、持牌机构(如TransferWise、OFX等)才是真正安全的途径。
-一旦账户被冻结,立刻处理:保存聊天截图、交易记录,打印银行流水,尽快联系警方说明情况、提交“无犯罪证明”。
为了几百块省下的手续费,可能赔上的是你未来的信用、账户自由,甚至是刑事责任。
请记住:你不洗钱,但你可能正在帮别人洗钱。而法律,往往是按行为认定责任,不管你知不知情。
*以上内容系网友指点山河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