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換匯30萬, 直接被抓! 回國剛落地機場, 就被帶走

2025年05月18日 15:05

警惕!越來越多就「被警察找上門」,只因幹了這件看似無害的小事…

近期,不少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剛落地,就被公安機關「請去喝茶」,理由竟然是涉及或電信詐騙賬戶收款。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騙子、沒有作案、只是為了省點匯率手續費而選擇了微信群里的「私人換匯」。

然而,這種做法,卻可能讓你背上沉重法律後果,甚至留下案底!

01|「高匯率」換匯,被刑警請去喝茶

「我真的只是想換點房租錢啊……」

這是中國小七在長春刑警隊里說的第一句話。

2023年8月,小七正在英國趕論文,突然在一個留學生微信群里看到一則私人換匯廣告:「內部渠道,英鎊兌7.8,秒到賬!」比銀行划算多了,她沒多想就通過微信轉出了5000英鎊,對方隨即打入了4.3萬人民幣。

事情似乎順利收尾,直到她一個月後回國剛落地浦東機場,銀行卡竟被提示「司法凍結,暫停交易」。不久,她接到來自吉林警方的通知——換匯的那筆資金中,有3萬元涉嫌詐騙所得。

雖然她並不知情,警方仍明確告知:「資金來源不明,必須全額退賠!」

更糟的是,即便最終警方不予追責,小七的銀行賬戶也被封了大半年,房租、學費、生活開銷都陷入困境。

02|「無知無罪」?法律可不認這個邏輯

你以為只是圖個便宜?法律可不這麼看。

根據《刑法》第191條、312條等規定,如果你接收了來歷不明資金,即便你不知道是贓款,也有可能觸犯「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罪名。

簡單來說,你轉賬,你就留證;你收款,你就「沾鍋」。而一旦賬戶被凍結,即使無罪也要等待調查結果、法院文書、銀行走程序,半年解凍算是運氣好。

03|數不清的「掉坑」案例,正在發生在

在小紅書、Reddit和微博上,不少留學生分享類似經歷:· 「我只是換了點學費錢,回國直接被叫去派出所解釋。」

· 「換匯到賬后賬號被封,銀行說是來自涉詐賬戶,害我打了無數電話求解封。」

· 「本想圖省事,結果用了三個月才拿回自己的錢。」

這些人犯了同一個錯誤:通過微信、WhatsApp等非正規渠道進行換匯收款,而對方的「來路資金」很可能正是詐騙團伙或洗錢渠道的一環。

04|牢牢記住這幾點,避免成為「洗錢工具人」

-千萬別隨意收陌生人匯款。哪怕只是臨時借用賬戶,也極易被誤認為涉案。

-拒絕「高匯率」「中間人」換匯,凡是通過社交媒體私聊完成的交易,都有極高風險。

-必須通過正規渠道換匯:銀行櫃檯、官方App、持牌機構(如TransferWise、OFX等)才是真正安全的途徑。

-一旦賬戶被凍結,立刻處理:保存聊天截圖、交易記錄,列印銀行流水,儘快聯繫警方說明情況、提交「無犯罪證明」。

為了幾百塊省下的手續費,可能賠上的是你未來的信用、賬戶自由,甚至是刑事責任。

請記住:你不洗錢,但你可能正在幫別人洗錢。而法律,往往是按行為認定責任,不管你知不知情。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