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洲公寓的物业费这么贵?
如果你在澳洲生活过一段时间,尤其是买过公寓或者正准备买,你大概率听过一句话:“买公寓别只看房价,还得盯着物业费。”
是的,澳洲的公寓物业费(Strata Fees),常常贵得让人咂舌。
一套市中心的小两居,物业费一年轻轻松松就能上到四五千澳元,甚至更高。有的人甚至调侃:房贷没把我拖垮,但物业费快拖垮我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澳洲的物业费这么高?是不是物业公司在乱收费?还是澳洲的公寓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
1. 不是物业黑你,是澳洲买公寓等于“集体共管”
跟在中国买房只管“房门以内”的概念不同,澳洲的公寓是“分层产权”制度(Strata Title)。意思是:你不仅拥有那间房,还要和其他住户共同拥有整栋楼的公共区域——包括电梯、楼道、外立面、屋顶、车库、泳池、花园……
于是你的物业费除了日常清洁、垃圾管理,还包含:建筑保险
消防设备年检
电梯维护
公共区域照明、监控、电动门维修
必要时的法律咨询、工程评估费
还有一个关键项目:大楼维修基金(Sinking Fund)
这个维修基金,是为了防止未来出大问题(比如漏水、墙裂、电梯换新)时没人有钱维修。说白了,你每年缴的物业费里,有一部分是在为“大楼未来可能出的问题买单”。
2. 配套越豪华,物业费越肉疼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新公寓,配套丰富,住起来确实舒服,但物业费也特别高?这不是巧合,而是现实逻辑。
只要公寓里有以下“加分项”,你的物业费就会蹭蹭上涨:恒温泳池(每天要维护水质+加药)
健身房(设备维修+清洁)
桑拿房、影院、空中花园、BBQ区
代收快递柜、24小时楼宇经理(building manager)
智能门禁、摄像头、安保巡逻
这些配套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长期维护、每年都有固定开支的东西。
你以为你买的是个“高配公寓”,其实你是在“订阅服务型住宅”。只要住着,就一直得交钱。
3. 人工贵,责任大,澳洲物业公司也不是“暴利”
在澳洲,光请个门卫或者清洁工,一小时就要$50起跳。专业的电梯维修、消防检测、电工检查,每小时更是$100+。
再加上澳洲的法律对公共建筑安全要求极高,任何一项不合规都可能被起诉,所以物业公司必须“花钱买合规”,小到灭火器、大到外墙材料,每年都要请专业公司评估维护。
更别说还有建筑保险——澳洲的高层大楼,尤其是带玻璃幕墙或外立面的,保险公司开价根本没得谈,几千住户一起买都贵。
所以,物业公司收你这点钱,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黑心”,而是背后真的有人力、法律、维保、责任成本在撑着。
4. 新楼未必省钱,维修雷藏在“几年后”
有些人会说:那我买新楼好了,应该几年内都不用修吧?
错。近年来澳洲新建公寓质量频频翻车,特别是在悉尼和墨尔本,几栋知名“光鲜亮丽”的大楼,交房没几年就发现:地基下沉
楼板渗水
外墙铝板不合规(cladding问题)
防水层做得不合格
有些开发商甚至干脆倒闭,业主只能自掏腰包处理这些“集体灾难”,物业费也被迫一次性提高或征收“特别维修费”(Special Levy)。
所以,新楼看上去省心,其实很多问题还在“路上”,你交的物业费,很可能在悄悄为这些“未来维修”做准备。
5. 那买公寓到底该怎么选物业“性价比”?
如果你不是特别追求高端体验,也不打算用配套刷朋友圈打卡,其实完全可以选低配简洁型公寓,省下大量物业费。
以下几条供你参考:✅ 没有泳池、健身房、桑拿房的公寓,物业费普遍低 30–50%
✅ 三层及以下无电梯公寓,保养成本极低(甚至没有strata manager)
✅ 郊区或小开发商建的低密度社区物业费更可控
✅ 购买前要求卖家提供Strata Report,查过去是否有纠纷、官司、维修遗留问题
✅ 尽量避免那种“看起来特别现代、玻璃感十足”的楼,有些是外观维护成本高的坑
在澳洲,物业费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目,而是你决定是否适合买这套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尤其是投资房,很多人账面上看着“租金回报率不错”,结果一看物业费 + 市政费 + 维修基金,每年净收益直接打骨折。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伪学霸的异想世界,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