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 | 來澳父母,淪為隔代兒孫的「免費保姆」

2017年10月11日 8:47

來源:財經見聞

作為中國空前絕後一代的獨生子女,80、90后的我們, 從小就和父母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聯繫。在空巢老人已經成為中國一大難題的今天,許多留學生思考自己在澳洲的去留問題上,都把父母養老問題列入到重要的考慮層面。

有人最終選擇了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有人則把父母接到澳洲養老。

另外,熱門地區的托兒資源緊張、托兒費用高企,加之新移民打拚不易和中國傳統的文化影響等,在華人家庭中,接父母來澳家庭團聚,一家三代同堂,一來贍養父母,二來照顧孩子減輕夫妻壓力的情況頗為常見。

而所有把父母接到澳洲的子女,以及奔赴澳洲投奔子女的父母,在籌劃這一切的時候,理想的畫面想必是這樣的:父母在澳洲的藍天白雲下,白天踱踱步、散散心、參加些社區活動,晚上和子女及孫輩共處一室、其樂融融,孫輩還能跟祖父母練練中文。

但現實是真的如此美好嗎?

事實上,遠渡重洋,含飴弄孫、樂也融融的背後也會有著不少無奈。大多數在澳洲的薪階層表示相較中國國內,三代同堂要付出的代價更多,面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也會更大,可謂苦樂均有。

閱讀導航

一、工薪階級「候鳥」祖父母的心聲

二、跨洋跨代育兒給在澳子女帶來的壓力與無奈

三、澳洲「候鳥」祖父母或有專用簽證

四、澳洲本地人也依賴祖父母看孩子嗎?

五、不要將「隔代保姆」當作理所當然

、工薪階級「候鳥」祖父母的心聲

許多華人移民、留學生初來乍到,工作、學習不穩定,如果此時身邊孩子幼小,會感到壓力大。假使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無法承擔日托費,或者是找不到合適的保姆,有些人會選擇把孩子送回國內,更多的人會選擇將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接到國外幫忙照看孩子。

 於是,在中國、澳洲兩國之間不停穿梭的不僅有遊客和商人,還有這樣一群老人,他們跨越大洋穿梭在親人和祖國之間,如同候鳥,既離不開自己的國家,也離不開遠在澳洲的親人。

這樣背景的中國老人在有很多,大部分兒女都是獨生子女,大部分也有了孫子孫女,這樣飛來飛去的日子對他們來說有說不出的酸甜苦辣。在國內的日子很清靜、悠閑,親戚朋友也多, 生活自由自在,但心裏總惦記著遠在澳洲的家人,尤其是孫子孫女。

但在澳洲的日子對於這些老人來說卻是很不一樣的,每天非常忙碌,要給一家人做飯,看孩子,如果不會開車、講英文,生活圈子會很小,基本上就是圍著一家人轉,有時候感覺沒有自由,但又沒有選擇。

不少中國老人因為兒女而放棄國內的生活移民澳洲,但是等待他們的可能並非是一個清閑的晚年。很大程度上,老年人來到澳洲應該有一個心理準備,兒女申請他們來,有個期待是希望能幫他們看小孩子,甚至有一些家庭經濟壓力很大需要父母幫助。

對於這些來澳照顧孫子孫女的老人來說,語言可以說是最大的障礙。語言不通,老人難免會覺得孤獨。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據最新公布的結果顯示,與2011年人口普查的同期結果相比,在2016年人口普查之前的五年中,抵達澳洲的移民英語技能水平下降了約2%。中國和印度已成為澳洲主要的移民來源國,而其親屬家庭團聚來澳拉低了總體的英語技能水平。

根據(ABS)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據, 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該次調查所包括的五年中,抵達澳洲的移民不會說英語的人口佔總移民人口的8%,而在2016年同期,這一數字上升到了9.8%。

不少老人在退休之後會注重自己的生活,但還是有不少希望能夠含飴弄孫。尤其是獨生子女一代,老人出於幫助小家庭,齊享天倫之樂的想法,不遠萬里或移民或探親來到澳洲,這種情況和在中國去到其他城市照看孩子和孫兒的情況有所不同。

在中國,一些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房子、生活圈子,可能和孩子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並不同住;即便是去到其他城市,就算人生地不熟,但是也是在熟悉的語言文化環境中。

但在澳洲則大為不同,一些老人是為了孫兒而來,在此語言不通文化有異,生活環境急劇改變又難以融入新的生活圈子,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相對在國內會更為依賴孩子。

此外,心思也放在第三代身上,育兒觀念和生活理念的不同;加之年輕移民來澳仍在打拚初期,根基未穩,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之下,小兩口暫時沒有能力買大房或者另租一套給老人,相對逼仄的空間和移民初期的生存壓力,讓許多細微的矛盾容易擴大和深化,這都容易讓老人和小兩口產生摩擦,嚴重的還會產生風暴,造成離婚的也曾有發生。

、跨洋跨代育兒給在澳子女帶來的壓力與無奈

在悉尼從事IT工作的華人張先生在採訪中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首先,經濟上的壓力就無法忽視

如果希望老人長期在澳,會考慮幫父母辦理移民,排隊移民要等候數十年,很不現實,也等不了。

而付費移民的話,一個人就要5萬。雙方都是獨生子女,老人都要照顧到。4個老人單是移民的費用就要20萬澳元。就算先辦一方的父母,也需要10萬澳元。而且頭10年,老人沒有很多福利可以享受。普通的工薪階層,移民費用再加上6口或者8口之家的生活費等費用,基本就靠小夫婦倆支撐,實屬不易。

張先生說,如果父母只是短期來澳居住暫不考慮移民,一來難以解決兩個小孩照顧的長期問題,二來就算開通了長期多次往返簽證,老人可以頻繁來回飛,但是還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住房。

對於張先生來說,獨生子女一代,贍養父母的擔子就只能是自己來扛,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分擔,可謂責無旁貸。「獨生子女面對的養老壓力更大。」張先生說,假如先考慮一方的父母來澳,無論是長短居,六口之家起碼要三居室的住房,隨著兩個孩子長大,還需要四居室的房子。

如今悉尼的房價高昂,從原來的兩居室房換大的三居室房並不容易。華人看重教育,都會希望在較好的學區購房,而學區房的價格無疑更高。

無論是從贍養父母、照顧二孩、教育資源,都需要夫婦倆更努力地去打拚。

除了經濟上可能會面對的壓力,對於一些獨生子女新移民,在為人父母之後,尤其是有了兩個孩子之後,他們的心理同樣也會面對或大或小的壓力。

華人何女士表示:

隔代帶孫 同一屋檐易生摩擦

剛生老大的時候,雖然生活也很緊張,但是父母過來幫忙帶了一年之後回國,她和先生也都還能自如應付家庭事務和孩子的教育和照顧。但是隨著老二的出生,她也不願意放棄工作,於是就辦理了父母移民來澳。長居和短住不同,即便是自己的父母,在生活習慣和孩子教育上也有著諸多衝突。

一些華人表示,老人遠離故土來澳實屬不易,年輕移民打拚,同樣不易。這種情況只能是老小一輩都多互相擔待,換位思考,盡量減少衝突。要麼就努力賺錢,買多一套房,讓大家的居住保持讓彼此舒適的空間和距離。

、澳洲「候鳥」祖父母或有專用簽證

繼去年年底開始面向中國公民發行十年多次簽證以後,政府又於2017年4月宣布廢除實行約20年的,並在5月透露擬推「父母簽證」。澳政府在簽證方面「花樣不斷」,但日益收緊的移民政策卻未出現任何鬆動跡象。

據此前報道,澳大利亞政府5月5日公布一項最新政策——推出「父母簽證」,即支付最高2萬澳元的簽證費,移民父母便可在澳大利亞居住10年。該項目每年開放1.5萬個名額。

報道稱,有子女是澳大利亞公民或永久居民,還有「符合條件的紐西蘭公民」可以為父母擔保申請此類簽證,但移民父母無法享受任何福利。子女需要承擔父母的醫療保健費用,並按法律規定為父母購買私人保險,並擔任其父母在澳大利亞額外醫療費用的財務擔保人。簽證持有人不允許在澳工作或享受福利,也不得在10年以後重新申請,更沒有獲得永久居留權的途徑。

澳大利亞政府希望移民父母通過該簽證赴澳,能夠幫助承擔起家庭責任,減輕「幼兒園、託兒所等設施的負擔」,爺爺奶奶可以使用這些簽證,在爸爸媽媽去上班的時候,幫助帶孫子。」

據報道,申請人可以申請5000澳元的3年簽證者1萬澳元的5年簽證,之後還可以用同一價格單獨再續簽5年——即2萬澳元可以讓父母在澳居住10年。父母簽證目前包括年邁父母簽證、付費父母(臨時)簽證和永久性付費父母簽證三類。如通過議會批准,新簽證將從11月開始簽發。

、澳洲本地人也依賴祖父母看孩子嗎?

 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都聽說外國人都是自己看孩子,老人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絕對不管。父母兒女之間感情歸感情,責任歸責任,義務歸義務,老人不幫子女看孩子完全是情理之中,分內之事。

但事實上,在澳大利亞,對很多老人而言,做一個「全職爺爺或奶奶」幾乎已成為其晚年生活的全部,他們很難抽出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們要幫工作忙碌的子女帶孩子,以減輕子女的負擔。據澳大利亞統計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最新數據顯示,在該國,近1/3的「雙職工」家庭需靠老人來幫忙帶孩子。

在一些人的眼中,似乎澳洲是老人和小孩的天堂,擁有各種福利,養育孩子和養老都很輕鬆。一些華人認為這隻是一種片面的理解。有的人說澳洲是一個典型鼓勵生育國家,政府給予家庭豐厚生育獎勵、育兒福利和教育津貼,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免費社會配套服務。

但事實上,這種看法有偏頗之處,因為要獲得一些福利,必須是要符合一定的既定條件。

例如,一對年輕夫婦雙方都努力工作的話,在育兒方面會有一些福利,但是也會因為家庭總收入的提高而失去一些福利。育兒成本和教育成本,對年輕家庭來說依然是除了房貸之外的第二大開支。

首當其衝的就是托兒費用,在悉尼一些地區,托兒費用之高,相較一些頂級私校的學費還貴。家裡如果有兩三個孩子,彼此相差的年歲不多又同時入托的話,對家庭來說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目前悉尼某些區域的托兒中心對每個孩子收取的學費超過3萬澳元一年。而悉尼的一些很好的私立學校,一年的學費也是3萬澳元。

在一些華人較為喜歡的熱門地區,以2-3歲組為例,有的托兒中心的收費基本每天要130-140澳元,年齡越小的班收費還會更貴。中心有的幼兒園園費每天還超過170澳元。

政府設有30%的兒童養育補助金(Childcare Benefit)和50%的托兒費回扣(Childcare Rebate),但是能夠領取的家庭需要滿足眾多條件,通過嚴格的家庭資產、雙方收入、托兒類型和使用天數還有申請福利金的目的等一系列的審查,而且設有補貼的上限。

為例,許多家長不得不支付數百澳元,僅僅是為讓他們的孩子加入託兒所的等候名單。一些託兒所的等待時間甚至長達5年。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萊卡(Leichhardt)區的一些託兒所需要家長們最多支付100澳元來加入等候入托的名單,而且還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進入託兒所,同時還不會退款。

萊卡附近的巴爾曼(Balmain)區,入托等候名單的收費大約在50至75澳元之間。

因為內西區入托競爭激烈,一些父母經常為孩子申請進入10家託兒所的等候名單,而這花費了他們數百澳元,而且申請不成功還不能得到退款。

入托難度大,託兒所費用又翻了一番的情況之下,不得已,澳洲祖父母照看孫輩的情況越來越多。

澳洲家庭-收入-勞工動態機構(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Au)所做研究報告顯示,2002年-2014年,雙親托兒費增加109%,單親增加132%。

報告顯示,此間,兩大黨試圖下壓托兒費,但未成功。自2002年起,減去通脹率之後,托兒費凈長100%多。最低薪金單親家長每周花費6.5%的收入交託兒費,而2002年僅花4%的收入。這樣一來,祖父母就得照看孫輩。

2002年,有50%的祖父母照看孫輩,而2014年上升為63%。

祖父母們照看孫輩所花時間也很多,幾乎43%的情況下,至少每周一次,有雙親的孩子的祖父母,每周要花14個小時看孩子;而單親孩童,祖父母則每周照看孩子24小時。

、不要將「隔代保姆」當作理所當然

 其實,在澳大利亞,很多老人都在自願或不自願地幫子女帶孩子。照顧孫輩讓他們普遍感到筋疲力竭,甚至已嚴重侵佔了他們的生活。然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未將真實感受告訴他們的子女,他們都在默默地承受以及無私地奉獻。

同樣地,現為10個孩子的奶奶的詹尼特很坦誠地說,「當我的第一代孫兒出生后,我很樂意照顧他們,而且從未感覺到有壓力。」但那是在20年前,現在她已經70多歲了,而且患有關節炎,照顧孫輩已成為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她說,「我喜歡孩子,但我的身體已不允許我像過去那樣照顧他們。」儘管如此,她與丈夫依然會抽出時間來幫子女帶孩子,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然而,與很多祖父母一樣,他們從未將自己的健康狀況透露給孩子們。

另據澳大利亞老年人保險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為幫子女帶孩子,58%的祖父母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休閑時光,30%有工作的祖父母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同時23%的祖父母表示希望帶孩子的時間能夠比現在更少一點。

但事實上,祖父母們想要減少帶孩子時間的願望很難實現。一方面,他們愛自己的子女,希望為子女們較少負擔,另一方面,他們也能從與孫輩的相處中獲得快樂與滿足。但一份名為「祖父母育兒與勞動力市場參与度」的報告指出,祖父母帶孩子的時長存在一個重要節點,即若祖父母帶孩子的時長每周超過13小時,他們很可能無法從中找到樂趣,而且很容易產生工作或生活受到影響的想法。

此外,這份報告的撰寫者之一漢密爾頓表示,子女在工作彈性、托兒方式及財務狀況方面的選擇性越少,老人往往就越不忍心拒絕帶孩子的請求。

另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成為祖父母的平均年齡為58歲至60歲,而1953年為54歲至56歲;2014年,83.7萬名澳大利亞兒童在特定的一周內曾由祖父母照顧;同年,超過97%的澳大利亞祖父母在「無償」幫子女帶孩子。

END

世間本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們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這個道理,無論人種膚色,全世界通用,全人類都懂。

父母從小養育我們,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供學費生活費;離開大學參加工作,還需要盡最大努力為孩子提供買房的首付和結婚資金;房子有了婚也結了,任務還沒完成,孫子孫女的撫養照顧,父母也不能放手不管……

對於這樣的被索取,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大多父母是心甘情願甚至欣悅的。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就是:「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孩子嘛。

不管在哪個國家,老人想要陪伴孫輩成長的願望是不變的。但千萬不要將父母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付出機器。

父母的晚年是否美滿與孩子的童年是否美好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