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移民后成清潔和包裝工」 技術移民」人才浪費」有多嚴重?

2017年11月22日 7:55

來源:1688新聞網

「我看到朋友們得了抑鬱症,他們不會使用我們這裏的詞彙,比如抑鬱,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

「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上了三到五年的大學,你有資格證書,然後你來到這裏,你無法得到你之前所擁有的工作或者你之前是一名經理,而突然間人家就成了你的經理…這種滋味不好受。」

這是2017年一名移民描述他們如何試圖在找工作的經歷,而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新研究表明,他們並不是個例。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名為《將技能浪費最小化:使技術移民群體的健康最大化》,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西澳技術移民工作者正從事比移民前更低技能的工作,報告中也強調了這將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

Employment barriers have repercussions on mental health, both for the primary skilled migrant and secondary migrants, ...

根據一項針對508名西澳技術移民的調查,53.1%的人表示,相比較於移民前的工作,他們在這裏所從事的工作技能更低。

有例為證,報告中提到:一名工程師在移居到西澳后做的是技術員工作,一名前職業學校教師變成了清潔工和包裝工,一名地質學家現從事老年護理,一名機械工程師最近被雇傭為保安。

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移民者講述了他們如何努力在自己的領域找工作的經歷,以及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一名受訪者表示,「在,我要找一份電工的工作,得有三級證書。為獲得這份證書,得有人雇我,但沒有證書,我又找不到工作。這就是問題。」

報告發現,就業障礙,如語言、僱主不願意雇傭移民,因為他們沒有被認可的資格,以及不同的技能要求,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迫使移民進入低技能的工作崗位。

這份報告由科廷大學的兩位主要作者丹塔斯(Jaya Dantas)和卡梅隆(Ros Cameron)撰寫,詳細描述了受過教育的移民們在就業問題上所經歷的令人不安的精神健康問題和種族歧視。

約14%的受訪者表示,由於他們的移民背景,他們曾經歷過歧視和種族歧視,一名受訪者說道,「歧視可以是因為你的名字。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家人在他2歲時從巴基斯坦來到澳大利亞,他基本上就是澳大利亞人,但他找不到工作。他離開,搬到,仍然找不到工作。他遇到許多學生,其中一人建議他改一下名字,然後他改了一個英國化的名字就找到工作了。」

丹塔斯教授稱說,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發現是「人才浪費」。

她說,澳大利亞有很長一段時間利用移民來填補技能缺口和勞動力短缺,但這些技術移民在找工和就業方面都面臨著一系列障礙,而他們所找的都是與自己資歷和經驗相符的工作。

「對於獨立技術移民來說,澳大利亞或許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因此,這一體系可以被用來防止技能浪費,並能保住這種吸引力,使技術移民及其家人留在西澳。」

有趣的是,該報告還發現,有60%的發現他們的職業是有意義的。

最新的西澳失業數據顯示,這一數字略有改善。報告還指出,該州經濟下滑可能也導致了許多移民錯過更高技能的工作崗位。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西澳的就業較上一年增長了2.3%,自今年初以來,西澳新增了4萬個全職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