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騷味重! 澳洲豬肉飽受嫌棄, 而這背後的真正原因是: 澳洲的豬是有豬權的
來源:澳洲第一傳媒
澳洲真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眾所周知,這裏的牛肉和羊肉的質量都非常的好,備受海內外吃貨的歡迎,然而,豬肉在澳洲卻一直不是那麼暢銷,很多人還很嫌棄,說有一股尿騷味,肉也不好吃,到底是因為個啥?
在悉尼生活的小夥伴經常會在Pitt Street上看到宣傳素食主義的團隊,在街上播放屠宰場宰殺豬和牛的殘忍視頻,呼籲大家食素,減少對動物兇殘的屠殺!
因此在澳洲,吃肉的人群會要求了解他們吃到的豬肉是否是人道主義方式宰殺的,而且還要求了解豬肉的來源,以確保豬的動物福利得到保障,使他們能有一定的生活質量。而且,豬肉食用者更傾向於喜歡食用散養豬的肉,這樣的豬肉味道更好,肉質更優質!
有人表示在所有肉類中,豬肉是最容易嘗出差別的。當你從超市買回羊肉或者牛肉,可能會覺得它的味道和你自己養的差不多,但如果換做是豬肉的話,你能嘗出來它和自家養的是有差別的。
自從2015年以來,阿德萊德大學食品價值研究組的博士生Emily Buddle就一直在研究消費者對肉類的態度。 她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前後共採訪了66位消費者,她說,根據採訪結果統計,「動物福利對消費者來說很重要」。 「不過當他們以消費者的角色購買肉製品時,味道和價格才是最終極的因素,」Buddle說道。
Buddle表示,消費者對於肉的來源,以及動物的日常飲食很感興趣,更有些人喜歡去農場直接購買肉品,他們更樂意和食品生產者聊聊天。還會有一些人會去找屠夫買肉,因為他們認為屠夫更了解動物的背景。
根據澳洲豬肉有限公司(APL)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在所有經過優質豬肉產業保障計劃認證的商業經營者中,「戶外飼養母豬的比例增長至12.5%」,而2016年的比例為11%。 該計劃覆蓋了超過90%的商業化生產母豬,旨在核實行業對食品安全、動物福利和其他監管標準的遵守情況。
APL的發言人Peter Haydon說,市消費市場對散養豬肉和標準豬肉的需求都上漲了。 「澳人在家烹飪和食用的平均豬肉消費量從過去的8.5公斤增加到了11.5公斤左右,在過去六七年裡增長了差不多50%。過去三四年裡,無論是室外養殖還是散養,豬肉的產量都在不斷增加。」
澳洲豬是有尊嚴的死去!
和大家傳統殺豬觀念不同,澳洲殺豬是用電的,而且是不放血直接電死,這樣做法是不放血的,導致的結果就是會嚴重的影響味道,會有臭味。國內殺豬都是把血放掉的,所以澳洲的豬和國內所說的「死豬肉」是一個意思。
澳洲的豬是有豬權的
在澳洲,動物是很受尊重的,也能夠得到很大的保護,為了尊重豬權澳洲是不會閹割公豬的。而國內的豬從小就是太監豬。因為公豬味道很重,而太監豬,脂肪沉寂和生長速度加快,肉質會更加鮮美柔嫩,並能消除公豬的臊味。
有味道的豬肉怎麼處理?
1、先使用開水、料酒、蔥和八角先煮一次
2、最好多用水泡,然後用料酒和五香粉來處理
3、煮湯可以放點花椒去腥味
4、和姜一起煮沸
買肉TIps:
1.下午買
下午買肉最好,防止早上的肉是前一天剩下的!
2.避免周日買
屠宰場一般都只開6天,所以星期天的肉都是星期五或星期六進的。
3.華人店買
鬼佬店裡進的豬肉一般都是公豬,味道很大,華人店鋪進的一般都是母豬,雖然價格會貴一點,但是味道也會好一些!
4.去客流量大的店買
客流量多的店鋪肉會更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