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我當成中國人了!一個墨爾本越南人的心聲

2018年10月26日 21:15

來源:微生活

最近,The Age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拜託,別再把我當成人了》

文章作者名叫Minh Giang,是住在墨爾本的一個

大概是因為亞洲人長相差不多,歪果仁傻傻分不清吧,所以,小哥在生活中經常被誤認為是中國人。

被誤會得多了,小哥心裏很是不爽,於是他懷著滿腔的愛國心,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

以下內容翻譯自原文: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我和我妹妹一起走在Flinders Street上。

這時候,一個乞丐走上前來跟我說:Ni hao ma(你好嗎)Do you have any change?(你有零錢嗎?)

他用中文跟我們打招呼,可我們是越南人,而且並沒有零錢。

還有一次,我在一個電車站等車的時候,和另一個等車的人閑聊起來。

我還沒有開口,他就用非常自信的語氣問我:「你是從中國來的吧?」

這些年,我一直在餐飲服務行業工作。

從Footscray的低端餐館、離city有4個小時車程的流動餐車,到CBD的五星級酒店,不管我在什麼地方工作,總有顧客面帶微笑、發自內心地跟我說一句「Xie xie」(謝謝)

對於那些搞錯我國籍的人,我並沒有心生怨恨。

我知道,在這樣一個文化如此多元的國家,你不可能分得清每一個人來自哪裡,而且,對國籍的好奇心可以開啟一次有趣的對話,激發更深度的交流。

我只是希望,對方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自我介紹,而不是因為我是亞洲人的長相,就非常肯定地認為我是中國人。

後來我發現,我不是唯一有這種困擾的人。

2016年,我在我的大學做志願者的時候,有幸見到了很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

有一次,我跟幾個中東長相的女孩一起工作,之前我還沒有機會跟她們說話。所以,藉著這個機會,我問她們:「你們來自哪個國家?」

其實,當時我非常肯定地認為她們會說「印度」。

然而,她們先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然後跟我說:「你知道嗎?你能問出這個問題,我們非常高興。」

因為這一整天,幾乎所有人都問她們「你們是從印度來的嗎?」

但事實是,她們來自斯里蘭卡,她們已經受夠了被人問是不是印度人。

那一刻我意識到,我也差一點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為外國人,我們真的很在意「Where are you from?」這個問題。

我其實非常樂意跟大家談論我來自哪個國家,也願意回答大家關於越南河粉、越南法式麵包、以及為什麼有那麼多越南人姓阮這些問題,只要大家是真的感興趣就行。

不過,對於那些長相和國籍不符的人來說,最好的問法是:「What』s your background?」(你的背景是什麼?)

對於這篇文章,澳洲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這有什麼好生氣的。大家對你很友好,對你來自哪裡很感興趣,你該高興啊。」

「在我看來,『where are you from』問的是你住在哪個區,『What』s your background』這個問題,除非是在研討會上,否則我不明白你想問的是啥。」

「我可以理解。我的姓是Ng,所以大家老是問我是不是越南人。不是,我不是越南人。Ng是一個中國的姓氏。」

「我結婚40年的太太是韓國人,她也經常被誤認為是中國人,她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困擾,不過我們在亞洲旅行的時候確實會遇到尷尬,比如她被會人用普通話或廣東話介紹。在上海的時候,還有人跟她用上海方言說話。

不過,有一件事她確實感到生氣,就是種族歧視,有些人不會明顯說出來,但是她能通過對方的態度和評論感受得到。」

小微覺得吧,歪果仁把這位越南人當成中國人並沒有惡意,只是墨爾本的中國人比較多,亞洲人長相是中國人的幾率比較大而已。

所以,微笑著向對方解釋一下就好了,沒有必要這麼上綱上線吧。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