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家長為公立學校「自願」捐款超10億澳元!卻吐糟是學校強制要求的

2019年06月25日 23:27

來源:中學

因為校長們越來越多地要求學生的家庭來支付更多的公共教育費用,家長們每年向公立學校的捐款達到了10億

這筆數十億澳元的金額包括來自父母的現金捐款,以及部分科目的額外收費、短途旅行、教育產品訂購,甚至還有紙巾等衛生產品。

巨額的捐款,讓弱勢家庭負擔更重的同時,也導致優勢地區和弱勢地區學校之間的差距拉大……

公校將教育成本轉嫁給家長

許多學校正在尋求外部供應商來提供學校體育、音樂和戲劇節目,將公共教育的部分成本轉嫁給家長。

學校還經常向家長收取衛生用品的費用,包括肥皂、紙巾和清潔費用。

根據課程與評估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全澳各地的公立學校收費總額為10.3億澳元。

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最多,2016年為3.71億澳元;

昆州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約為2.16億澳元;

維州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2.07億澳元;

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1.04億澳元;

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9800萬澳元;

首都領地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2100萬澳元;

塔州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1900萬澳元;

北領地公立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得的收入為500萬澳元。

根據規定,學校要求家長提供的所有捐款都應該是自願的。

但家長們表示,學校並不認為這些費用是自願的,希望學生支付發票上的所有金額,並且有時還會積極催繳尚未支的金額。

家長質疑資

家長 Lisa Polsek 的兩個女兒都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她說學費一直在上漲。

「在我看來,公立學校應該是政府資助的學校,為什麼要一直讓父母掏錢來買那些本應該來自政府和納稅人所支付的東西呢?」

新州家長與公民聯合會表示,已向新州教育部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一些公立學校向家長收取過高的學費,其中一所公立學校每學期的費用高達1500澳元。

此前,新州發生過一起臭名昭著的事件,一名校長向家長按時交了學雜費的孩子提供免費爆米花,而那些沒有準時繳費的孩子則無法享受這個福利。

新州聯合會副主席 Tim Spencer 說:「我們注意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公立學校採取了向家長強制性收費的方法,並將其付諸于實踐。

「我們的觀點是,公立教育不應該收費。」

「《教育法》非常明確,政府應該為公立學校提供免費教育。」

Polsek 女士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東西被添加到清單上,學費會變得越來越高。

「在我看來,校長們要求家長們支付的所有費用都在增加。」

「所有的州都不向家長收取必修課的費用。但在新州,教育部允許將一些課程外包,說是為了改善教學和學習。」

該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說:「新州的公立學校可以要求資源捐款用以加強為學生提供的教育項目。」

「家長必須確保學生或者家庭不會因未能作出自願或者主題捐款而受到歧視或者尷尬。」

在悉尼的一些學校,學校體育現在是由外部供應商運營的,這些項目的平均費用為每年200澳元。由外部提供的表演藝術項目也會向家長們收取類似的費用。

Polsek 表示:「對於學校而言,通過第三方供應商外包某些課程的教育,我們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強制捐款帶來的影響

在對和吉朗的150所公立中學的家長捐款進行分析后發現,更具社會經濟優勢的公立中學所獲得的資助是弱勢學校的6倍。

弱勢地區,每所學校每年獲得的家長捐款平均為352965澳元;而條件最好的學校平均面前從家長那裡獲得1584974澳元

在這項研究中心,家長的捐款包括基本學習項目、短途旅行和專業項目等費用,其中不包括籌款。

再以維州為例,從查看的學費賬單中不同學校設定的金額從83澳元到2400澳元不等。富裕地區的學校每年收入超過200萬澳元,而弱勢學校的收入則不到十分之一。

  • 學生繳納費用最高的公立學校:

Auburn College 籌集了89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2418澳元

Elwood College 籌集了140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2365澳元;

Brighton Secondary College 籌集了160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1369澳元。

  • 學生繳納費用最低的公立學校

Hume Secondary College 籌集了16.8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151澳元;

Narre Warren South P-12 College 籌集了19.9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99澳元;

Pakenham Secondary College 籌集了6.2萬澳元,平均每名學生繳納的費用為83澳元。

因為優勢地區和弱勢地區家長捐款所產生的資金差異會進一步擴大教育不平等,加重社會教育隔離。

如果不加強學校對父母收費的監管以及捐款的限制,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優質的學校只會越優質、普通學校只會越普通,且兩者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而以需求為基礎的政府資金投入也不能彌補這個差距。

而學雜費的不斷上漲,也加劇了許多澳洲家庭的經濟負擔,許多家長不得不面臨著麵包與精神食糧的選擇。

政府是時候需要採取行動了!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