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透露:大多數澳洲TR並未轉PR!這幾類移民職業最稀缺
來源:新石器留學移民
一部澳洲史其實就是移民史!
移民,在世界範圍內其實都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尤其在移民人口約佔三分之一的澳洲。
長期以來,很多人反對移民的一個主要論點就是:移民尤其是臨居移民搶走了當地人的飯碗,還拉低了工資水平。
但是,今天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委員會(CEDA)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用數據和事實力證,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相反,臨居移民還拉高了澳洲的工資,填補了技能短缺,帶來了新的知識和經驗,為澳洲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總之,CEDA的研究告訴人們:那些天天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因為臨居移民而不保的人,可以歇歇了。
打破某些誤解
澳洲的臨居移民主要包括臨居技術移民(457和482),留學生,打工度假者(背包客)和在澳的紐西蘭公民。
截止2019年初,澳洲的臨居移民人數超過200萬人,其中紐西蘭人佔據大頭,約有70萬人。但是澳洲人經常抨擊的卻是留學生和臨居技術移民。
留學生
很多澳洲人認為,留學生大量湧入,擠佔了高校的學位,降低了教育質量。而且很多人把讀書當做移民澳洲的後門,拿到PR后又不從事學歷相關的工作。
不可否認,目前澳洲無論是大學還是TAFE,入學人數增長都很明顯,尤其是留學生,而且預計今年還會再次大幅增加,國際教育已成為澳洲第三大出口產業。
截至2019年3月,澳洲已經有超過60萬名留學生。這也導致很多人越來越關注大學部門的不平衡問題,因為許多課程都由外國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主導。
不過學校校長們以及管理人員堅持認為留學生市場的大規模增長會帶來巨大好處,因為留學生的學費高昂,除此之外還有吃飯住宿等一系列相關的消費。
對於留學生擠占本地人工作的批判早已有之,他們因為簽證條款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去無限制地工作。
至於移民,的確澳洲很多移民是通過讀書來的,但是可別忘了留學生在移民之前為澳洲經濟所做的貢獻。而且澳洲明確表示歡迎真正有技術的年輕移民,那麼這些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移民澳洲的留學生何錯之有?
臨居技術移民
從1996年457簽證推出到現在,澳洲的臨居技術移民經歷了多次改革,最大的一次莫過於2017年457簽證被482取代。
每一次改革都離不開保護澳洲人就業這個中心。
很多澳洲人認為,臨居技術移民搶了本地人的就業,培訓和發展機會,破壞了當地人的就業環境,還拉低了收入水平。另外還有不良僱主利用臨居技術移民簽證剝削員工,而非真正來解決用工短缺問題。
但事實真相如何呢?
根據這次調查,70%的臨居技術移民都集中在新州(45%)和維州(25%)。而這兩個州恰恰是澳洲失業率最低的地方,分別是4.4%和4.7%,澳洲平均是5.2%。
而且研究還發現,臨居技術移民的薪資超過了澳洲的平均水平。
臨居技術移民比其他移民更符合澳洲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因為經過了勞工市場測試。所以他們的收入也比較高。2016年,42%的臨居技術移民年收入在78,000澳元,相比之下,達到這一標準的永居移民只佔35%。
2017-18財年,他們從事提名職業的平均基本薪資在95,000澳元左右。這意味著這些海外工人不太可能削弱當地的薪資和就業條件。
雖然,某些僱主確實利用臨居簽證剝削工人,大家有這樣的憂慮也可以理解。
但是我們相信,政府制定這個移民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執行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應該受罰的不應該是不守法的僱主嗎?把責任歸咎到臨居移民頭上不是本末倒置嗎?
另外,臨居技術移民對於澳洲財政預算的好處很大 。他們不能享受眾多的福利或補貼,但是又和本地人一樣照章納稅,增加了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從而支持了本地的經濟活動和就業。
移民有利於商業發展
移民增加了澳洲的人口不假,但是技術移民對商業增長,經濟和勞動力發展更加「至關重要」。
澳洲目前有大約1350萬勞動力,處於工作年齡的臨居技術移民比例還不到其1%。臨居技術移民中,英國,印度和菲律賓人最多。
因為簽證申請要求的限制,96%的臨居技術移民年齡都在50歲以下,可以說正是創造經濟收益的黃金年齡,而澳洲50歲以下的人口比例只有67%。
超過半數臨居技術移民集中在4個行業工作:
-
住宿與食品服務,
-
信息媒體和通信,
-
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
-
其他服務如個人護理,機械維修等。
2017-18財年,獲簽最多的4類職業是:
-
開發編程人員
-
ICT 商業分析人員
-
大學講師
-
廚師
可以看到,臨居技術移民為澳洲的一些關鍵領域帶來了經驗和技術,還通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轉移提升了更廣泛的勞動力技能,在某些情況下使澳洲能夠建立關鍵的新勞動力,比如不斷發展的網路安全行業。
但是目前澳洲學校提供的課程與所需的技能並不完全匹配,僅僅通過教育和培訓不可能解決一系列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例如預計到2030年,澳洲將有多達123,000名護士短缺。到2026年還需增加18,000名網路安全人才,可是澳洲的大學每年培養出來的人才卻很有限,比如網路安全每年只有500名合格畢業生。
所以,未來澳洲對人才的需求還很大,就算沒有臨居技術移民,就算增加工資,也不會有足夠的本地人來進入這些行業。
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澳洲對臨時技術移民影響的擔憂一直在提高,導致該簽證類別經常改革,包括取消457簽證。臨居技術移民簽證變化太多,削弱了企業規劃勞動力需求的能力。
在CEDA看來,即使政府和企業採取一致行動來提高永久居民的技能,短期內差距仍將存在,因此有針對性的臨時簽證才是最靈活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臨居/永居移民和人口
CEDA在報告中稱,短期來看,臨居移民是澳洲凈海外移民與人口的最大來源。比如,2016-17財年,臨居移民佔據凈移民增長的71%,相當於當年全部人口增長的45%。
長期來看,因為臨居簽證都有時間限制,最終離開澳洲的人要比留下的人多。因此,對於凈海外移民影響最大的永居移民,不過這類移民每年都有人數限制。2019-20財年已經減少至16萬。
截止2016-17財年的10年裡,澳洲人口增長了370萬,其中225萬即60%是凈海外移民,而這裏面190萬都是永居移民。
當然,從長遠來看,臨居移民如果滿足一定的條件,可以轉成永居移民,這個優惠政策也是吸引很多人申請臨居移民簽證的重要因素。
根據移民局的數據,至少從2012-13財年起,超過半數的永居移民簽證發給了境內持有臨居技術移民簽證的申請人。
相反,臨居移民中,學生簽人數比臨居技術移民還多,但是他們轉永居的機會要小得多,只有16%在20年後成為拿到PR。
改進建議
對於當前的臨居技術移民體系,CEDA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
1. 聯邦政府應該明確哪些行業的確存在技能短缺,評估哪些職業可以出現在技術移民職業清單上。而評估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數據以及方法應該做到透明。
同時,立即審查ANZSCO職業,確保上面的職業符合澳洲目前和新興的市場需求,尤其是科技影響不可忽視。
建立一個獨立的委員會,類似於英國的移民諮詢委員會,對於技術移民職業清單上的職業進行分析,討論磋商並提供建議。
2. 如果技術移民職業清單的制定流程能夠加強,那麼聯邦政府應該取消勞工市場測試的要求。
3. 為公司內部的員工從境外轉移到澳洲提供一條特殊的,簡化的途徑,並表示這將通過為公司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來培養其最佳的全球人才,從而更好地提升跨國公司在澳大利亞的競爭力。
4. 改進SAF的運作,CEDA認為該基金似乎與解決技能短缺沒有密切聯繫。
5. 每3-5年對臨居技術移民簽證項目進行審查,為未來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導。
結語
當前,澳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生在海外,近一半的澳洲人至少有一個父母出生在另一個國家。
而且移民支撐了澳洲近三十年來不間斷的經濟增長。尤其是技術移民支持商業投資和生產力,這對於保持澳洲的經濟強勁至關重要。
所以,為澳洲的發展做出來貢獻的移民,值得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和待遇!
現在澳洲依然歡迎移民,只是風向已經改變,轉而重點推廣偏遠地區州擔和僱主擔保。作為普通的留學生和准移民,我們可能無力改變任何移民政策,但是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移民方式。
本文素材來源於IEAA報告。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