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90后律師年賺15萬澳元,需啃老!前副總理年賺20多萬也哭窮

2019年09月24日 13:54

來源:1688 澳 洲 新 聞 網

一位90的律師,儘管她年薪達到了15萬,但她仍然不得不從父母那裡尋求經濟上的幫助。

在交流中,這名女士坦白了自己的財務狀況,並對父母的慷慨大方行為感到內疚。

那麼,她日常開支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90后的基本情況

基本信息:年齡:27

職業:律師

地點:悉尼

薪酬:15萬澳元(包含),另加獎金。去年獎金約為20%,這主要取決於工作可計費目標超額的多少。

工資單:8000澳元/月(稅後)

HECS/HELP 債務:$0(父母幫忙支付了大學費用)

養老金總額:42300澳元

債務:$0。她每個月都會還請自己的信用卡。這個月她要支付1600澳元。

存款:120000澳元。其中一些(不到一半)是祖母去世時繼承的遺產。

每月費用支出

租金每月870澳元(另一半由伴侶支付。)因為是從家人那裡租房子,所以沒有按照市場價支付房租。

保險:0澳元(她父母為她支付健康保險,本人沒有車)。

生活賬單:0澳元(家長幫忙支付水、電等費用)

電話費:0澳元(公司報銷)

其他費用花銷:0澳元。她用男朋友的 Netflix 和 Stan 賬號,家長幫忙支付WiFi費用。

儲蓄:剛開始試圖每個月存工資的30%至50%,一般在2000澳元到3000澳元。還計劃把大部分獎金存下來,今年晚些時候想去美國旅行。她在一月份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今年要存5萬澳元。現在感覺不太可能完成,但希望獎金能夠多一點儘可能達成這個目標。

投資:剛剛開始每月將500澳元存入Vanguard ETF賬戶(一個低成本管理基金,允許投資 ASX 200股股票的投資組合。)

她從去年的獎金中拿出了1萬澳元,並選擇將股息作投資。今年年初,當她的投資回報率為負時,感覺有點糟糕。但從過去6個月來,平均回報率超過了6%。

聯名賬戶:每月存入400澳元,男朋友每月存入600澳元,之所以這樣是以內男朋友掙得多一點,吃的也多一點。

兩個健身房會員:一個是每周45澳元(高級健身房),另一個是每周15澳元(家庭健身房)。

年度費用

健康方面:每年為醫生和牙醫就診分別預留了250澳元。

日誌記錄

  • 第一天

早上

早上6點起床,然後去健身房。不過我會在運動前製作一杯蛋白粉水喝。然後做一個 Kayla Itsines 的舉重練習,持續40分鐘。健身房離公寓大約為800米。

我會走路回家,洗澡,穿好衣服去上班。我會做一碗加入蛋白粉、漿果和花生醬的燕麥當做早餐。我每天早上都搭輪渡,當我的 Opal card 費用不夠時,它會自動充值。(算下來沒大約6澳元一趟,每兩周為60澳元。)

這是相當昂貴的。我早上9點到公司,會在我們提供補助的內部咖啡館內點一杯豆乳卡布奇諾(2澳元)。

中午

忙碌了一個上午後,我把從家裡帶回來的肌肉、烤蔬菜和羊乳酪沙拉加熱。我試著吃自己製作的午餐和零食,主要是為了健康,因為公司周圍的食物很糟糕。

吃東西的時候,我會瀏覽一下網頁,買一些護膚品,花了225澳元。我以前是定期做面部護理的,但覺得太貴了,所以今年在護膚品上花了不少錢,希望能夠避免臉上因為壓力而引起的皺紋。

我因為不能參加海外朋友的婚禮,所以為他們訂購了一瓶香檳和一個氣球(花費了100澳元)。

我整個下午在辦公桌前工作,下午3點吃了家裡帶來的酸奶什錦餐。

晚上

我今天下午6點下班,搭輪渡回家一次(經常是深夜)。有趣的是,回家路上的風景很美。我喜歡在工作日里抽空和男朋友一起做飯,今天晚上做了牛排。我們看了幾集電視劇,在上床睡覺前一起喝了一杯酒。

這天總花費:327澳元。

  • 第二天

早上

我起床晚了,沒有去健身房。在去渡輪的路上,買了一本加杏仁的黑咖啡(3.5澳元)。

在工作的咖啡館點了一片吐司和一杯杏仁牛奶卡布奇諾(5澳元)。又在網上衝動性地購買了一套藍牙秤(23澳元,9澳元運費,當天發貨)。

中午

吃了家裡帶來的食物。並在午餐時間預約了一個紋眉服務(75澳元),又想定期做指甲。我還在猶豫是否花1000澳元紋身。

晚上

加班到8點,打回家(公司報銷)。家裡親戚團聚,我的男友用聯合賬戶網上約了一輛車(22澳元)。

我們打車回家又花費了25澳元。

這天總花費:134.30澳元。

第三天,這名90后和家人一起過周末,幫忙過一個遲到的母親節。後來又和朋友聚餐等,她總的花費為500澳元。

第四天,給媽媽買面霜和男朋友一起看電影等,一共花費了154澳元。

第五天則因為身體不舒服在家裡休息,花費了6澳元。

子女靠父母

根據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的年可以支配收入中位數為80095澳元,比2009年底了542澳元。自2012年以來,收入基本沒有增長。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約有200萬澳大利亞人同時從事兩種以上的工作。多達60萬從事三份工作,以維持生活或賺取額外收入。

即便這樣,30歲以下的澳大利亞年輕人約有一半還是選擇與父母同住。男性最有可能選擇與父母一起生活的約佔56%,女性約佔54%。

而2001年時,18至29歲的年輕人選擇住在家裡的比例僅為40%。

25歲的獸醫護士 Claudia Dilorenzo 也選擇住在父母的家中,因為她負擔不起更好的選擇。

「我喜歡我家所在的社區,如果我不得不搬出去,生活質量一定會有所下降。」

「對我所有的朋友來說都一樣,主要原因還是沒有錢,無法搬出去住。」

前副總哭窮

事實上,不但90后女孩喊窮,澳洲前副 Barnaby Joyce 也哭窮!

更多  沒有廚房的小破屋,竟售出$66.5萬!買家已尋房近一年半,終得心儀房產!

即使他每年的工資超過20萬澳元,但也僅僅苦於維持日常開銷!

他有6個孩子,不但要贍養前妻和正在上寄宿學校的小女兒,還要照顧他現在的伴侶和兩個年幼的兒子。

這位重回議會的前副總理工資為21.1萬澳元,但他表示自己晚上甚至不捨得開暖氣,很少吃肉,幾乎不去餐館,日用品也都是挑最便宜的買。

「並不是我沒有拿到工資,只是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他表示,現在一天中最激動人心的事情就是能夠喝杯咖啡。

那為什麼感覺很窮呢?也許原因都在這裏-越過越窮!過去20年,澳洲教育等成本上漲200%,而工資僅增加75%……

不知道各位覺得年賺多少才能保證生活的基本開銷?你們每周大概需要花費多少能錢呢?有什麼省錢小妙招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