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老移民分享:不必步履匆匆,不必光芒萬丈,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來源:凌宇移民
我從07年通過澳洲商業移民到悉尼,算下來我在澳大利亞已經生活了十幾年了,想想當年帶著老婆孩子從中國來到悉尼,一路走來,感慨萬千。第一次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就被這裏湛藍的天和舒適的環境給征服了。
後來,跟澳洲人學會了慢節奏的生活。每天早上10點開店,下午2點關門,剩下的時間,陪陪老婆孩子。假期也比較多,每年正經工作的時間,也就八九個月,其餘時間基本上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實在是有太多太多免費的自然風光了。
下面,我結合自己在澳洲這麼多年的生活體會,跟大家分享
對澳洲人的初印象
澳洲人的素質,並不是說哪裡都好,但是,在公共道德這個領域,確實要比國內強很多。
大多數澳洲人在公共場合還是比較守規矩的,在街上基本看不到隨地吐痰的人,早上起來遛狗的人也會帶上鏟子,自行帶走狗狗的排泄物,亂扔垃圾的人不能說沒有,但非常少見,大家都比較自律,所以,澳洲的街道普遍都比較乾淨。
自然環境
環境方面,自然是沒得說,也不需要我多講,大家從新聞或者來悉尼旅遊過的朋友口中,一定聽過不少這方面的消息。悉尼的海港、藍天、白雲、新鮮的空氣,還有大片的樹林、公園和草坪。
特別是這裏的公園和草地,真的是孩子們的樂園,每到周末,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拉著我和他媽媽的手,去公園玩。
我父母親每次來澳大利亞,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家附近的公園,每天早上起來,去公園逛一逛,散散步,回到家話題一打開,各種關於老外的見聞說一說,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畢竟是移民國家,這兒大多數人都很熱情。
工作和收入
悉尼,確實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領頭羊。在這裏生活了十幾年,好像很少聽到有華人失業的消息,除非特別懶,不想上班,不然,只要你肯做事,工作機會還是有很多。
悉尼的人均年薪在澳大利亞算是比較高的,普通的藍領一年平均能拿到6.5萬澳幣左右,也就是將近40萬元人民幣。
不過,這裏的物價也比較貴,日常消費和支出要比維州的墨爾本和昆州的布里斯班、黃金海岸要高一些,這也是我的很多華人朋友,不喜歡悉尼,而喜歡待在墨爾本的原因之一。
這個收入水平,如果夫妻雙方都有工作的話,買房幾乎不是問題。我身邊就有不少華人的小夫妻,在悉尼奮鬥個幾年就開始買房的例子,很多人買了還不止一套。澳洲的房產首付都比較低,一般都只需要給10%的首付就可以了,租金回報率也比較高,如果手頭的資金比較寬裕,買個小公寓,首付給到20%就能實現租金抵月供,大大減輕供房的壓力。比起國內辛苦攢錢一輩子來買房,還要擔心生病等突發情況,這裏的幸福指數真的很高。
話說
生活在南半球的澳洲人民
尤其會「享受人生」
只要有陽光有草地的地方
隨處可見在草坪上野餐曬太陽的人
去公園玩耍、野餐、燒烤,散步
是他們度過閑暇時光的常態~
即使在寸土寸金的CBD
也隨處可見超大面積的公園
在悉尼生活
就是一個大寫的悠閑自在
物價方面,悉尼的果蔬、生鮮等食品相對來講還是偏貴。蔬菜價格每公斤7.99澳幣算正常,不過,一般情況下,每公斤不會超過10澳幣,有一些低價菜0.99-2.99每公斤也能買到。果蔬沖一衝就能吃,不用擔心食品安全。
我在國內的收入雖然不錯,但剛剛登陸澳大利亞的時候,由於生意沒有起步,沒有新增的收入來源,看到這個物價,還是發揚了一段時間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略有節制。
後面生意上了軌道,生活安定一些,有收入來源,很快就適應了這些價格,就不覺得貴了。畢竟,咱們賺的也是澳幣,政府福利又好,養娃醫療兩大支出都不讓你操心了,還擔心什麼呢?
孩子教育
我的孩子從幼兒園,到現在的高中生,一路走來,也已經長成大人了,看著這個小大人,內心既是歡喜,又有擔憂。
歡喜的是,過去十幾年來的澳洲教育方式,讓他對自己的認知還是比較理性的,而且現在對自己將來要走的職業發展路線,也有自己的規劃。
這一點跟他很多國內的同齡人相比,還是比較超前一些,這也是我認同澳大利亞教育的地方。
這裏的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強調帶孩子體驗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技能。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哪個領域比較有優勢,將來適合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對他以後走上社會,無疑是很有幫助的,可以減少很多社會實踐和摸索的時間。
其實不管在哪裡,小孩要想將來過的好,一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作為父親,我還是希望他能堅持下來。我能做的,就是讓他的未來更輕鬆一些。
交通出行
悉尼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公交、輪渡、輕軌和火車等。上班通勤、周末逛街,坐公共交通出行比較方便,也比較準時,這一點跟北京、上海以及國內的其他一線城市沒什麼區別。
這裏雖然是發達國家,但是依然地廣人稀,出門買個菜,開車十幾分鐘是很正常的事情。好在悉尼的交通管理水平比較高,道路密集,不會像國內那樣開車10分鐘,堵在路上9分鐘。悉尼沒有限行,大貨車可以開到市中心,也不限號,更不限購。
澳洲的稅收
澳大利亞人人都有稅號。「自覺納稅」這句話,在澳大利亞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有沒有如實納稅,將來會實實在在的關聯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申請貸款、領取福利,還有給員工發工資,領工資等等,都會涉及到稅收的問題。
所以,新移民登陸澳大利亞的頭兩件大事,就是先去開個銀行賬戶,然後去Australian Taxation Office的官網申請稅號。
澳洲醫療
澳大利亞是一個全民醫保的國家,澳洲永居和公民去公立醫院看病是免費的。
想要免費看病,先要申請一張Medicare卡,拿到Medicare卡之後,可以報銷你在GP(可以理解為家庭醫生、社區醫生,或是全科醫生)處進行治療的門診費,以及在專科醫生處85%的費用。如果你的專科醫生是直接向Medicare索取費用的,那你不用付治療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BULK BILLING)。
如果想去醫療條件好一點私立醫院看病,可以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這樣報銷的範圍也大些。澳洲的就醫方式實行家庭/全科醫生首診制,也就是有任何的門診需要應先行到家庭醫生/全科醫生處,每個社區醫療中心都有全科醫生(GP),病人可以自由選擇到任何一個GP處預約看診。
看診的時候出示Medicare卡,有的GP是bulk billing,有的GP會收取會診費然後給你發票賬單由你自行到Medicare的分支去報銷回費用,而你自付的差額部分簡稱為gap 。記住,不是所有GP都bulk billing。看病之前,大家一定要把需要付的費用和可以免除的費用當面問清楚。
結語
正是因為這些,來到澳洲之後,我們更加學會享受生活、感受生活。不必步履匆匆,不必光芒萬丈,享受現在的每一天,真正的開啟了慢節奏。孩子也比剛來的時候,開朗了很多,我們愛這個低調且充滿幸福感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