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基建,為什麼造這麼慢?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新財年預算案,百億基建支出,受到廣泛關注。
但是,一提到澳洲輕軌、道路……很多人也是,槽點滿滿。
總結起來,就是:又貴又慢!
那麼,澳洲基建項目究竟有多貴,為什麼那麼貴,既然那麼貴,還要搞嘛?
澳洲基建——貴!
每次聯邦預算案,基建支出絕對是大頭,動輒百億、千億。
然而,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或者隧道、網路……一個字,貴!
並且,超預算是經常有的事。
以新州城市鐵路項目Metro City & Southwest項目為例,最初的預算為115億至125億澳元。
然而,最新的預算更新超標了整整40億澳元,達到168億澳元。
根據生產力委員會的統計,過去15年間,政府重大基建項目的平均成本超支率高達26%。
那麼,對比一下,澳洲的基建到底有多貴?
首先,在全球範圍內,澳洲基建成本是高於平均水平的。
以鐵路項目為例,在本次研究的27個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澳洲排在第六位。
隧道項目就更貴了,平均而言,澳洲每公里隧道修建成本接近4.5億,位居全球第5位。
別說和發展中國家、或者新興經濟體比了,即便是在富裕的發達國家中,澳洲的基建成本之「貴」也是出了名的。
數據顯示,澳洲公路和鐵路隧道等基建成本比加拿大高26%,比日本高29%,比西班牙高出三倍還多。
新建一個醫院,澳洲的成本要比德國高出25%。
為什麼這麼貴?
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人工貴,尤其是工會組織的存在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雖然這是一個因素,但是,並不能解釋「貴」的根源。
因為和斯堪的納維亞、以及歐洲的高工資國家相比,澳洲完成重大項目的成本也要高出很多。
相比之下,澳洲基建貴,有其自身一些獨特的因素。
首先,很多地方的基建規劃,並沒有考慮到未來幾十年的人口增長和發展需求。
這意味著,基建項目一上馬,可能涉及到大量的拆遷、補償,而拆遷相關成本往往比較貴。
早些時候,澳媒報道,一些在澳洲開中餐廳的華人沒能掙到錢,但是,一拆暴富。
其次,在澳洲,政治因素不容忽視。
在澳洲,不管是州政府,還是聯邦政府,三年一次選舉。一個大型的基建項目,可能好不容易走完前期的規劃、審批程序,可能就到了政府換屆選舉的時間。
如果換了一屆政府,甚至是換了一個黨派執政,那麼很有可能,前面的東西全部推翻重來。
以墨爾本的東西連線工程(East West Link)為例,就是一個明顯的「政治犧牲品」,浪費了納稅人很多的錢。
該項目由當時的自由黨執政政府推出,並且在即將選舉換屆之前,批准並簽訂了合同。
據悉,那個合同總計投資高達50億澳幣左右。合同剛一簽完,選舉開始,最後工黨勝選。
工黨在競選的時候就是公開反對這一項目。於是,不出意外,工黨政府一上任就宣布取消了該項目,導致巨額賠償。
從澳洲媒體的報道來看,各種違約金加起來接近10億澳元。
類似這種情況不少,賠償金額也是大同小異。因此,兩黨政治上的紛爭導致資金浪費比較嚴重,效率也明顯降低。
此外,競爭缺乏也是一個硬傷。
澳洲生產力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澳洲,本土能夠競標上十億澳幣項目的公司就那麼1-2家,而過去七年期間,超大型項目合同增長了38%,競爭受限問題明顯。
過去幾年,澳洲工資普遍沒怎麼漲,而這些企業的「高薪」有目共睹,可能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以適當的成本承建大型基建項目,競爭無疑是一個必要條件。
為此,澳洲智庫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加強競爭,引入國際創新技術不失為一個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進度的途徑。
既然那麼貴,還建嗎?
即便又貴,又難,超預算、超時的問題總是存在,但是,不管哪個政黨上台,基建一定是重頭戲。
首先,基建存在明顯的需求。
不考慮本次新冠疫情,而且,疫情終歸要結束,國境也最終會開放,一開放,就意味著人口增長會回升甚至超過之前的水平。
在疫情之前,澳洲一直是發達國家中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且,澳洲地廣人稀,一般都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大城市,比如說悉尼和墨爾本。
過去很多年以來,這兩個城市佔據了新增海外移民的60%。因此,隨著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又朝著超大城市發展,對於基建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
另外,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基建至關重要。
基建發展迅速,可幫助快速提升一個地區/國家的經濟運作效率。好的基建,往往意味著路上花的時間越少、中間步驟浪費的時間也越少。
隨著所有活動的加速進行,單位時間內的產出也會越高。
另外,基建可以迅速帶動就業。目前,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央行,都把增加就業當做第一要務。
考慮到目前還有接近100萬人申領失業補貼,而政府又立志要降低失業率至「4%」左右,基建無疑成為了重中之重。
進言之,基建不僅包括公路、鐵路、隧道等「真磚實瓦」,也包含5G、智慧城市等現代、高科技基建。
在這些方面,澳洲本來就已經有所落後。如果再不大力發展,對於澳洲未來的前景無疑是不利的。
舉個例子,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果基建發達,那麼100個人坐地鐵遠遠好於道路上100輛私家車。
再加上,澳洲政府減排、發展新能源的承諾,可以預見,未來基建不僅會繼續投資,而且加碼投資是大概率事件。
結 語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不管有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大量基建項目還是要上馬的,並且,即將啟動的基建項目只會多,不會少。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這意味著就業、便利、收入……。
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商機、合作、盈利……。
對於政客而言,這意味著政績、選票……。
看起來,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是,過去幾年以來,澳洲政府的基建一直備受詬病,希望本次大選,政府能有實幹的態度,不要老是停留在計劃方面。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