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澳洲基建狂潮來襲,城市將翻天覆地?
剛出爐的聯邦預算案,補貼、減稅,各種大撒錢,尤其是基建方面,將史無前例地新增179億澳元巨額開支,至此,澳洲整個基建計劃總額將超過了1200億澳元!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有大量基建項目上馬,基建熱潮將會持續席捲全澳。
不過,說到基礎建設,你可能會覺得,不過是政客們搞政績、拉選票的工具,或者是超級富豪們的投資遊戲。
其實不然。在澳洲基建狂潮中,普通人也有機會吃到紅利!
誰是最大贏家?
我們先來看看新財年179億澳元的巨額基建投入將如何分配,哪個州是最大贏家?
新州33億澳元,主要包括:10億澳元用於在Tuggerah南部和Wyong之間興建10公里的新軌道、鐵路橋樑和車站,以縮短悉尼至紐卡斯爾的通勤時間;
3.36億澳元用於中央海岸Pacific Highway的升級項目;
2.264億澳元用於Moree 北部的Newell Highway、西悉尼機場Sydney Metro Stage 2的商業案例,以及洪災疏散道路恢復計劃等;
2.325億澳元用於Mulgoa路的第二階段升級。
維州33億澳元,主要包括:12億澳元用於Beveridge的貨物碼頭、2.8億用於周圍的道路連接;
7.4億用於Truganina的貨運碼頭,9.2 億用於與該碼頭的鐵路連接;
9.6億澳元用於大墨爾本鐵路環線南線的建設。
昆州39億澳元,主要包括:27億澳元用於從布里斯班到陽光海岸以及布里斯班到黃金海岸的快速鐵路項目;
1.905億澳元建造新綠橋,連接袋鼠島和中央商務區;
1.017億澳元用於地方道路和社區基礎設施;
一系列與奧運會相關的改造升級,比如新建Gabba體育場、新建Woolloongabba地鐵站。
西澳23億澳元,主要包括:4.4億澳元用於Metronet鐵路項目;
6.78億澳元升級昆士蘭經北領地到西澳的內陸公路。
南澳29億澳元,主要包括:23億澳元用於南北走廊-達靈頓至澳新軍團公路
塔州、北領地、首領地將分別獲得6.6億澳元、5.387億澳元和5950萬澳元,用於當地的道路建設和改造升級。
此外,在能源方面,未來5年將有約4.4億澳元的資金注入到電力設施方面,以降低電力價格;醫療方面則包括與莫德納合作生產mRNA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以及在珀斯建立綜合癌症中心等。
無疑,得益於成功申辦2032年奧運會,昆州、布里斯班將成為澳洲基建的最大贏家!
澳洲基建,資本「寵兒」
提到基建,大部分人想到都是公路、鐵路、隧道等「真磚實瓦」。其實,基建是個大概念,不僅僅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還涵蓋了能源、安全系統,醫療、教育、文化休閑設施,以及5G、智慧城市等現代高科技基建。
無論是基於澳洲人口增長對基建產生的巨大需求,還是「后疫情時代」刺激經濟、拉動就業的需要,以及政府對減排、發展新能源的承諾,可以預見,澳洲未來還會繼續加碼對基建的投資。
並且,不管哪個政黨上台,基建肯定都是重頭戲!
基於此,澳洲基建領域也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熱土,尤其是疫情以來,大量國內、國際資本紛紛涉足澳洲基建投資。
比如澳洲最大的養老基金AustralianSuper就對澳洲基建項目十分熱衷。去年先是增持悉尼收費公路WestConnex的股份,隨後又以190億澳元收購了Optus通訊塔70%的股份,並且還參与了悉尼機場的收購。
而荷蘭、加拿大及美國私募基金則對澳洲電網領域青睞有加。比如,今年2月份,加拿大資產管理巨頭Brookfield和澳洲億萬富翁布魯克斯(Mike Cannon Brookes)就擬聯手收購澳洲發電巨頭AGL。
普通人也有機會
那麼,在澳洲基建狂潮中,對於普通人來講,除了未來生活可能更便利外,還有哪些紅利可吃?
就業
預算案顯示,擴大基建將為澳洲創造超過12萬個就業機會。但問題是,目前基建領域存在嚴重的人才短缺。
據預計,從現在到2025年的需求高峰期,基礎建設行業將短缺7萬名工程師、1.9萬名項目管理專業人員以及2.8萬名技術工人。
人才和勞動力短缺,對於澳洲基建領域來講是危機,但對於普通人,尤其是新移民來講,卻是機會。
此外,基建行業的薪資也頗為可觀。比如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起步薪資就在6萬至8萬多。一般技工的年薪也能達到8萬澳元左右,如果上升到管理崗位,薪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房產
房價與基建關係想必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
當政府傾注在基建項目中的資金越來越多時,意味著片區的土地價值和房產價值也越來越高。
隨著基建的日漸完善,與之相應的地產價值也將迎來全面兌現期,由此,房價便會持續走高。房產投資者可重點關注政府的基礎設施建築計劃。
金融市場
其實,基建並不僅僅是超級富豪們和機構投資者才能玩的「投資遊戲」,個人投資者也有機會涉足其中。
比如,澳洲政府大搞基建必然會對澳洲基建股產生正面的影響。
如果選擇上市的投資,可以關注澳洲基建方面的上市公司,包括建築材料、水電網、物聯網等,尤其是電力、能源基建領域。
此外,基建基金也是個人投資者投資國際上市和非上市基建資產的簡單途徑。
結語
相比其他商業領域,基建資產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且較少面臨競爭壓力,通常都能獲得穩定可觀的回報,因此被視作長期投資的不二之選,尤其是在市場動蕩的背景下。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起伏波動,未來如何,充滿了不確定性。就澳洲而言,通脹已處於5年來的最高水平,加息近在眼前。
而前兩年最熱門的投資領域——房產極有可能出現降溫的趨勢,那麼,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哪裡還有投資機會,資金又該流向何處了!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會火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