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達標就能保送大學!專家憂《大學協議》矯枉過正

2024年02月26日 11:51

根據旨在使更多勞動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家庭年收入低於5.4萬的有抱負的大學生,只要達到入學標準,就保證能上大學。

教育部長克萊爾(Jason Clare)周日公布的《大學協議》(Universities Accord)旨在扭轉根深蒂固的入學模式,這種模式讓來自貧困家庭、農村和鄉鎮的學生甚至不敢考慮上大學。

該協議由前首席科學家奧凱恩(Mary O『Kane)主持,她認為,到2050年,全澳將新增630萬個需要高等教育資歷的工作崗位,要想有足夠的人才勝任這些工作,就必須有更多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從大學畢業。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為了降低輟學風險,報告建議開設更多基礎課程,幫學生掌握學術和學習技能,並在他們開始攻讀學位之前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報告還指出,應為這些學生提供額外的資金,以確保他們獲得額外的支持。

報告還建議增加對貧困學生的收入支持,並包括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生產力委員會(Productivity Commission)2019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在2010-2017年間,得益於需求驅動型資助而入學的學生更有可能是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而他們的ATAR低於70甚至沒有ATAR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然而,這些學生也更容易輟學。到23歲時,五分之一的此類學生在沒有獲得學位的情況下離開了大學,而其他學生的這一比例僅為12%。

該委員會還發現,到25歲時,這些學生完成課程所需的時間更長,這可能是由於他們需要從事非全日制工作,不太可能從事管理或專業工作,也不太可能從事全職工作,平均周薪也更低。

這些學生就讀八大盟校的可能性較低,只有11%就讀八大盟校,而30%的傳統學生就讀八大盟校。

不過,那些進入八大盟校的寒門子弟的畢業率往往也高於非八大盟校的學生。

報告建議,到2050年,80%的工齡應獲得至少一項高等教育資格(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60%。

該報告敦促政府設定一個實現目標,即到2050 年,25至34歲中,55%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而目前這一比例僅為45%。這將要求聯邦支持的大學為國內學生提供的入學名額翻一番,從2022年的86萬個增加到2050年的 180 萬個。

(ANU)等教育專家諾頓(Andrew Norton)警告說,這樣的改革會鼓勵那些高中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大學,走上一條不適合他們的職業道路。未來,ATAR低至45的學生也能進入大學。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