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家庭可支配收入嚴重下降!購買力還需兩年才能恢復
過去兩年,澳洲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下降幅度最大。經濟學家預測,澳人的購買力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AFR Weekend對經合組織數據的分析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兩年裡,抵押貸款還款和所得稅的大幅增加,導致經通脹調整后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了8%。
在20個經合組織經濟體中,澳洲的實際收入下降幅度最大,這凸顯了生活成本壓力對澳洲家庭帶來的嚴峻挑戰。
過去一年,澳洲人均家庭收入下降了2%。在截至今年3月的12個月里,只有丹麥的降幅高於澳洲。
實際收入的下降使家庭購買力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並迫使消費者削減開支。
澳洲統計局(ABS)周五公布,7月份零售支出持平,儘管市場預期7月1日開始的第三階段減稅將提振消費者信心,增加在非必需物品上的支出。
畢馬威高級經濟學家馬拉克利斯(Michael Malakellis)表示,「儘管減稅對經濟的影響在2024年的大部分時間內仍不得而知,但今天的數據表明,澳洲家庭仍保持謹慎,不太可能出現大手大腳的支出。」
據估計,減稅措施將使可支配收入增加約1.5%,但德勤經濟諮詢(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合伙人史密斯(Stephen Smith)認為,購買力要到2026年6月才能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在莫里森政府推出4290億澳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后,澳洲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大流行開始時大幅上升。但專家發現,這些財政刺激計劃大大高估了家庭因疫情而遭受的損失。
與此同時,刺激計劃幫助澳洲家庭積累了3000億澳元的額外儲蓄緩衝,但在後來面對生活成本的壓力時,這些儲蓄被家庭消耗殆盡。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奧多納霍(Phil O ‘Donaghoe)表示,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比例之高是澳洲可支配收入急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超過80%的澳洲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浮動利率定價,這意味著,在澳儲行加息后,大多數房主的貸款利率很快就會調整。
奧多納霍表示,「我認為,這是澳儲行從未像其他央行那樣將利率上調至5%左右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只有固定利率貸款基本不存在的智利和南非的浮動利率貸款比例更高。
滙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布洛克斯漢姆(Paul Bloxham)表示,稅級攀升(bracket creep)是導致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另一個原因。
21個經合組織國家沒有將其稅收等級與通貨膨脹挂鉤,澳洲就是其中之一。另外17個國家自動調整其等級以適應更高的價格。
由於稅率等級沒有與通貨膨脹挂鉤,名義工資的增加會導致平均稅收的增加,因為員工工資的更大比例被推入適用於他們的最高等級。經濟學家稱這種現象為「稅級攀升」。
其結果是,國民賬戶數據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3個月里,所得稅佔到家庭收入的接近創紀錄的16.4%。
布洛克斯漢姆表示,「簡而言之,澳儲行大幅收緊政策和個人所得稅不斷上升,都嚴重影響了家庭可支配收入。」
儘管家庭收入遭遇打擊,但布洛克斯漢姆指出,經濟保持增長令人震驚。
「這裏的關鍵是人口增長異常強勁,」他說。「因此,儘管個別家庭受到更高的利率和所得稅的沉重打擊,但有更多的新家庭來到澳洲,這意味著整體經濟仍在繼續增長,儘管只是緩慢的增長。」
德意志銀行的奧多納霍指出,許多家庭減少了儲蓄,以確保在家庭收入下降的情況下能夠繼續保障消費。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澳大利亞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