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時隔4年澳洲終於降息,你必須了解的4件事
共2188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周二下午14:30,澳大利亞終於迎來了隧道盡頭的曙光——澳聯儲宣布降息25基點,將官方現金利率從4.35%下調至4.10%。
這不僅是2020年11月以來首次降息,更是2022年5月啟動瘋狂加息周期(累計加息13次,共計425基點)之後,澳大利亞迎來的一場及時雨。
那麼,這次降息對於澳大利亞的經濟、民生、澳元、資本市場,還有整個2025年都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我們分別來看。
澳洲經濟復甦周期
首先,本次降息對於澳洲經濟來說將起到重大緩解作用,並對經濟的復甦周期釋放了關鍵信號。
在過去3年多的高利率環境下,雖然澳洲經濟在名義上(nominal GDP growth)還勉強錄得正增長,澳洲實際經濟增長(real GDP growth)上已經陷入衰退。
澳洲統計局數據顯示,澳洲經濟增長從2022年5月加息以來就不斷下降,從2022年第三季度的6%(年化增長)一路下跌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0.8%,相當於在短短兩年裡暴跌86%。而季度化增長也只剩0.3%。
如果去除這期間澳洲聯邦政府對公務員的大量擴招以及對政府支出的大量增加,那麼澳洲經濟將毫無疑問深陷衰退——作為澳洲經濟中流砥柱的私營企業就是最好的風向標,上千家建築企業和零售企業破產。
而這些民營企業破產的一大原因,就是居高不下的借貸成本,其中建築業高昂的融資成本和較長的工期使其成為了重災區。
所以,本次降息對於澳洲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貸款人的及時雨
其次,第二大受益方就是澳洲的貸款人,也就是330萬個背負房貸的家庭以及比例較小的其他類型貸款人。
雖然與1980年代高達17%的利率相比,目前7%左右的浮動房屋貸款並不算可怕,但是澳聯儲的烏龍——前主席洛威博士在2022年坦然表示「2024年前絕不加息」,誤導了大量經濟實力較差的家庭湧入房市,在量化寬鬆推動的高房價市場行情下貿然入市,對許多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本次澳聯儲宣布降息25基點后,四大銀行立刻宣布將跟進落實,並將落實的速度從以往的18~22天縮短到了10~14天,貸款人將於2月末和3月初開始享受。
那麼25基點的降息具體將轉換為多少澳元呢?
以行業標準的一份60萬澳元的貸款來計算,降息25基點將等於每個月少付100澳元月供,相當於每年節約1200澳元。
以悉尼的中位數獨立房屋價格146萬澳元來計算,降息前的年化總還貸額為7180澳元,降息后相當於每月節約190澳元。
作為近來通過人口數量奪得澳洲最大城市桂冠的墨爾本而言,其中位數獨立房屋價格為86萬澳元,降息前年化總還貸額為4230澳元,降息后相當於每月節約110澳元。
澳洲其他地區的貸款家庭還貸額度也將享受按比例下降。
先漲后跌的股市後續怎麼走
第三,本次降息對澳洲股市也產生了顯著影響——股市大跌。
從歷史數據和經濟學理論來看,只要一個經濟體沒有爆發主權危機或系統性經濟危機,降息都屬於重大利好,特別對於股市。
這種周期性市場行為的底層邏輯非常簡單:當利率下降時,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將跟隨利率一起下降。
所謂融資成本,主要有3大來源:企業通過向銀行貸款產生的利息,
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
以及通過發行股票而需向股東支付的股息。
向企業提供這些款項的投資方,之所以選擇將資金投資給某家上市公司,是基於公司的利息(通常高於官方利率和國債收益率)和風險係數而做出的決定。
如果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的回報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那誰又會去投資呢?
所以,當央行利率下降時,上市公司支付利息(包括股息和貸款利息)的壓力就同步下降。再考慮到降息利好經濟活動,那麼許多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會隨之增加,可謂形成了天然的開源節流,最終帶動企業估值和股價的上升。
澳洲的ASX200指數,就是200家市值最高的大型上市公司的總和。
但是,在今天澳聯儲宣布降息前後,作為澳洲股市標杆的ASX200指數卻意外下跌,11個板塊中僅有4個板塊錄得小幅增長,就連吃盡低利率紅利的地產板塊(XPJ)也進錄得0.28%漲幅。
而其中重災區卻恰好是金融板塊的四大銀行和非必要消費品板塊。
這是什麼意思呢?
作為「利率敏感性」公司的銀行和非必要消費品公司,長期來看都屬於享受降息利好的企業。
非必要消費品公司,比如我們熟知的JB Hi-Fi,今天就暴跌了3.49%。而四大銀行更是齊步下跌。
以銀行為例,我們通過以往的多個降息周期為參考,就會發現銀行股價通常在降息周期開始后出現持續上漲,其背後邏輯來自於低利率吸引更多貸款人入市,而隨著貸款數量的增加(loan book expansion),銀行的凈資產值(NAV/Net Asset Value)也會增加,最終提升估值和股價。
但是,我們會發現,本次降息決議落地前的兩周里,資本市場對銀行股早已提前計價,早早就掀起了一輪急速上漲,其中聯邦銀行(CBA)股價突破165澳元,刷新歷史紀錄。
所以,本次銀行板塊的大幅回落更多是短期的資本博弈行為,在中長期來看,仍然有望保持上漲勢頭,與大盤一致。
另外一個受降息影響的重要資產就是澳元。
筆者於1月29日發表的《澳元大漲終於來臨,首次降息箭在弦上!》中就指出,澳元在近期遭到了慘無人道的拋售,其中澳元兌美元跌破了3年來最低水平,直逼新冠疫情期間的慘態。
但是,從價格走勢和技術形態判斷,澳元在0.61795附近反覆築底,是匯市資金不斷買入的跡象,而降息又將改變國際市場資金對澳元的一大悲觀計價——已經陷入衰退的澳洲經濟即將反彈,那麼澳元的持續反彈也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接下來還會降息嗎?
最後,澳聯儲在今年是否還會繼續降息?
按照資本市場計價和經濟學家分析,澳聯儲將大概率在2025年總共降息4次(100基點)。
如果屬實,那麼這將顯著緩解居民生活壓力、提高澳洲企業營業能力,並進一步助推剛剛創下新高的澳洲股市。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澳聯儲主席波洛克在決議落地后的新聞發布會裡已經給澳洲企業、老百姓還有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她溫和警告抱有這類想法的人「不要太過自信」。
布洛克的主要論點在於澳洲就業市場依然緊俏,就業數據顯示就業率和失業率都在理想範圍內。
但是,考慮到澳洲經濟的衰退,特別是大量民營企業的破除潮,那麼失業率不斷走高也將成為一個難以逃避的結果。
所以,繼續降息,而且是準時降息,才是幫助澳洲開啟后疫情時代復甦周期的關鍵。
這次,希望澳聯儲不要再翻車。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