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它正式停止服務
曾經的全球最大語音通信軟體正式關閉了,再見Skype。
這一21年歷史的視頻通話和即時通訊服務程序已退出歷史舞台。
Skype於2003年誕生於愛沙尼亞,兩年後被eBay以26億美元收購。
2009年,eBay以27.5億美元的價格把Skype的70%股權出售給了Silver Lake牽頭的投資集團;
2011年,微軟以85億美元收購。
2016年,Skype的月活躍用戶一度超過3億。
但之前6年內三易其主,造成其戰略方向反覆搖擺,技術投入斷層,最終失去市場主導地位。
人們也發現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微軟鼓勵Skype用戶轉向Teams,支持使用Skype賬號登錄,並轉移聯繫人和聊天記錄。用戶可以選擇導出Skype數據,保留回憶。
回想其衰落的原因:
Skype起家的核心技術是P2P技術,用戶直接點對點傳輸數據,無需中心伺服器中轉,大幅降低伺服器和帶寬成本。
在互聯網流量昂貴且並不穩定的時代,這既能節省流量,成本極低,也能夠穩定傳輸,保障通話質量。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商業化普及,流量資費越來越便宜,網路傳輸越來越穩定,Skype的技術優勢被削弱了。
到了移動網路時代,普遍使用NAT(網路地址轉換),P2P直連需複雜穿透技術,Skype在移動網路下的連接失敗率增高。
另一方面,Skype最初為電腦端設計,推出移動端時仍延續複雜操作邏輯,界面臃腫且耗電高,與移動端「輕量化、即時性」需求嚴重脫節。
2009年後,WhatsApp、微信等即時通信軟體開始崛起,它們是土生土長的移動端軟體,比Skype更了解移動用戶。
2010年,蘋果推出iPhone 4,自帶的FaceTime就能實現網路電話、視頻等功能,立刻搶走了Skype的一部分用戶。
其他軟體在具有了通話這一功能后,立刻在其他維度上開始功能的比拼。
極限微信最初只是一款即時通信軟體,隨後開發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功能,構建「社交+內容+服務」閉環,成為一個超級平台。
豐富的功能,既滿足了用戶社交的需求,也增強了用戶的粘性。
WhatsApp雖然更克制、更為簡潔,但近年來也通過「狀態」、「社群」等功能向輕社交領域擴展,逐步向輕社交滲透。
相對而言,Skype始終定位於「通訊工具」,缺乏社交網路構建能力。
當人際關係逐漸沉澱,對用戶而言,社交功能的剛需性遠高於語音通話。
Skype不斷遭遇降維打擊,使其在用戶留存競爭中徹底掉隊。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CityDiscount都市折扣,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