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墨爾本、阿德萊德!兩小時連發地震
在沉寂的凌晨,一種輕微卻令人無法忽視的震感,打破了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夜晚。
周二(5月6日)凌晨,一場罕見的「雙城地震」接連發生,墨爾本與阿德萊德在不到兩小時內先後震動,為這片大陸的地質活躍性寫下新的註腳。
第一聲低鳴:墨爾本的午夜地震
凌晨12點30分左右,墨爾本東部的丹頓農山(Mount Dandenong)附近奧林達(Olinda)地區發生2.8級地震。
據澳洲地質局(Geoscience Australia)確認,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約為5公里。
雖然震級不高,但從賈姆傑拉普(Jam Jerrup)到克雷吉本(Craigieburn),超過600位居民報告感受到震動。
這一範圍幾乎覆蓋墨爾本的南北走向,足見地震雖微,卻影響廣泛。
第二波漣漪:阿德萊德的清晨餘音
接近凌晨2點,南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東部也出現一次2.7級地震。震中位於寧靜的小鎮——奈恩(Nairne),震源深度為9公里。
近200人報告震感,感受最明顯的區域集中在阿德萊德市區及周邊社區。
「這其實並不罕見。」澳大利亞地震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亞當·帕斯卡爾(Adam Pascale)在接受FIVEAA電台採訪時如是說道。
「在過去幾年裡,阿德萊德山一帶經常發生這種小規模地震。儘管令人驚訝,但這種現象幾乎成了『季節限定』。」
潛藏的力量:阿德萊德斷層的地質風險
阿德萊德所在區域,不僅地勢優美,還擁有多條地質斷層。其中尤為重要的包括:帕拉斷層(Para Fault):從高勒(Gawler)延伸穿過阿德萊德CBD,直抵格倫爾格(Glenelg)海岸線;
伊登—伯恩賽德斷層(Eden-Burnside Fault):向東和南擴展,穿過阿德萊德多個住宅區。
據地震研究人員評估,這些活躍斷層具備引發高達7級地震的潛在可能性。
帕斯卡爾(Pascale)指出:「在南澳的近代歷史中,我們曾記錄過6級強震。雖然無法準確預測下次大地震的時間,但在未來50年到100年內,再次經歷5級或6級地震,是完全有可能的。」
大陸在緩慢移動,地震不是偶然
很多人對澳大利亞地震頻發感到意外。但澳洲大陸雖然遠離板塊邊界,卻並非「地質平靜區」。
澳洲地質局指出:澳大利亞地震多由大陸內部壓力逐年累積所致。
澳洲大陸以每年約7厘米的速度向東北移動。這一過程中,地殼板塊的應力逐漸積聚,當達到臨界點,就會通過地震的形式突然釋放。
這種地質應力的釋放,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無法預知但必須理解的力量。
當夜色安然,地殼依舊有聲
這場雙城輕震,雖然沒有帶來破壞,卻再次提醒我們:在這片看似平靜的南半球土地之下,地球的脈搏,始終不息。
無論是地質學家還是普通居民,對地震的關注不應僅限於震后迴響。我們正生活在一塊活動的大陸上,了解它,敬畏它,才能與它共處。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星尚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