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劇拯救了好萊塢!失業演員一夜成名狂賺,全球都為霸總瘋狂…
你刷某音時是不是也被「霸總愛上我」、「我在豪門當卧底」、「替姐嫁入豪門」這種短劇洗腦過?
2024年,僅某音和某手兩家平台上就產出超過1萬部短劇。劇名一個比一個「有味道」 :《我的渣男前夫跪著求複合》、《替身王妃她不想演了》、《贅婿逆襲:我一拳一個岳父》……
別笑,這種「下飯爽劇」不但席捲全中國,現在連美國觀眾也開始瘋狂上頭了。
1
短劇出海,美國觀眾也被「爽」到了
「Who gave you permission to quit?(誰允許你辭職的?)」
「So? I am the CEO. What are they gonna do?(那又怎樣?我是總裁。能奈我何?)」
正在朗讀劇本的卡西·埃塞爾(Kasey Esser)和其他演員都笑出了聲。按照劇本,他扮演的霸道總裁正在辦公室里「壁咚」女主角。
即便已經拍過幾部類似的「中式土味短劇」,但看著如此「雷人」的劇情,埃塞爾依然會略感不適。
「這些劇本確實有點低俗,但低俗得有趣,所以我們都用一個比較放鬆的心情來拍攝。」埃塞爾告訴我們。
34歲的埃塞爾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長大,後進入埃文斯維爾大學讀取運動科學學位。
畢業后他在洛杉磯開了一家健身工作室,業餘學習表演,也曾參与過一些小成本的短片拍攝,但沒有受到太多關注。沒想到,這位默默無聞的業餘演員憑藉中式土味短劇火出了圈。
2023年,他接連出演了在海外市場上爆火的《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我與命定Alpha的禁忌之戀)中的「狼人」男主,以及《Goodbye,My CEO》(再見,總裁)中的霸道總裁,一下子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粉絲,成為了短劇圈的大咖演員。
看看這些美國爆款短劇的名字:《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億萬富豪老公的雙面人生):我老公是普通上班族?錯了!他是億萬富翁,還是黑幫老大——身份反轉、狗血撒糖、強強聯手!
女主Emilia Hayes,更是直接從模特變身「爽劇一姐」。上線三周播放量超3200萬。
《The Substitute Wife》(替身新娘):親姐臨陣脫逃,妹妹臨危受命嫁入豪門,結果一腳踏進名利場修羅場。豪門成員個個心機深似海,簡直比宮斗還精彩。
女主Jessica Yoon是韓裔美籍小姐姐,颯得不行,戀愛事業兩手抓,小三打臉毫不手軟,爽感拉滿。該劇在TikTok掀起熱潮,ReelShort平台播放量突破2800萬,光評論就飆到十萬條以上,妥妥的爆款。
看看這個排行榜,是不是熟悉的小味兒上來了:
沒錯,這不就是我們愛看的「霸總+逆襲」那一套嗎?美國觀眾也愛這一口!他們管這個叫「addictive drama」(上癮劇),短短几分鐘就能感受到人生起伏,比美劇還刺激。
2
短短几分鐘,拿捏億萬觀眾
要說國產爽劇成功打入國際市場,還得提一個關鍵人物:賈喬伊(Joy Jia)。這位矽谷出身的創業老手,創立了瘋狂楓葉工作室(Crazy Maple Studio),幹了一件相當「瘋」的事——把中國式的爽劇劇情打包輸出,用英文重塑之後扔上TikTok、YouTube Shorts、ReelShort這些海外短視頻平台。結果?一夜爆紅。
他在接受《紐約》雜誌採訪時耿直表示:「我們不是在拍電影,我們在拍數據。」
幕後秘密武器叫「My Fiction」,一個互動小說社區,聚集了一大批熱衷「重生、狗血、逆襲」的美國寫手。哪個劇情火爆,他們立馬開拍,不讓熱度降溫,節奏比追劇還快。
瘋狂楓葉工作室誕生在矽谷,創始團隊來自中國,是一家主打出海路線的數字內容公司。最早他們搞的是「My Fiction」——一個歐美青少年女孩愛得不行的互動小說平台,甜寵、復讎、重生這些關鍵詞簡直就是她們的命。小說火到不行,團隊一拍大腿:不如拍成短劇吧?
於是,他們把這些狗血爽感滿分的故事改編成短劇,搬上TikTok、YouTube Shorts 和 ReelShort。美國那邊短劇市場還是一片空地,瘋狂楓葉這一波操作,直接打了個漂亮的「前哨戰」。
他們玩的套路是「中國式工業化+高能劇情公式」:一集1-3分鐘,節奏飛快,反轉不停,狗血得剛剛好,比美劇省時還上頭。
最妙的是,他們不是憑感覺拍,而是靠後台數據說話:觀眾愛「霸總配灰姑娘」?還是更吃「復讎千金大戰豪門」?平台的數據實時更新,劇本、選角統統能「在線調整」,用一句話總結:看你愛看啥,我立馬拍給你。
與此同時,美國的短劇生態也在悄然形成。ReelShort、DramaBox、FlexTV 等短劇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不少都在借鑒中國模式進行本地化試水。
目前短劇在美國仍處於「早期紅利期」,內容供不應求、市場反饋熱烈,尤其受到Z世代和千禧女性觀眾青睞。正是這場文化實驗,讓瘋狂楓葉在中美之間打通了一條「內容快車道」。
3
拍得快、投得准,美國觀眾真香了
短劇和傳統美劇之間,差的可不止是集數長度,更像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拍一部美劇,動輒得花上一年,從立項到上線流程複雜得像在建一棟摩天樓,還要燒掉幾千萬美元預算。而短劇呢?一套流程快得像點外賣:不到一個月搞定拍攝,成本低於10萬美元,小團隊作戰(劇組5、6個人),演員也多是模特跨界,邊拍邊看反饋,劇情隨時能拐彎兒。
比如火到出圈的《The Substitute Wife》,上線後有一集「女主被小三陷害」的劇情被網友群嘲,罵聲中團隊火速拍了個「反殺小三」的反轉版本,第二天就上線,堪稱用戶主導型內容創作。
這可不是段子,好萊塢是真的開始焦慮。過去一年,美國影視行業接連遭遇編劇罷工、劇集同質化、觀眾流失等一系列問題,加上大家的注意力像瓜子一樣碎,根本坐不住看長劇。偏偏短劇就吃這一套,精準擊中「碎片時間+情緒爽點」雙重需求。
想象一下,在通勤路上、洗手間里、吃飯空檔,掏出手機刷幾分鐘短劇,笑一笑、驚一驚、爽一爽,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利索——這才是現代人的娛樂節奏。
根據Sensor Tower發布的《2025年短劇出海市場洞察》:全球短劇應用的累計內購收入已經逼近23億美元,總下載量接近9.5億次。2025年第一季度,短劇App下載量超3.7億,是2024年同期的6.2倍!
美國市場更是短劇收入的頭號金主,2025年Q1環比增長20%,接近3.5億美元,佔了全球總收入的近一半。
其中,《ReelShort》和《DramaBox》兩大平颱風頭正勁,第一季度內購收入分別漲了31%和29%,達到1.3億和1.2億美元,穩穩拿下「最賺錢短劇App」冠亞軍。
截至2025年3月,《ReelShort》和《DramaBox》的全球累計收入已經分別飆到了4.9億和4.5億美元,別看是幾分鐘一集的「小玩意」,吸金能力可比大片還猛。
那些曾被嫌「土味」「狗血」的短劇,如今成了全球最難伺候觀眾的心頭好。靠著最低的成本、最狠的反轉,它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征服了從地鐵口到沙發角的所有刷劇黨。
短劇不是傳統娛樂的「縮水版」,而是一種全新形態的文化野獸。5分鐘搞定一個反轉、三分鐘種下一段戀情、十秒鐘就能上頭,它們是娛樂工業里的「突擊隊」,精準、直接、情緒拉滿。
所以下次你在TikTok刷到一個「黑幫老公瘋狂寵妻」的短劇時,別急著划走——也許那正是瘋狂楓葉為全球用戶量身定製的新一輪爽感輸出。
畢竟,如今的世界,正逐漸被中國短劇拿捏得死死的。
END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英倫大叔,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