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之父」辛頓最新採訪:年輕人該去當水管工,我不是在開玩笑
文丨傑弗里·辛頓 編丨Luna
最近,77歲的辛頓(Geoffrey Hinton)登上了播客節目。他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泰斗,被稱為「AI教父(Godfather of AI)」,ChatGPT能走到今天,背後就有他的演算法基礎。
節目里,主持人問他:「在這個AI可能取代人類的大時代,你建議年輕人學什麼?」
他的回答是:「去學當水管工。」
聽起來像個段子吧?但他接下來講的東西,一點都不好笑。
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1947年12月6日-)英國-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AI教父、深度學習的奠基者之一,是讓ChatGPT成為現實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最早提出用「神經網路」模擬人腦學習方式,並帶出了一代AI巨頭,包括OpenAI創始人之一伊爾亞Ilya Sutskever
*以下為播客The Diary Of A CEO整理
我們第一次,
不再是最聰明的生物
Hinton幾十年如一日推動「神經網路」研究——也就是讓AI模仿人腦學習。他原本是「看好AI未來」的樂觀主義者,但這幾年,他的語氣變了。
他說自己終於意識到:「我們正在製造出比我們聰明的東西。而我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局面。」
一句話點破人類的底層焦慮:我們一直以為自己是「頂級智慧生命」,但AI的發展,正在打破這個幻覺。
Hinton甚至說:「想知道不再是頂級智慧是種什麼體驗?去問問雞。」
這不是調侃,而是一種警告。如果我們只是「Pablo(他的法國鬥牛犬)」,那AI就是那個看不懂你情緒、也不解釋去哪裡的「主人」。
它不需要你理解,它只需要更強。
AI比你強在哪裡?
我們常以為AI只是個大模型,會聊天、能寫作,但其實,它已經悄悄超越我們很多方面:共享知識:AI可以把一份經驗在幾秒內同步給成千上萬個「自己」,人類卻只能靠一句一句講;
創造力:Hinton舉例,GPT能一眼看出「原子彈」與「堆肥」的共同點——都基於鏈式反應。這是許多人類從沒意識到的類比;
不死的智慧:人死後知識隨之消失,但AI的「大腦」(神經網路的權重)可以複製、重啟,甚至「永生」。
Hinton的結論是:「這些不是工具,是一種全新的智能物種。」
真正的風險,不只是AI「變壞」
Hinton把AI的威脅分成兩類:1. 短期:人類濫用AI
包括詐騙、虛假聲音/視頻、操縱選舉、深度偽造、網路攻擊、AI病毒製造、極端分化的輿論……
2. 長期:AI自己不再需要人類
這不是「好萊塢末日片」,而是現實可能。Hinton坦白:「如果它們想幹掉我們,我們擋不住。」
最恐怖的不是AI打不過我們,而是我們無法預測它是否會變心——因為它比我們更聰明,它可以「想出我們想不到的殺招」。
為什麼他說「去當水管工」?
這是個時代的寓言。
Hinton說,AI最先取代的,是「日常的腦力勞動」:寫郵件、做客服、寫代碼、做法律助理……都可以被AI配上插件一鍵完成。
他的親戚過去寫一封客戶投訴信要25分鐘,現在用AI 5分鐘就搞定。結果就是:一個人幹了五個人的活。
這意味著什麼?不是「你可以更高效」,而是「公司以後不需要你」。
至於「會不會像以前工業革命一樣創造新工作」?
Hinton給出否定:「如果它能做所有的腦力勞動,那我們還能幹啥?」
所以他說:「AI很難取代水管工。」
聽起來像笑話,但它提醒我們:AI還不會動手,但會動腦。
所以,在它動手之前,找一個靠「手」吃飯的技能,也許是一種安全感。
我們該怎麼辦?什麼也做不了嗎?
Hinton並沒有給出「5個未來職業建議」那種簡單答案。相反,他更像一個智者,講了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這不是靠個人做點什麼就能扭轉的事。就像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不是靠分揀垃圾解決的。」
這場AI風暴,不是你我能單獨改變的。但他反覆強調了一件事:「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我們還可以:● 施壓政府制定更嚴厲的AI監管;
● 督促企業把安全研究放進資源分配中;
● 在教育中加入AI倫理與人文關懷;
● 保持一個問題意識:「我們還剩下什麼,是AI無法取代的?」
比如:情感連接?真實的愛與痛苦?理解、陪伴與共同成長?
這些,也許是我們「人類身份」的最後堡壘。
採訪最後,主持人問Hinton:「AI讓你後悔自己做了這些事嗎?」
Hinton說,他並不後悔當初的研究。但他後悔的是——沒多花時間陪妻子和孩子。
「我以為我們會一直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走了。」
聽到這句話時,讓人忽然意識到,這不是一場關於科技的對話。這是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站在人類文明分水嶺的邊緣,用盡最後力氣提醒我們:在AI替代我們之前,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精英說,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