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華人家長給娃開生日Party,結果差點「干自閉」

2025年07月07日 1:47

媽媽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個帖子,吐槽自己給辦生日Party時的尷尬遭遇。

結果此貼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很多家長的熱議…

社恐家長給娃開生日Party,

結果差點「干自閉」!

有娃之後,所有媽媽都逃不出一個活動——給娃開生日Party。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和剛上小學的時候,家長每年都會被娃催著開Party…

雖然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和同學、朋友一起慶祝生日、一起玩耍的活動,但對於家長來說,

這卻可能是一項巨大挑戰!

近日,一位華人媽媽就因為自家娃的生日Party煩心不已,以至於最後直接在社交媒體上求助廣大網友…

據這位華人媽媽發帖稱,她家有兩個娃,現在大兒子馬上就要過三歲生日了,但因為自己和丈夫都是社恐人士,所以她和丈夫原本不準備給孩子辦生日Party,打算就一家人在一起小小的慶祝一下。

但因為兒子已近上幼兒園了,認識了很多同齡小朋友,最近也被邀請去了別的小朋友的生日Party,

所以博主的兒子對開生日Party

非常期待!

如今博主兒子的生日臨近,她家娃更是不停的念叨開生日Party的事情…

雖然博主和丈夫是個社恐,但看著孩子如此期待自己的生日Party,她也實在不忍心讓孩子失望。

於是在和丈夫商議后,博主決定為了兒子的笑臉,「社牛」一次!

但令她沒想到的是,

她才剛剛邁出社交的第一步,

就被潑了一盆冷水…

據博主表示,當時經過一家人的商議,她決定在家給兒子辦一個小型的Party,讓娃邀請幾個在幼兒園玩的好的小朋友。

知道自己要開生日Party了,博主的兒子超級開心,當即就給出了計劃邀請的朋友名單。

雖然計劃邀請的人員確定了,但由於博主夫婦和娃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不熟,平時在學校門口也很難遇到,所以如何聯繫上娃朋友的父母,成了一個難題…

博主思前想後,最終決定給每個孩子寫個邀請函,然後請老師在這些孩子的父母來接孩子的時候,提醒他們看一下邀請函。

之後博主還給娃班上的一個小朋友的媽媽發了信息,邀請對方帶孩子來參加Party。

因為對方孩子之前也開過生日Party,博主當時不僅帶著兒子參加了,還在之後一起約出來玩過,雙方家長和孩子也都聊的來。

事情發展到這裏,博主覺得孩子的Party基本穩了,下面只需要好好準備Party當天會用上的東西就行了。

畢竟邀請的都是孩子玩的較好的小朋友,衝著娃之間的情誼,家長們也應該會來參加Party的,除非真的有事來不了。

然而令博主夫婦沒想到的是,他們把邀請函發出了4天之久,但卻沒有一位孩子家長聯繫他們,告知能否前來參加Party…

不僅如此,就連那位專門簡訊邀請的家長也沒有回消息…

眼見孩子的生日越來越近,計劃邀請的人都沒答應要來參加Party,博主感到非常焦慮。

她害怕兒子生日那天沒有小朋友來,兒子會很失望…

現在因為這件事,博主愁的不知該如何是好,甚至開始「自我反省」,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博主發帖表示:「老師對我兒子的評價是『他很受歡迎,他一來,小朋友都大喊他的名字,跟他一起玩』。他在學校也有幾個好朋友,經常一起玩。這麼看來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可能還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跟其他家長搞好關係吧…」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邀請人來參加Party,結果一個人都不來,對於任何家長來說,都挺受打擊的。

但站在不同的立場,可能覺得這也是正常現象…

其他家長熱議紛紛…

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件事件每個人的看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這不,隨著上文中的博主媽媽在網上發帖求助后,其他華人家長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不少家長都表示,如果自己收到了這樣的邀請可能也不會去…

因為和對方家長不熟悉,

去別人家裡會覺得非常尷尬!

「我們經常收到別的小朋友的invitation playground,從來都沒去過,家長彼此不認識,多尷尬啊,去家裡更尷尬!」

「跟家長不熟的我真的不想去,而且還要在陌生人家裡。」

「我也不會去不熟悉的人家裡的,如果你訂一個外面的indoor playground大家一定搶著要去…」

整個活動下來,

可能最累的就是要保持微笑,

努力尬聊的家長…

「如果不是很熟,家長可能不願意去別人家,這麼小的孩子,家長得陪著,在不熟的人家待兩個小時,還是挺難受的。」

「在家的聚會我們一概不參加,出事的幾率大,尬聊太嚴重!」

「3歲太小了,Party基本也是大人社交為主了,父母之間幾乎不認識,可能人家也為難,尬聊太累了。」

而且不熟悉的人,你也不了解對方家裡的情況,萬一彼此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對方有些生活習慣你甚至接受不了,那你貿然去別人家裡,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負擔…

「如果我收到了這個邀請,我是肯定不會去的。因為我壓根不認識你們,你們長啥樣?什麼性格?宗教和飲食禁忌?有沒有什麼疾病…」

不過,不管怎麼樣,

收到邀請卻不回復的行為,

確實挺沒禮貌的。

「雖然但是,不回復人家簡訊真沒禮貌…來不來都回應一下啊 !」

畢竟有些媽媽真的就像博主一樣,也是「趕鴨子上架」,被逼無奈才進行這樣的社交活動的!

眼下這種情況,看來博主最好還是讓孩子再問問自己的好朋友,這樣對方來參加Party的概率可能會大一些…

「你可以讓你兒子問問朋友來不來,這樣朋友鐵定來。」

或者自己再發郵件詢問一下對方父母,因為有可能大家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參加,甚至到最後幾天才會給出明確的回復…

「那你就再發一個Email,讓客人回復要不要來,說需要確認人數做準備。一般第二次提醒,大家都會回復的…」

「因為老外很多的習慣是最後幾天才回,有一些非要拖到Party前兩天才回…」

「你可以在提前一天的時候再問一下。」

實在不行就換別的方式慶祝!

「建議給全班買一些小零食,然後drop off給老師,如果孩子想要Party,可以約playdate,到外面去辦一個活動…」

「孩子生日當天放學前一個小時,你帶上生日蛋糕去幼兒園,按人數準備好goodie bags,老師會帶領全班同學唱生日歌、吹蠟燭分蛋糕的。這樣做既有儀式感又不費媽,孩子還開心…」

其實這種「約人遇挫」的事,在家長群中很常見,很多華人媽媽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當年硬著頭皮辦了2次Party,對i人來說太累了…」

「一樣的情況!我兒子daycare一共有9個孩子,我列印了邀請函,讓老師發給家長。只有一個回復會來,以後不想辦party了…」

「我女兒小時侯參加過幼兒園一個小朋友的3歲生日Party,那小孩邀請了整個班十多個孩子,結果算上我的娃,只有兩個去了剩下…」

「我更鬱悶,我在辦訂房間,要確認人數,邀請卡給了,然後沒一個人回復我…」

「小娃的Party很難請人的,除非你們有玩的好的人朋友。我娃四歲daycare的小朋友邀請全班20多個小朋友,最後來了6個…」

就在前兩天,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位華人媽媽因為邀請娃同學的白人媽媽進行Playdate而備受爭議…

而且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不一樣,華人和外國人對待社交的看法,其實也有所不同。

比如,對於大多數華人家長來說,只要在Party中彼此能聊得來,孩子也能玩到一起,那彼此就能產生好感,並且還會私下走動,拉近兩家的關係。

但對於外國父母來說,即使上一秒彼此聊的火熱,下一秒分開后就能當成陌生人…

以至於有華人家長都表示,國外很多家長都只是表面交好,其實彼此根本不熟!

「Party中媽媽們看起來聊的很熱鬧,但她們的關係也沒有看起來那麼近。外國人就是看起來很社牛,其實未必有多深入的交流…」

很多時候,

外國父母之間的交流,

就純純的是瞎聊!

如果媽媽們深諳其中道理,並且學以致用,那你也能分分鐘變成「社牛媽媽」!

主打的就是「胡說八道」…

當然,如果實在不喜歡這種社交氛圍,媽媽們也可以告訴孩子不辦Party,這樣家長們也用「受罪」了。

不過一定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並且給孩子的生日安排上其他活動喲。

雖然生日Party等活動對於孩子來說,是與朋友開心玩耍的事情,但對於家長們來說,它可能會是一種折磨…

所以媽媽們,你們會經常給娃組織這類活動嗎?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媽媽幫,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