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花十年燒出一條「黃金隧道」?看看你要交多少過路費
上周剛剛跟大家聊完墨爾本「花了十年都沒對齊」的Metro Tunnel,不少小夥伴在後台留言,說維州的大工程不止一個讓人望穿秋水。
於是,另一條重量級通道——West Gate Tunnel,迅速被網友點名:「說Metro,不說West Gate,算是偏心了!」
這條從西區一路通向市中心的大動脈,號稱能為通勤族節省20分鐘車程,從2018年開始動工,到如今終於即將通車。
1
西門隧道通車新收費標準出爐 $16.78
但等了快十年的維州車主,恐怕第一眼看到通車兩個字的喜悅,還沒來得及消化,就被後面緊跟著的收費標準打了個措手不及。
按照最新公布的官方數據,一輛普通私家車,如果在早高峰(早上7點到9點)使用這條隧道,將收取 $10.63 的單程通行費;
如果全天多次通行,最多一天會被扣到 $16.78。
而貨車、輕型商用車、半挂車等車型的收費更是直線上升——最高一天要花上 $74.19,比一箱油還貴。
這還不止,隧道還設置了多個收費點,不同時間段價格還不一樣。一不小心撞上早高峰,又誤闖收費「重災區」,車還沒開幾公里,賬單已經悄悄飆上天,錢包只剩沉默……
讓人無語的是,這條隧道其實早在2022年就該開,但因為工程延期、土壤污染問題等一波三折,硬是拖到了2025年底才通。
而按照協議,隧道的收費年年漲,從2019年就開始「預漲」,所以等到你真正開上去時,票價已經悄悄升了兩刀。
當然,政府和Transurban公司給出的說法是:隧道能為西區居民節省最多20分鐘的通勤時間,緩解西門大橋的擁堵壓力,還能把大貨車從市區街道趕走。
但不少網友還是潑了一盆冷水:「省下的時間不夠我加油的錢」、「我願意堵著也不想每天燒$17走個隧道」……
所以各位寶兒們:你會願意每天花$16.78換一條不堵車的路嗎? 還是說,繼續在大橋上風雨同舟地龜速前行才是通勤的日常?
2
造價飆到$120億 DOUBLE
不過話說回來,墨爾本人對West Gate Tunnel的關注,已經不只是盼著它通不通車的問題了,更是對它——到底燒了我們多少真金白銀,感到相當好奇。
來,咱們捋一捋這條隧道的「燒錢史」:
最初,這個項目在2015年由Transurban提案,原計劃預算是 55億澳元,後來簽約定案為 63億。聽起來已經不便宜,但也只是序章。
施工開始不久,就爆出 PFAS污染土壤處置糾紛,施工方CPB和John Holland幾度想開溜,項目一度面臨停工。
VicGOV和Transurban不得不在2021年出面砸錢平事,當時維州納稅人貢獻了 19億澳元,Transurban也追加了 22億。
雖然說好施工方放棄利潤,但具體金額至今都沒對外說明。
本來以為解決完這些波折,工程總算能跑順了,結果並沒有。到了2025年,工地再次傳出資金告急,材料價格瘋漲、人工成本高企,讓項目再次超支,這次的額外缺口預計超過15億澳元。
這麼一來,整條West Gate Tunnel的造價已經逼近120億澳元——整整是當年最初估算的兩倍。
更諷刺的是,如果它按原計劃2022年完工,那一天通車的成本還會比現在便宜將近兩塊錢。因為合同里寫得明明白白:每年還要自動漲價4.25%,即使你路還沒修好,錢照漲!
目前Transurban已經給VicGOV寫了信,準備打一場關於誰掏這多出來的十幾億的官司。而VicGOV這邊則地表示:不會再從納稅人兜里掏錢了。
那錢從哪來?你猜。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飯吧,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