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剛剛好適合生命 巧合還是另有深意?

2025年07月08日 12:48

我們仰望,知道它能夠孕育生命,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在這裏思考這個問題。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正是一個廣受爭議的哲學概念的核心,這就是所謂「人擇原理」。乍一聽,這句話像是套話,甚至有點廢話,但它的含義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要理解這個問題,得從「微調難題」講起。科學家發現,我們所處的宇宙,彷彿被精準調校過,剛剛好適合生命存在。從中子質量到引力強度,一些基本物理常數的數值必須極其精確,稍有偏差,生命就無從談起。

「有些常數,只要略微增大,原子結構就會全面崩潰。」西大學的Luke Barnes解釋說。

於是,「人擇原理」最初就是為了試圖解釋這一看似不可能的完美狀態。它的核心思想其實很直接: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根本不可能存在來觀察它。

這一原理有兩種主要版本,都由宇宙學家兼John Barrow和Frank Tipler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詳細闡述。較溫和的版本認為,既然我們活著,宇宙的物理常數,至少在我們這片角落、在這一時刻,必然落在了允許生命誕生的範圍內。這個說法強調的是「事實」。

而更激進的版本則進一步聲稱,物理常數之所以正好落在這個範圍,是因為它們必須這樣,才能使生命存在。這其中的「必須」暗示了一個強烈的觀點:宇宙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孕育生命。

如果說溫和版本的邏輯是「我聽見樹倒聲,說明我處在有樹的森林里」,那麼強版本就像是在說:「一棵樹倒了,因此這顆星球註定要長滿森林。」

如今,對許多而言,溫和版人擇原理的價值在於提醒我們,觀測結果可能存在偏差,尤其是在宇宙不是處處相同的前提下。「如果宇宙在不同區域存在差異,那我們自然會出現在一個適合生命的區域。」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Sean Carroll這樣說。

至於那個「強版本」,雖然在學界更具爭議性,但也並非全無擁躉。Luke Barnes就是其一。他正在研究的各種模型,並把強人擇原理當作一種思維工具。這個原理意味著,在多重宇宙中,至少有一個宇宙必然適合生命誕生。換句話說,哪一個多重宇宙模型更有可能出現「適合生命的宇宙」,這個模型的可信度就越高。

「如果一個模型顯示這個概率是100%,那它就很靠譜;如果是50%,那也還不錯;但如果概率低到『億億分之一』,那基本可以打入冷宮。」Barnes笑著說。

不過話說回來,大多數物還是對「強人擇原理」敬而遠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Elliott Sober指出,它的前提是宇宙具有完全的決定性,生命註定要出現,這就過於武斷了。「哪怕生命出現的概率極低,它也還是可能發生;而我們今天所做的觀測,結果也不會因此而不同。」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強人擇原理」確實表面上為「微調難題」提供了一個答案,但這個答案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太可信。而「弱人擇原理」雖然無法解釋為什麼這些常數剛好合適,卻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

就原則本身而言,它仍然是一塊滑不溜手的肥皂,你越想抓住它,它越讓人難以琢磨。

(示意圖)

來源:煎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