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真的開始漫灌了

2025年05月14日 15:16

他來了,他來了,他提著現金走來了。

5月13日上午9點,國新辦發布會上潘行長開場,上來就沒有廢話,直接給了「翹首以盼」的10項措施。

1、降准0.5%,提供1萬億流動性;

2、汽車金融的存款準備金率,從5%下降到0%。

3、7天逆回購下降0.1%,帶動LPR下降0.1%;

4、再下降0.25%,PSL下降0.25%;

5、個人住房利率下降0.25%。

工具:

6、科技創新和設備更新再貸款從5000億擴容到8000億;

7、設立5000億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

8、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3000億;

9、互換便利和回購貸款額度合併,擴容至8000億;

10、創造科技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分擔違約風險。

總之就是——

大水繼續灌,降息不會停;

再給科創、消費和養老等重點行業,額外接上更粗的水管。

還得是潘行長,每次上場都不空手。

除了潘行之外——

金融監管總局說,

將出台新的房地產融資制度,加大對房企的融資支持。

證監會首次坦然承認,

匯金公司就是平準基金,匯金救市,央行給錢。

擇機擇了三個多月,這回終於擇到了。

你們要的降准,給了。你們要的降息,也給了,公積金貸款的利率比消費貸都低了。你們要的增量工具,也給了……

但是,還是有人不滿意!

不滿意,可能恰恰源自於無知。

來來來,且讓娃哥來解讀一波。

第一,說好的降息,怎麼只降了7天逆回購利率?

其實,7天逆回購利率,就是降息的風向標。

隨便拉出近年的逆回購利率走勢,就能明顯發現——但凡逆回購利率下調,LPR必定跟著下降。

降息必然發生。

回歸當下,本月20日前後,LPR利率將必然下降至少0.1%。

第二,說好的下調,怎麼只降了公積金利率?

這次會議上,只下調了公積金貸款利率,並未提及商貸利率。

那麼,商貸利率會不會跟著下降?

必然下降!

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商貸利率下降騰挪出空間。

自2024年以來,5年期LPR利率連續下調了3次,商貸的利率也跟著LPR下調了3次。

但是,公積金貸款的利率,卻只下調了1次。

於是,很多城市的商貸利率,比公積金貸款利率還要低。

利率倒掛,出現了!

想要降低商貸利率的前提,就得先把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下來。

回歸當下,本月20日前後,房貸商貸的利率也將必然下降。

第三,說好的降息,怎麼只降了這麼點?

這次會議釋放的降息幅度,不算特別大。

10bp-25bp之間。

為什麼?

凈息差(貸款利率-存款利率)限制。

關於這點,之前咱們已經普及過很多次。銀行業的凈息差,已經長期位於1.8%的警戒線下方。

大幅降息的前提,一定得先有存款利率下調。

4月份,19家大型銀行在先後下調了存款利率:中長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調了

10-50個bp。

緊跟著,5月初,新一輪的降息就到來了。

講了這麼多,娃哥想表達的是——

我們不要只看到「怎麼才降了10個bp」、「怎麼只降了公積金利率」、「怎麼只下調了逆回購利率」,而是要聚焦在趨勢之上。

趨勢就是,新一輪的降息周期,雖遲但到。

——以更大幅度的存款利率下調,換來更大的騰挪空間,確保更多行業、更多頻率和更大幅度的貸款利率下調。

政策,只是開始。

注意!

今天的這場會議,只有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參与。

說白了,這僅僅是一場圍繞貨幣政策的會議。

但是,按照歷次救市的慣例——

貨幣政策打頭陣,後面緊跟著

比如,去年9月份的那輪救市。

9月24日金融會議,官宣「一攬子金融政策」;

10月12日的財政部會議,官宣「一攬子財政政策」。

先談錢,再說怎麼花、花到哪。

Ok,娃哥想重點提醒的是——

貨幣政策只是開始,緊跟著還有更重磅的財政政策。

為什麼是「更重磅的財政政策」?

第一,財政是重心。

425會議上,有7成的內容都是財政政策。決策層在會議上還反覆強調,財政政策要加緊、加速和更加積極有為。

論預期措辭之緊迫,財政政策遠強於貨幣政策。

第二,財政有抓手。

今年的工作報告上,有兩組數字:政府的赤字率設定在4%,是中國財政史上的最高水平;

新增專項債規模達4.4萬億元,預算內新增政府債務規模達11.86萬億元,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這兩組數字,就是財政發力的底氣所在。

基於此,娃哥想說的是——

今天的降准降息,只是新一輪救市的開始。

——新一輪的救市浪潮中,貨幣只是頭陣,財政才是重心。

今年是擴張大年,債務擴張、財政擴張、貨幣擴張。

——貨幣,只是擴張大年的一部分。

降准降息,只是擴張啟動的號角。

基於以上,娃哥最後談談自己的判斷,純屬個人判斷哈。

第一,降准降息是趨勢,只是節奏會相對緩慢。

財政擴張和債務擴張周期里,不可能出現貨幣不擴張,也不可能出現利率不下調。

說句不好聽的話,高息環境中,債還怎麼稀釋?

因此,未來兩年,降准降息一定是大趨勢。

只是暫時受和凈息差的掣肘,降准降息的幅度和節奏可能沒有我們預想中那麼迅猛。

第二,資產>消費,政府>企業。

當下的核心,是要走出「縮」。

只有走出「縮」,企業才會有盈利,居民才會有收入,消費才能真正起來。

因此,每次開會,都會反覆提及:要聚焦中小企業的生存,要聚焦消費,要聚焦需求。

但是!

我們一定要清楚——企業、居民、消費,都是鏈條的中末端,很難靠所謂的救市政策短期刺激起來。

那麼,該如何解決?

用財政投資發力,來提供企業訂單;

用資產價格回升,來解決居民消費。

救股樓,救的並不是股樓本身,而是拉升資產價格,提高居民財產收入,拉高居民消費預期。

財政發力,也不是救地方,而是通過財政發力,拉高地方投資,用政府投資催生訂單,投放給企業,進而提高企業收入。

第三,自古華山一條路。

你問我,上面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通,會不會有副作用?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只剩這條路了。

伴隨外部環境惡化,關稅加成這個批樣,談判百轉千回,維持增長的路徑只剩下這樣一條。

反正,決策層已經下注,就看你信不信和跟不跟了。

來源:大碗Pro